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撿垃圾可以當錢花,10月16日,留壩縣紫柏街道辦淘沙壩村村民楊建平,用積攢的116分在村裡兌換了米麵油,“我還想再攢夠200多分,兌換一個電飯煲呢。”

當天上午,有不少老百姓推著三輪、揹著揹簍載上垃圾,排隊分類、過磅,將積分記到自己的名下。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前來兌換物品的村民。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在“德美屋”裡選物品。

“垃圾銀行”成環境治理的支點

今年5月,陶沙壩村作為首期試點,自主探索“垃圾分類”處理,建起“垃圾銀行”,將垃圾回收與“德美屋”積分獎勵掛鉤,吸引群眾廣泛參與。

只要把舊衣服、塑料製品、啤酒瓶、電池等生活垃圾交到“垃圾銀行”,經清點、過稱,就可以攢積分,一個積分相當於一元錢。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分揀垃圾,記賬積分。

通過院壩說事會推廣,介紹垃圾分類處理的好處,再到德美屋裡及時兌現,留壩縣試點工作不到半年,已在全縣60個村全面鋪開。

根據留壩縣委宣傳部“弘六德 展六美”方案要求,“德美屋”裡裝滿孝、善、誠、勤、儉、美六種積分。

孝老愛親、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勤奮勞作、移風易俗、庭院整潔等都要加分,進行紅榜表彰;對於不贍養父母、聚眾滋事、無理取鬧、纏訪鬧訪、不按時參加村民會議、亂搭亂建、亂堆亂扔垃圾等要扣分,進行黑榜揭醜。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表現不好,就會上黑榜。

要求規定,積分評定每月開展一次,由村民道德評議會主持開展。撿垃圾存入“銀行”掙積分,是其中一項內容,並與其它的積分轉入“德美屋”。村民可按1分等於1元的標準,到“德美屋”的“愛心超市”兌換物品,積分可以當錢花。

“德美屋”資金主要來源:一是縣委宣傳部撥付的啟動資金;二是民政部門下撥給“愛心超市”的資金;三是社會及雙聯部門每年採購的物資不低於3000元;四是各村扶貧社集體積累資金購買的物資。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電腦記賬,銷分領物品。

採訪的當天,在江口鎮柳川溝村“愛心超市”,正巧遇到“德美屋”兌換積分。記者看到,電腦記賬,刷卡銷分,操作簡便。系統刷新顯示,有96戶村民兌換了洗衣粉、水壺、衛生紙等物品,價值3200元。

因為激勵措施到位,村民為了積攢高分拿到獎勵,不但把自家的垃圾撿好,還主動到道路和河道里撿,有的甚至還把填埋的垃圾挖出來上交。

在公路沿線和河道邊,經常看到手持火鉗和手提袋,撿拾垃圾的人。“所以,留壩的環境衛生能保持得這麼幹淨,這跟‘弘六德 展六美’活動持續開展不無關係。”這裡的群眾普遍認為,一個小小的‘垃圾銀行’成為農村環境整治的支點。

別開生面的“院壩說事會”

一塊小黑板、幾十個木方凳,大家圍坐一圈暢所欲言。記者走進玉皇廟鎮玉皇廟村村主任楊本軍家裡,一場別開生面的“院壩說事會”正在開展。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院壩說事會,開到群眾的心坎上。

“最近村上搞的環境整治,效果很好。”村民王克富清“嗯嗯”兩聲,清了清嗓子先發問:修建新廁所每戶補助2500元,改建每戶補助1500元,“我認為這個補助標準是不是低了,另外,為啥有些人廁所改建完了,政府的補助還不到位?”

“你的問題我來給解釋。”該村幫扶單位留壩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何偉答覆說,我們前期做過充分調研,也跟其它縣做過比較,核算過,新修一座基本達到無害化的廁所大概需要三四千元。你的廁所修的檔次高,所以錢花多了。”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院壩說事會,“我有話要說”。

“有的村民改建地早,有的還在改建當中”,何偉接著解釋說,廁所修建是縣上整村推進項目,要整村全部完成,總體驗收合格後才能兌現補助款。“不是改建一戶,兌現一戶”

“修廁所,都是自己享受,有補助總比沒有強。”村民插話說,“饃饃不吃,放在蒸籠裡,遲早都是你的,大家不要著急。”

