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閩商雜誌-閩商網訊(容月玲)磁灶鎮位於福建省晉江市西北部,面積56平方公里,蘊含著豐富的瓷土資源,以燒製陶瓷而得名。自西晉武帝泰始元年磁灶鎮開始燒製陶器,直至宋朝,該地的陶瓷製品揚名海外。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2000年6月18日,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稱號。

磁灶商會成立於1994年4月22日,是晉江市成立較早的鎮級商會之一。目前,商會有217名人員,還擁有天工陶瓷城營銷協會和磁灶鎮個體協會兩個社團成員,同時組建了昆明、北京、瀋陽三個鎮級異地分會。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磁灶商會會長吳聲團

吳聲團,磁灶商會會長、晉江市建材陶瓷行業協會會長、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法人兼執行會長、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副會長、晉江市美勝建材實業公司董事長。雖然擁有眾多頭銜,但是他平易近人,向我們娓娓訴說起自己的創業史、商會的工作和遠景藍圖 。

紅色琉璃瓦,掘到第一桶金

1983年,剛剛高中畢業的吳聲團,追隨父親的腳步,涉足陶瓷行業,創辦了美勝公司,從工廠選址、建廠、生產、到銷售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年輕的吳聲團一人承辦。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創業初期那段日子非常艱難,多少辛酸淚水不足為外人道。吳聲團回首往事,輕描淡寫,一句帶過。正是因為早期的歷練和自身的執著努力,1992年一次偶然卻又必然的機遇,成為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讓他掘得生意場上第一桶金。

1992年以前,晉江生產琉璃瓦的企業並不多,並且生產工藝落後,主要應用原始的“擠壓”方法。這種生產方式產量有限,並且在產品的質量和造型上受限較多。當時吳聲團的企業主要是做外牆磚,還沒開始做琉璃瓦。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磁灶商會獲得的部分榮譽證書

有一天,一位馬來西亞的老闆找到他,想要與他合作,幫客商生產一款紅色的琉璃瓦。當時,市面上還沒有那種顏色的琉璃瓦,因技術受限,顏色會在窯爐裡發生變化,所以沒有人敢於嘗試生產紅色琉璃瓦。

吳聲團敢闖敢試,帶著一幫人開始了最初試驗。經過一次次摸爬滾打,終於掌握了琉璃瓦的燒製特性,成功燒出色如紅旗的產品。客戶很滿意,因此有了第一份訂單。

後來,大連有家地產商要建別墅群,也選用了這種充滿喜慶色彩的琉璃瓦。美勝開始走上琉璃瓦生產的道路,很快就在這個領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成功挖到了第一桶金。

煤改氣,在陣痛中執著前行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磁灶鎮,作為全國5大建築陶瓷生產基地之一,已成為國家級星火區域性陶瓷建材支柱產業區、國家級技術創新陶瓷工業示範基地、福建省第三批科技示範鎮,目前擁有建陶集團15家,先進輥道窯生產線300多條。磁灶鎮陶瓷建材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僅外牆磚產量一項就佔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二,琉璃瓦幾乎壟斷全國市場。

磁灶鎮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小鎮,一躍成為閩東南經濟重鎮,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位居福建省10強鄉鎮前列。2000年6月,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稱號。

吳聲團當仁不讓地宣稱,磁灶陶瓷產業已經躋身泉州市第五個千億產業集群,具備了世界級的影響力。但是,他也如實坦言,由於煤改氣的大力推行,磁灶陶瓷產業一度險些面臨“滅頂之災”。

“受煤改氣影響,這幾年磁灶的陶瓷生產企業受到很大影響。”吳聲團告訴記者,“晉江磁灶建築陶瓷生產線最高峰時期,擁有近500條生產線,泉州共有700多條,磁灶鎮就佔了五分之三。”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磁灶陶瓷業現代化生產車間

2011年,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環保號召,晉江產區勇當全國第一個煤改氣的建陶產區。煤改氣大力推行後,由於天然氣價格較高,磁灶陶瓷企業一條窯一年就要增加百萬元以上的成本,導致中小企業虧損嚴重,紛紛停產關門,許多陶瓷廠紛紛搬遷至漳州偏遠地段,艱難生存。

吳聲團說,創業至今,他歷經了許多次陶瓷企業的起起落落,原因多方面,除了煤改氣增加成本外,人工成本也在大幅增長,當初工人工資每月僅1000元左右,現在要四五千元。還有地價上漲,帶動工廠的租金成本大幅上揚,這些都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極大挑戰。

