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兒童如何訓練寶寶走路說話?

繽匯


一歲半兒童如何訓練寶寶走路說話?

寶寶學走路。

老人常說“七坐八爬”,會爬後下來就是站立和行走了。寶寶要會走路那就必須先學會站。你會發現八九個月的寶寶開始喜歡扶著東西站立,這是寶寶的一個生長髮育,也是寶寶在為行走做準備。那麼在寶寶學走路前期我們要讓寶寶多練習站立,讓寶寶獨立扶牆站立,或者給寶寶一個高度合適的凳子讓寶寶扶著站立。

等寶寶站立一段時間後,腿的力度夠硬後,寶寶就會邁開腳走路,當然這時寶寶還是隻能扶著東西走幾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幫助寶寶練習走路了,我們可以用手牽著孩子的手臂讓孩子走路。一定注意是抓住孩子的兩個手臂,我們站後面跟著寶寶的步伐走,不要只牽孩子的手腕,這樣容易扭傷孩子手。這個牽走有些寶寶很快就會走路可以放手了。有些孩子是個漫長的過程。像我家孩子從10個月開始牽手學走路,一直到一歲三個月了才能放手,這個過程很長。如果用手牽走學,牽的那個人會很累,因為要彎腰,所以腰會很痠痛。有些人會用學步帶,這樣大人會輕鬆些。或者可以藉助凳子,推車等物品來幫助孩子學走路。

寶寶學說話。

每個孩子生長髮育不一樣,說話的時間就不一樣,有些孩子一歲就會說話,有些孩子兩歲才會說話,甚至有些孩子三歲才會。我家兩個孩子大寶一歲就會說整句話了,二寶兩歲了才會說兩個字。

幫助孩子學說話主要就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語言環境。如經常給孩子聽一些兒歌,讓孩子沉浸在聲音的時間。經常跟孩子交流,就算孩子還小不會說話我們也要正常跟他交流,“鸚鵡學舌”的道理,我們經常跟孩子交流,等到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成熟了,孩子就會突然自己開口說話了,說的就是我們經常跟他說的一些話。除了在家裡家人跟孩子正常交流外,也要經常帶孩子出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耍,小朋友之間的交流更能激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全職寶媽小包


如何訓練1歲半寶寶走路,說話?

其實1歲半的孩子大部分差不多都會走了,只是可能有一小部分寶寶還是不會走路,但是爸爸媽媽也彆著急,這都是正常的,在注意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多自主活動(尤其多爬),可以多去空曠的草坪練習走路,提高應付複雜路況的能力,還有可以多作上樓梯的練習協助形成抬腿走的習慣。營養方面注意一些肉類蛋白質(如瘦肉蒸蛋)的攝取可以幫助發展肌肉力量。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寶在一歲半左右都可以獨走。



說話:一歲開始發單音字(疊音字),然後逐漸是雙字詞,三字詞,以接近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的引導為最好,比如會說一個字就多中他說兩個字,會說兩個字了就多跟他三個字,以此類推,可以加快學說話的過程。還有平時要多給孩子一些“語音印刻”,即多念兒歌、簡短故事。就算寶寶暫還沒開口說話也不要著急,因為這些準備工作是不會白做的,都印在孩子的頭腦中了,語言刺激越豐富,將來開口能說得就越多,有的孩子在兩歲半左右的“語言爆發期”前可能有一個“語言靜默期”也屬正常,只要該做的都到位了,孩子也能領會大人的指令,一切就都正常,耐心等待孩子突然開口說話的那一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