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味”的申通,今年雙11該怎樣殺出重圍?


距離雙11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通打響調價第一槍,申通則最先開啟備戰。10月10日,申通快遞2019年雙11高峰保障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全面拉開旺季備戰大幕。


我們都知道,今年3月和7月,阿里巴巴分“兩步走”先後戰投申通。其中第一筆投資金額46.6億元,資金已經到賬,股權也已完成變更,阿里巴巴也由此成為申通快遞的第二大股東;後面這一步,準確講是一次“要約”賦予阿里一項有效期三年的購股選擇權。根據協議,未來三年(從2019年12月28日起)阿里巴巴將陸續購買申通上市主體公司德殷德潤51%的股權,對應的價格約99.8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第二步順利實施的話,三年後,阿里將獲得申通快遞的控股權。

關於阿里和申通的關係以及未來,這次雙11備戰動員會上,申通快遞總裁陳向陽有一句話切中要害。他說申通這些年一直行走在行業前端,其中就包括率先深入推進與阿里的融合發展。 01重投入






備戰業務旺季,首先考驗的就是錢袋子的深度。因為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場地儲備、運力保障、人員補充、設備升級…都是燒錢且不可或缺的大項。

今年雙11,申通給出額度是:5.6億元。

5.6億怎麼花?兩大塊:運力和獎勵。

運力方面:全網投入超過5億元,新增車輛超過1萬輛。新建和升級了太原、臨海、蘇州等60餘個轉運中心項目,產能提升1倍以上。

獎勵方面:設立簽收率達標獎勵、及時派送簽收獎勵、優秀業務員獎勵、電話客服激勵、裹裹服務獎勵等五大獎項,總獎勵金額達到6000萬元。

一般來講,最近幾年的雙11大促,各大快遞雖然業務量爆漲,數據頻頻刷新紀錄,但實際上能夠從中賺到錢的,卻是少數。為什麼?就是因為“應急投入”太多。

何為“應急投入”?簡單講,就是為了保障雙11網絡運行穩定、不掉鏈子,不得不在場地、人員、運力以及設備等方面加大儲備,甚至不計成本。

雙11剛開始的幾年,這種“瘋狂備戰式的投入”帶來的產能擴充和提升對快遞公司是有很大價值的,也是促進的。但隨著各大快遞基建的完善和成熟,類似這種“應急式的投入”在雙11業務高峰過後,有相當一部分就被閒置下來,成為一種負擔。

老鬼想說的是,相較於其他快遞在“應急投入”方面的糾結,申通今年雙11的重投入基本上是沒有心理負擔和成本壓力的。

因為申通眼下最大的短板就是產能。

借勢雙11的業務高峰,全面補充和提升產能,於申通而言,不是短期行為和應急舉措,而是一種長期規劃。這也是申通為什麼敢於在雙11一下子拿出5億元來補充運力(車輛+轉運)的核心原因

02重技術






如果說運力和基建方面的欠缺是申通當下產能短板顯性體現,那麼技術不足就是產能短板隱性體現。

自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入股申通以來,不論是阿里方,還是申通方,在講到雙方合作時提及率最高的一個詞彙就是技術。阿里的技術資源和技術能力,是申通復興之路上不可缺少的助推器。

自今年3月官宣合作開始,雙方最先啟動的融合項目就是技術。根據老鬼得到的消息,申通現行的技術團隊,基本上都是來自阿里巴巴和菜鳥網絡的援兵,戰鬥力可見一斑。

雙11就是展現“技術融合”的最佳練兵場。

據申通透露,今年雙11將啟用全新的客服數字化管理系統,上線AI智能客服電話機器人,實現非工作時間託管形成24小時服務機制,最大限度提高申通雙11高峰期的客服受理能力,提升用戶服務體驗。

實際上,有了阿里的助力,申通在技術方面的投入也很放得開。5月31日召開的申通2019半年工作會上,董事長陳德軍明確指出:


申通快遞的未來一定是一家集合“數據”和“科技”的平臺型企業,全網必須拋棄老思想,擁抱互聯網,用數據、智能來統籌申通的業務、產品和管理。

為此,申通未來三年將投入10億元研發經費重塑申通技術,搭建申通快遞“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智運營平臺、智慧經營平臺、智能決策平臺、數字後勤平臺、全鏈路數字化操作平臺。










03重服務






對於現在的申通來講,什麼最重要?老鬼的朋友安德華提出一箇中肯的建議:

服務質量的重要程度遠遠大於業務增量。

從幾大快遞每月發佈的經營簡報可以看出,阿里加持後,申通的業務量增速持續保持了50%以上超高速增長,在通達系陣營中也處於領路狀態。

“這樣的增速已經接近申通現有產能的承受極限了。貪多嚼不爛,申通只要保持住這個增速就好,千萬不能搞大躍進。”

保持現有增速的前提下,狠抓服務質量是上策之選,也是發展正道。安德華直言,作為距離“樓臺”最近的一個玩家,申通只要把服務搞好,“月亮”隨時可取;但如果被服務拖後腿,等待自己的恐怕就是“水中月”了。

站在這個角度,今年雙11,申通拿出6000萬元來設置五大獎項對基層員工進行激勵,就是保服務、提質量的最直接體現。

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