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帶兒女回孃家,村口就聽到嘈雜聲,姥姥喊:不好,吃貨來了

父母,總是想用盡自己的方式,給孩子最好的愛,而有事現實很殘酷,低微的收入無法支撐起太多的物質需求,儘管已經盡力了,卻總覺得對不起。

養育孩子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總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是否還能做得更好一些。

寶媽帶兒女回孃家,村口就聽到嘈雜聲,姥姥喊:不好,吃貨來了

在鎮上有一位媽媽,她生了一個大女兒和三個兒子。丈夫在外工作養家,她就在家裡做專職媽媽,在孩子們會走的時候,媽媽就經常帶孩子到外婆家玩,每一次見到孩子們來外婆和外公都高興得見牙不見眼。這天,媽媽又帶著4個孩子去外婆家吃飯,外婆在門口等著他們到來,當見到自己女兒和4個孩子的時候,外婆就笑著對屋裡說,外公,外公,幾個小吃貨來啦,趕緊關門。而孩子就撒腿往外婆身上撲過去,抓著外婆的褲子玩鬧了起來。

寶媽帶兒女回孃家,村口就聽到嘈雜聲,姥姥喊:不好,吃貨來了

人生路上,親情是最持久動力,予無私幫助依靠;在最寂寞路上,親情是最真陪伴,讓心感受溫馨安慰;在最無奈十字路口,親情是清晰路標,指引成功方向。

寶媽帶兒女回孃家,村口就聽到嘈雜聲,姥姥喊:不好,吃貨來了

兒時,親情是溫馨的家,住著父親、母親、妹妹們和我,是輸了石頭剪刀布卻要耍賴把紙條貼在爸爸臉上的調皮,是面對媽媽做的美餐再也撐不下的遺憾,是犯錯時爸爸可怕的家法。少年時,親情是爸媽為兒女升學時的勞苦奔波,是風霜在爸媽臉上寫滿日子的蒼老,是希冀卻又欲言又止的眼神;成年時,親情是一張永遠有效船票,是一根永剪不斷風箏線,是一張貼上信封就不愁寄不到的郵票;再後來,親情就是《常回家看看》感動。 有一種愛,遲了就無法再來;有一種情,走了就無法追溯,它就是親情!從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