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的回憶,曾經的571、572次列車

在那個沒有高速公路,沒有高鐵,更沒有私家車,就連柏油路面都少有的年代,人們的出行只有班車和火車,而火車又以其低廉的票價吸引了眾多的人,因為車廂的顏色只有一種綠色,人們就親切的稱之為“綠皮車”。

滿滿的回憶,曾經的571、572次列車

那時候的火車車窗都能打開,每一扇窗戶都有兩層玻璃,從下往上抬起,抬的時候要把兩邊的開關一壓下,到某個位置後又鬆開開關,車窗玻璃就固定在某個高度。當時我還納悶,為啥要用兩層玻璃呢?後來一想,會不會是為了給車廂保暖?

孩子們是最喜歡把頭伸出窗外的,讓風吹到臉上,把窗外的風景看得更清楚,然而不知是孩子的體質壯健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竟然大冬天也要打開車窗伸出頭去,由於冷風吹進了車廂,終於招致車裡的大人的謾罵,而且不情願地關上車窗。

滿滿的回憶,曾經的571、572次列車

那時候的車廂頂部中間一是一排搖頭的電風扇,但很難看到電風扇轉動過。夏日裡如同悶罐車一般的車廂裡,要降溫只有靠車窗外吹進來的風了。

滿滿的回憶,曾經的571、572次列車

車廂的兩頭都有廁所,其實廁所就是一個洞,雖然氣味難聞,卻是逃票者的天堂,每當列車員查票,就有人溜進廁所,後來為了防止逃票的人進廁所,列車員在查票時就把車廂兩頭堵上。

車廂裡永遠都是人山人海,座位上坐的,過道上站的,車廂連接處到處都是人,奇怪的是,越是人多、人擠的時候,賣貨的列車員越推著售貨車往人群裡擠:“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讓一讓啊,讓一讓”,人們艱難的側著身,抬起腿讓售貨車過,才剛剛讓過,還沒喘口氣,耳朵裡又傳來“香菸啤酒飲料礦泉水……”。

571、572次列車就是這樣子的綠皮車,是從貴陽開往六盤水大灣鎮的。從貴陽開出來的是571次,返回貴陽的是572次,鐵路員工把571、572讀成“五拐么”、“五拐二”。

滿滿的回憶,曾經的571、572次列車

那時候的列車車次全是純數字,不帶字母,不像現在“G×××”、“D×××”……。而是1——98次為特快;101——298次為直快;201——298次為跨兩局直快;301——398次為普快;401——498次為直客;501——598次為普客,571、572次是普客,就是我們所說的“慢車”,站站都停,速度最慢的火車。

每當571、572次列車緩緩駛進山裡的火車站,此時是最熱鬧的時刻,上車的,下車的,大人的呼喊聲,小孩的哭聲,沿車叫賣聲,牲畜的鳴叫聲響徹一片,火車一開走,小站立刻恢復了平日裡的安靜。

滿滿的回憶,曾經的571、572次列車

坐車的人基本都不買票,上車後再補票,補的票也沒有坐號,哪兒有空就坐哪兒。那時候人們最羨慕的就是鐵路職工乘車可以不買票,只要將工作證一亮就行了,有的甚至連工作證都懶得掏出來,只說一句“免票”,這一句話就像地下黨的接頭暗語,大多數列車員一聽就知道是自己人了而不再吭聲,也有少數較真的非要看證件不可。

幾十年來,571、572次列車不管颳風下雨,陰晴雨雪,都在大山裡奔馳著,滿載貨物,滿載人員從山村到城市,又從城市到山村,這趟列車成了鐵路職工的通勤車,沿線居民的公交車,孩子上學、村民帶著山貨牲畜去趕集、居民探親訪友等等,都離不了這趟大山裡的列車。

鐵路就像一條彩絲帶,把沿線的一個個村鎮串聯了起來,因為有了571、572,人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山村和城市的距離拉近了;家鄉和遠方拉近了,因為有571、572,大山不在高了、路也不再遠了,很多山裡的孩子就是乘著571、572走出大山去實現求學的願望,許多商人也是乘著571、572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想,許多職工也是乘著571、572去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的。

滿滿的回憶,曾經的571、572次列車

讓我們數一數滿載著滿滿的回憶的列車走過的路:大灣、二塘區、下藤橋、三百號、野馬寨、裕民、六盤水、水城、雙水、濫壩、茨衝、小衝頭、二道巖、梅子關、關寨、花賴、新窯、那玉、六枝、大用、化處、烏速龍、黃桶、么鋪、安順、七眼橋、天龍、平壩、新平壩、高峰、馬場、湖潮、石板哨、貴陽西、貴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