這句話,引起陣陣笑聲,大家發言更加踴躍。“我有個問題要說。”村民馬小義舉手,我們村1組和2組的堰渠下雨塌方堵塞,直接影響農作物灌溉,3畝油菜顆粒無收,希望村上想個辦法,能夠解決一下。”

“這個我來說。”村主任楊本軍回答,村上有兩條堰渠需要清理,情況已經給鎮上彙報過,縣上有項目,馬上動工,年底前整改到位,不影響明年的春耕生產。”

“我開了個商店,以前群眾積分兌換物品都是到我的商店裡來兌換。”村民賈冰問,以後的積分兌換是繼續到我的商店,還是到裡村‘德美屋’的‘愛心超市’裡兌換?”

“之前,村上考慮過,你商店裡的東西多,群眾兌換起來方便。但是,今年村上又增加了垃圾分類,像紙板、酒瓶子之類的東西,你那兒沒法收拾,加上過稱、記賬工作都很繁瑣,所以我們綜合考慮,以後群眾都到村上的‘愛心超市’兌換。”玉皇廟鎮黨委副書記張偉回答。

在院壩裡說事,板凳上交心。參會的幹部,對群眾的提問都做了解釋和答覆,對於棘手的問題,還做出了限期辦結的承諾。

江西營 “亂村”變好村

江口鎮江西營,在上世紀90年代,是全省有名的“亂村”。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接受媒體採訪。

以前的江西營,民風不古,村容村貌一塌糊塗,經常出現打架鬥毆案件,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侵佔公共財產,甚至有人把村幹部打傷住院。

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修建期間的拆遷補償,漫天要價、胡攪蠻纏,有人為了非正常利益,越級上訪、無理取鬧、黃毒賭盛行。

2018年4月被確定為“亂村”以來,成立了以縣委政法委書記為組長,抽調公檢法司工作組入駐該村,任命江口鎮黨委副書記擔任村支部書記,成立新的村領導班子。


“治亂,是掃黑除惡的延伸。”江口鎮鎮長何孝軍說,結合掃黑除惡背景徵集線索。“群眾的事,群眾說,群眾定”,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共梳理出7個方面21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拿出具體整治方案”。

召開院壩說事會現場說法,道德評議公示,廣眾之下現場拘留3人,“當面認錯,公開賠禮道歉,讓壞人顏面掃地,灰頭土臉無處遁形。”

隨著掃黑除惡向縱深推進,“讓村民全程參與,對過去的事情要翻舊賬,公開黑榜揭醜曝光,起到震懾作用”。有人主動上繳16支槍支。

“德美屋”,它時刻考量著村民的道德標準。而“紅黑榜”,卻成了獎懲利器,好人好事,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對於壞人壞事,都要上“黑榜揭醜”;嚴重者,在宅基地審批、各項補助款領取和扶貧社分紅方面受到限制,進行“歇幫”懲戒。院壩說事會,打開天窗說亮話,讓醜惡無處藏身。

打出“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組合拳,是治理江西營村由“亂”變好的縮影。”如今的江西營村,環境整潔,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民風向善向好,村委班子團結,黃賭毒銷聲匿跡。

“三治”融合 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河口村民居美如畫。

河口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

走進武關驛鎮河口村,文川河穿境而過,河水清澈,綠樹成蔭,幾個戲水池、垂釣池,木質護欄步道,村容整潔、院落乾淨,民居房後有樹,庭前有花。

村旁立塊石碑,上書“孝勤和善美”村規民約,並附說明,此村規民約經全體村民表決通過,要求共同遵守。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河口村村規民約。

路的兩邊,有大型停車場,健身小廣場;石頭上鐫刻著大紅的“美”字,熠熠生輝,是村民追求之要義;牆壁上,附有“文川古道簡介”文字說明,石碾石磨,平添幾分文化、懷古韻味。鄉村充滿活力,村民精神飽滿,鄉風文明、和諧有序。


留壩:“德治 自治 法治”相融合 開啟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文化牆。

留壩健全德治、自治和法治“三治”融合相輔相成,環環相扣。通過“紅黑榜”“德美屋”、“院壩說事會”和村規民約等多種形式,回答了拿什麼“治”和怎麼樣“治”。找到鄉風文明的“金鑰匙”。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根本。

已經摘掉“貧困帽”的留壩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正闊步前進!

來源:陝西農村報(記者 姚遠)、文明漢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