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旧日本海军自建立以来就极为重视对军官素质的培养。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海军兵学校,招收国内优秀学生入校学习,还选送优秀学生出国留学深造。除了军事知识外,由于海军任务的特殊性,海军军官们还要学习各种西式礼仪,以便于和外国人士进行交流,其中学习如何吃西餐以其餐桌礼仪是重点培养的项目。为此,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曾下达命令:“作为海军军官应该重视西餐礼仪,而且要在筑地精养轩食用西餐。”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 大正时期的筑地精养轩,建筑为当时流行的欧式风格,可以住宿,也能举办西式宴会。

这道命令如果放在现在,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能言善辩的政治家或某类工商业者立即提出疑问,发起“攻击”,可能最后还会提交国会讨论,召开听证会那样的程度。不过,当时还是明治时期,虽说维新政治家们也被人们怀疑拿巨额公款游玩,如大正3年(1914年)的海军受贿丑闻——西门子事件,让海军瞬间失信于民,并最终导致山本(权兵卫)内阁全体辞职。但就整体来说,明治时代多数政治家还是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 西乡从道海军大将,在明治时代曾两度出任海军大臣。

话说回来,海军大臣下达的这道命令中为何强调军官要到精养轩食用西餐?这其中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吗?在解释其理由之前,不得不说一说明治5年(1872年)在日本饮食生活史上发生的诸多大事。

当年1月,明治天皇赦免屠宰,开始推行肉食。肉食解禁后,日本国内洋食店、牛肉店增多。此外,明治政府还鼓励国民喝牛奶。随后,出版社纷纷出版西洋料理书籍,西洋蔬菜的试作也在普通国民之中流行起来。这一时期,日本国民开始吃西红柿,新闻报纸上也经常有介绍如何食用西红柿更美味的报道,如搭配砂糖和醋的混合调料食用、串烤或蒸煮味道更美等等。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2月,精养轩在东京筑地开业。在开业前,该店就宣传其特色为法国料理。然而,在开业当天,附近的会津藩公馆发生火灾,因未能有效控制火势,精养轩也受到波及受损。第二年,精养轩在筑地采女原马场(现在是东急酒店所在位置)重新开业。在精养轩开业后,西乡大臣发布了“吃西餐”命令。据说每月月底军官们都要将个人账单交给上级核查,凡是没有去精养轩消费或是消费太少的人还要被警告一番。问题是这份为学习西餐礼仪而付出的高昂学费还不给报销,结果让收入微薄、囊中羞涩的初级军官们颇感烦恼。当时日本海军中流传有一句戏言:“贫穷的少尉,四处借钱的中尉,收支平衡的大尉”,正体现了初级军官的经济囧境,只有到了大尉级别经济上才稍微宽裕些。之后,海军兵学校、海军经理学校、海军机关学校也继承了海军军官要到一流西餐厅用餐的做法。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 表现被“银座大火”烧毁前的筑地精养轩的浮世绘作品。

现在重新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海军会选中筑地的精养轩作为培养海军军官礼仪之地呢?说到筑地就会让人想到东京最大的海鲜市场——筑地市场(市场已在2018年10月6日关闭)。其实,从市场河岸(幕末军舰操练所原址)向西北700米到现在的新桥演舞场(木挽町)都曾经是海军用地,海军兵学校最初作为海军兵学寮开设时就在此地,直至搬到江田岛。之后,海军省(原兵部省)从滨离宫搬迁到此。以后,海军水路部、造兵厂、海军大学、海军军医学校、海军经理学校、水交社等一大批海军设施全部聚集在这片区域(之后用地内的建设设施有变,包括战后处理,情况更加复杂)。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 明治时期筑地一带的地图,众多的海军设施都设在这一地区。

战后,美军接收了海军军医学校(一部分改成东京市免费治疗医院,亦是之后的筑地医院),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成美军医院,1962年变成了国立癌症中心。筑地原有的海军旧建筑也逐个被拆除,这里的海军痕迹被彻底抹掉。硬要说还有什么痕迹,也就是立在癌症中心北门刻有“海军兵学寮遗址”“海军军医学校遗迹”字样的石碑。但是,在日本当地,说到旧海军就会提到筑地,提到那里的西餐,自然就说到筑地精养轩,在日本人的心里这些事物之间没有一点违和感。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 筑地仅剩的旧日本海军遗迹。

理由也并不复杂,筑地的精养轩是东京第一家西洋料理店。明治维新后,东京没有一家正宗的西洋料理店,在招待外国要人之际尤为不便,为此,在岩仓具视(明治维新的政治家和元老重臣)的支持下,仕从岩仓的北村重威于1870年在皇宫前的东京市京桥区马场先门建造了筑地精养轩酒店,经过两年的建设,于1872年开业。正如之前所述,开业当天就在那场称为“银座大火”的事故中被烧毁。第二年重建开业。这家高级西洋料理店开业后,不仅仅是吃西餐的地方,更是日本高官显贵与外国宾客交流的场所,为西洋文化在东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明治的元勋们也都经常关照惠顾,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在日本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 明治44年(1911年)的筑地精养轩,明治政府官员频繁在此招待外宾,其地位不言而喻。

虽然没有正式记录可以确认海军军官们在精养轩学习西式礼仪的效果,但不管是教养还是礼仪都可通过努力和经验掌握,当然,机会和实践越多越有效。就这一点说,海军军官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与外国海军的联欢就是绝佳的学习机会。

从太平洋战争开战前两年至1942年7月任海军省副官,并兼任吉田善吾海军大臣秘书的福地诚夫(海上自卫队成立后,曾任自卫舰队司令、横须贺地方总监、海将。辞官后任纪念舰“三笠”号舰长)在《回忆海军》一书中记述,在1939年秋海军大臣经常举办午餐会或晚宴,招待外国高官。宴会地点主要在海军省(当时在霞关)内的大臣官邸,菜肴基本是西餐,有时也会在涉谷的二叶亭西餐厅,宴会规格都按照国际标准,非常奢华,花费昂贵。当时在东京餐厅西式全餐的价格平均为每人每餐一日元,而海军主持的外交宴会预算定为每人每餐5~10日元左右,如此比较,不难看到海军招待外宾的午餐会或晚宴等级相当高。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 日本京都一家日式料亭下鸭茶寮。

日本海军招待外宾的宴会也并不全是吃西餐,有时候人少的话也会选择在纯日式料亭吃日本料理。从这点看,海军并没有完全中了西洋的“毒”。

明治9年(1876年),以上野公园开园为契机,精养轩在园内开了第一家分店,餐厅建筑为西式建筑,其作为一家正式的法国料理店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虽然筑地的本店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被烧毁,但作为分店的上野精养轩依然保持着高格调以及婚宴餐厅先驱的地位,目前仍在营业。


为了学礼仪,看把旧日本海军军官逼成了啥样?


▲ 上野精养轩昭和初期婚宴会场的布置。直至今日,这里仍是新婚夫妻婚宴会场的首选地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