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的“潘”姓的來源是什麼?

周家純


“潘”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在2007年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八百萬,佔全國人口總數0.48%。朝鮮半島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百家姓》中的“潘”姓,起源有幾個方面:

1.出自羋姓,春秋時期的楚國貴族潘崇後代,潘崇受封為太師,曾助楚穆王繼位有功。

根據《姓氏尋源》上記載,潘氏是楚國公族華姓的後代,是以字為氏的姓氏,祖宗是潘崇。潘氏家族在楚國較有權勢,楚成王時,潘崇任太子商臣的師傅。商臣繼位為穆王,就封潘崇為太師。潘崇的子孫就“以父王字為氏”,而稱潘氏。這支潘氏的姓源可追溯到上古的顓頊帝高陽氏,發源於今安徽、江蘇、浙江一帶。

2.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後裔孫伯季後代,伯季曾被封於潘邑,後代人民便以祖先的封地為姓。

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他的兒子季孫,食採於潘這個地方,他的後代子孫因而以地為氏,稱為潘氏。望族出於廣宗、河南。季孫的采邑潘地,就在現在的陝西省的北部。

3.由改姓而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時候,鮮卑的破多羅氏改為了潘姓。後來滿族也有很多用潘作為漢姓的。令人奇怪的是,臺灣高山族姓潘的特別多。怎麼回事呢?康熙末年,臺灣的岸裡大社(今臺灣台中市附近)有個叫阿穆的酋長歸順了清朝,被賜姓為潘。光緒時期,臺灣的高山族紛紛歸順朝廷,也都賜姓為潘,這就是臺灣高山族潘姓人特別多的原因了。現在的滿族、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瑤族、回族、壯族、布依族等兄弟民族,都有潘姓。

遷徙傳播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

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為滎陽郡一大望族,以東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為始祖。東漢靈帝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乾為始祖。吳國有右將軍潘璋由發乾(治在今山東省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為漢壽(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孫權妻潘夫人為浙江會稽人,這說明在三國以前,潘姓已播遷於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為興旺。

晉時,潘勖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省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遷廣東。

北魏時,破多羅氏改漢姓潘,並逐漸在洛陽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開基始祖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孫潘紹業因任隨州(今湖北省隨縣)刺史落籍當地。

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節隨其入閩。此期潘紹業的曾孫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當地,其間並有移居陝西的潘勖的後人興旺發達起來,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書監潘肅仁自稱是漢壽潘?的後裔,由此可見,自東漢末至唐朝,潘姓從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許多支脈,而潘威的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又興盛播遷於懷朔(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陝甘等地。豫章潘姓興盛於唐代,至五代南唐時成為當地名門望族。

宋時有潘節後人遷廣東、雲南。韓國潘氏的祖先都是從福建莆田遷過去的。由宋朝大理學家朱熹作序的《莆陽潘氏族譜》記載,潘源於唐儀鳳二年入閩平亂,定居福建莆田;福建五世祖潘承敘自莆田遷北燕,承敘子潘處常遷江陵;處常子潘佑為南唐端明殿學士,因諫被南唐李後主處死,其四子文煥、文振、綬(文壯)、文亮入宋後,文煥官金紫光祿大夫、文振官銀青光祿大夫,二人子孫遷居福州義序及閩侯瓜山等地;綬與文亮後9世有潘阜,遷高麗巨濟,任高麗元宗和忠烈王時的左司議大夫、諫議大夫等職,受封岐城府院君,諡號文節,為韓國和朝鮮的潘姓開祖,現有後代10萬餘人。 潘基文的堂兄、世界潘氏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潘基秀不久前來中國參加世界潘氏宗親聯誼活動時表示,根據韓國巨濟潘氏族譜記載,潘氏的祖先是宋朝前往高麗為官的潘文節、潘文壯兄弟,兄弟倆的父親名字叫潘佑高麗末朝鮮初,潘氏族人從巨濟分遷韓國光州、南平、岐城等地。潘阜六世孫潘忠、字平重,任工曹典書,是朝鮮開國功臣,封為海陽君,光州伯。潘阜諡號文憲。潘基文是文節公的26代孫,文憲公的20代孫。

元明清時,潘姓已分佈於全國各地。


甄幀知解


潘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潘氏在2007年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八百萬,佔全國人口總數0.48%。朝鮮半島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關於潘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子畢公高後。畢公高封其子季孫於潘,附庸於畢國。據說其地在今陝西省北部,子孫以采邑命氏。

  出自羋姓,春秋時楚國有潘氏,見於家傳者始租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師。 《 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羋姓,楚之公族,以字為氏。潘崇之先,未詳其始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採於潘,謬矣。潘岳家風詩自可見。晉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漢有潘瑾,後漢有潘勉。"

  出自北方鮮卑族,後魏時,代北鮮卑有姓破多羅者,後改潘氏。

由於《史記》載有潘崇的事蹟,故潘氏大多以潘崇為始祖。潘崇的兒子潘尪,為楚大夫;孫子叫潘黨,繼為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