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鍛鍊運動,動作姿勢當然有一定原則,良好的姿態不單單可以提高訓練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儘量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但是,總有一些所謂的“標準”,其實並沒有必要。

而對於小白來說,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判斷動作,網絡信息又這麼發達,一會兒說不能這樣,一會有看到文章說可以這樣,搞得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關於深蹲類動作。

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深蹲的必要姿態原則

膝蓋方向

無論是否深蹲,在運動的過程中,膝關節都是要儘量保持中立(朝向第二腳趾),不建議出現“內扣”或者“外頂”的現象(通常膝內扣現象較為常見)。

膝內扣容易拉傷內側副韌帶、增加外側半月板的壓力,並加劇足外翻、足弓塌陷的症狀!

膝外頂則容易拉傷外側副韌帶、增加內側半月板壓力,並加劇足內翻、高足弓、足跟痛、內翻崴腳情況。

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尤其是在負重、爆發力或持久型運動時,膝蓋朝向的中立是一定要注意的(強度越大,損傷風險就越大)。

即使不鍛鍊,很多膝關節疼痛、不適,大部分原因也是由於膝關節不穩定。

當然,意思並不是說膝關節不對位 就一定會出現受傷的情況,而是受傷風險會大大增加,且鍛鍊的質量也肯定下降

沒事當然好,但最可怕的其實就是累積慢性損傷,平常沒感覺,也不在意,真正出現情況就已經比較嚴重了。

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腰椎姿態:

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部分就是上肢姿態。

重點:俯身時儘量不要彎腰。

俯身姿態下,過於彎腰,則會導致豎脊肌被拉長,無法充分為腰椎分擔壓力,且本身腰椎就屬於穩定關節、彎腰姿態對腰椎壓力就較大(你可以隨便站著彎腰,不出1分鐘的腰就會出現不適、疼痛)。

也就是俯身狀態下彎腰不符合腰椎良好的力學結構以及其功能。尤其負重狀態下切記腰背打直!

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當然,不彎腰並不意味著過於挺腰,只需要正常打直即可。

過於挺直同樣會增加腰椎壓力、豎脊肌緊張、增加骨盆前傾等情況。當然該狀態相對於彎腰要好一些。

當然也可以專門挺腰練相應肌肉,但練後要記得進行相應放鬆。以免導致骨盆前傾(體態問題)、豎脊肌僵硬、腰肌勞損等。

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其實,膝關節的前屈幅度並沒有硬性要求,具體的前屈幅度 主要看個人的情況和目標。

而普遍認為,膝關節前移過多(超過腳尖),會造成膝關節壓力過大。這其實並沒有錯。只不過沒有考慮到具體情況。

膝關節往前移動幅度較大,壓力肯定會隨之增加,但是要考慮到肌肉有沒有很好的承擔其壓力。

因為膝關節只有屈和伸兩個主要功能,而膝蓋前屈其實並沒有違背它的生理功能和力學結構。只是因為槓桿原理所導致膝關節的壓力增加。

當然前移越多,對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壓力就越大,也就是說可以利用該方式的進行自重徒手股四頭肌的鍛鍊!

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當然還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前移幅度越大,膝關節壓力越大,因而對鍛鍊者的腿部力量要求越高。

初練者則建議儘量先前移動幅度小一些,以掌握以上兩點動作姿勢為主,有了一定力量基礎,可以嘗試前屈幅度大一些(在糾結膝關節是否可以超過腳尖之前,先掌握以上兩點關鍵姿態再說

如果力量不足的情況下 深蹲時膝關節前前移幅度過大,肯定容易損傷!

同樣,由於前屈幅度較大時,不建議太暴力,注意下方過程緩慢和控制,讓肌肉儘可能地參與更多發力,減少關節之間的壓力!

而膝蓋位移多少,腳尖並不是一個參照標準,主要是看你的階段能力和運動目標了。

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膝蓋位移幅度控制技巧:

下蹲時:俯身幅度越大,膝蓋前屈幅度越小,壓力越偏向於全身分擔(當然俯身的同時臀部要往後移動)

俯身幅度越小甚至後仰,膝蓋前屈幅度越大,壓力越集中在膝關節,對股四頭肌要求和刺激就越大

由於人體“足背屈”活動度有限,當進行徒手針對鍛鍊股四頭肌的蹲時,上肢略微後仰或者沒有俯身的話,下蹲時可點起腳尖,以增加下蹲範圍和舒適度,並減少踝關節的壓力。

深蹲到底該怎麼做?膝蓋能否超過腳尖?

注意:任何情況的膝關節不適者(尤其是髕骨關節痛),下蹲時則要儘量減少膝關節前移幅度(俯身幅度大一些,並先俯身、同時臀部後移 再下蹲)。

大家有什麼問題和想法,記得下方留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