勇者無懼 開闢新渠道

壓力同時也就是動力。晉江陶瓷企業在嚴峻的形勢下,必須奮力尋找降本增效的新路子。除了天然氣,能否找到第二種替代能源?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幾年前,晉江市磁灶、內坑、紫帽三個陶瓷產區的鎮級商會,多次組團趕赴四川、遼寧、廣東等地陶瓷產區考察新能源的使用情況。“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掌握了一些被認為清潔技術完全過關的水煤氣新技術和新工藝,已經形成報告提交有關部門,希望推動政府實行多元化的能源政策,拯救這個行業。”吳聲團呼籲。

作為行業帶頭人,吳聲團肩負著特殊使命:為磁灶陶瓷行業“化危為機”尋找新的出路。

吳聲團說,希望政府對我們晉江陶瓷行業的能源發展趨勢,有個新的認識,在能源政策上有更貼近實際的做法。節能減排的出發點是對的,只是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應該更加靈活一些,完全可以考慮建立多元化的能源替代方式,將清潔燃煤氣化技術納入。企業也會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選擇適應環保要求、又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能源模式。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磁灶蘇垵村古窯址

“晉江磁灶作為千年瓷都,現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但也可以說迎來了30年來一次重大的轉型升級機遇。首先,肯定要不斷適應越來越高的環保要求,走綠色生產、清潔生產的模式。其次,應繼續加大研發力度,加強產品研發創新,同時在營銷環節建立自己的優勢,磁灶在全國各地已經有很多陶瓷供銷人才。我們磁灶商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家鄉陶瓷的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往高端化發展。這也就是全國6個磁灶商會集資30億元,在磁灶打造海西家居建材博覽城的原因。”吳聲團說。

抱團發展,首創“迴歸工程”新模式

在吳聲團會長的倡導下,目前,北京、上海、鄭州、昆明、合肥的磁灶商人共同發起成立了“福建磁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股權在一天內全部被認購完畢。

成立這家公司的目的是,通過鄉賢企業家集腋成裘共同籌資30億,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福建海西家居建材博覽城”,以進一步增強晉江磁灶陶瓷的品牌影響力,提升市場輻射面,從完善上下游產業鏈的高度,為晉江磁灶陶瓷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提升新活力。

由於該項目屬於閩商迴流的招商引資,“動靜太大”,示範性很強,因此被福建省政府列為吸引閩商“迴歸工程”的重點項目,在福建省民營企業產業項目洽談會上成功簽約。項目規劃佔地面積1000畝,其中一期工程639畝,二期工程361畝,總建築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整個工程從動工到建成預計需要3年時間。2015年9月28日,一期工程23棟410多間商鋪完成交付;二期400間商鋪2018年5月也已交付,2019年中期也紛紛進入開業;三期電子商務城,目前正如火如荼地籌劃建設中,項目全部完成後,該交易中心將吸引6000至8000家企業入駐,年交易額將達到50億元,同時還將解決2萬人左右的就業問題。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海西家居建材博覽城是以建陶產業為基點,集“產品交易、電子商務、國際展覽、裝潢設計、金融服務、行業交流、產品設計、運營管理、商務配套、倉儲物流”十大功能於一體的高端家居建材商貿綜合體,成為“家居的世界、建材的海洋”。在建築設計上超前規劃,充分考慮陶瓷行業展示和交易的需要:外觀上,為大面寬的三層商鋪,每間店鋪面積在250-380㎡之間,充分滿足設展和接待要求;其內部,在緊臨商鋪經營區域,規劃有9萬平方米的倉儲空間,全部為一期商鋪服務,為產業運營提供充足的倉儲保障,滿足商家一站式批發零售的經營需求。

為“千年瓷都”晉江磁灶的轉型燒把火 閩商吳聲團另闢蹊徑 | 閩商觀察

“中國建衛陶協會福建省工作站”和“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建築陶瓷專業委員會”同時入駐博覽城,提升了市場的行業權威性。良好的市場規劃和發展前景,吸引了順豐物流、申通物流、傳化物流、盛輝物流等多家物流公司紛紛入駐周邊設立的200畝物流園區,為陶瓷商家的貨物配送提供低成本的物流配套服務,進一步提升了該市場的對外輻射能力。因此,博覽城一二期店鋪銷售十分火爆。

“人盡其才,地盡其力,物盡其用,貨暢其流。”100多年前,孫中山的名言在磁灶得到實現。博覽城自2016年2月一期正式開業以來,已營業近3年,營業額逐年提升,到2018年,市場營業額超過35億元。

磁商投資由磁灶六地商會抱團回鄉投資的模式,是對“晉江經驗”的發展完善和持續創新,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業界專家的肯定和好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