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置換半年了,這段時間一走路膝蓋裡和小腿就發脹,是怎麼回事?

用戶1387049444662


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出現小腿和膝蓋的腫脹感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血液循環出現了不暢;另外一種原因是關節功能恢復的不是特別好,肌肉力量不足,也會有脹感。很多做完關節置換的患者認為,做完手術以後就萬事大吉了,忽視了術後的康復和關節功能的鍛鍊,於是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為什麼關節置換手術後會有血液循環的問題呢?

即使是現在主張的微創關節置換手術,手術的切口也不小,一般也要在10到20公分左右。做這個手術可不單單的只是把皮膚切開,皮膚下面的組織、筋膜、脂肪、肌肉以及關節囊都將會被切開,相當於是將膝關節全層切開,這樣的話會有很多的血管被切斷,當然這些被切斷的血管是一些比較細小的,無法避免損傷的血管,在將來的恢復的過程當中會慢慢的重新建立新的側枝循環,但畢竟側枝循環建立的時間,是有一段過程的,所以膝關節置換手術以後,容易出現下肢的腫脹。


另外,做關節置換手術的時候,有些時候需要極度的屈曲膝關節,對於膝關節的血管也會造成一定的刺激。也是造成術後容易出現腫脹的原因之一。

而為什麼患者術後半年了,還會出現腫脹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很多患者在做完關節置換術後的早期,對於手術恢復是比較慎重的,行走的量和行走的時間都不會特別的多,所以下肢血管的循環能夠滿足正常的使用,並不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然而隨著手術時間的推移,患者的疼痛會有明顯的減輕,所以很多時候患者走的量就會比較大,而很多患者在術後忽視了康復鍛鍊,血液循環建立的並不是特別好,在量增加的前提下,血液循環的功能不堪重負,於是會出現腫脹。

●術後沒有堅持服用促進靜脈迴流的藥物。本人一般會建議做完關節置換手術以後的患者,服用2~3個月左右的馬粟種子提取物,一般建議是每天兩次,每次兩片。這種藥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促進下肢靜脈,可以幫助患者減輕腫脹,促進側枝靜脈循環的建立。這個藥物對全身的靜脈系統都是有好處的,而且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副作用。然而有一些患者做完手術以後忽視了服藥,加之沒有進行康復鍛鍊,所以側枝循環建立的不是特別好,比較容易出現腫脹感。

●很多關節置換的患者都是老年人,本身血管就存在著問題,或者有一些患者有糖尿病,有可能這種行走以後的腫脹跟手術並沒有關係,而是單純的血管問題加重了,尤其是靜脈的血管出現了問題,比如很多老年人都有下肢的大隱靜脈曲張,很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靜脈曲張會越來越重,那麼在行走的時候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腫脹感。另外,如果老年人血糖控制的不是特別好,也會出現關節的無力,以及行走以後關節的小腿的腫脹感。

術後肌肉力量下降,沒有做好關節康復鍛鍊,也是導致置換患者術後出現異常感受的原因

說實話,這種情況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術後半年左右的時間,來醫院複診,抱怨關節開始出現明顯的腫脹感,在行走一段時間以後出現小腿的痠痛。

可以說大概在半年左右這個時間段,是術後關節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個時間節點。謝醫生的體會是,術後患者幾個月以內能非常好的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康復鍛鍊,因為這段時間患者對於術後功能要求恢復比較強烈,慢慢的能看到自己正常的行走,能正常的上下樓梯,術前關節的疼痛也有了明顯的減輕,有一些患者做完置換以後,身高也會有略微的增加。所以這個時間段,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變化,配合康復的態度也是非常積極的。

但是在3~6個月左右的時間,患者的功能基本能滿足日常生活,很多患者也開始能夠上街買菜了,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這個階段很多患者就開始不太重視術後的康復鍛鍊了,那麼患者開始在這個時候偷懶了。慢慢的患者肌肉就會出現萎縮,關節力量也會變差,術後關節的穩定性就會有一定的改變,於是患者開始出現行走以後膝關節以及小腿肌肉的腫脹感,有一些患者甚至會感覺到輕微的疼痛。

所以很多患者在6個月左右到門診複診的時候,我都會問他一句:“是不是偷懶了?沒有好好的鍛鍊?”答案基本都是:“嗯……嗯……”,其實這兩個嗯字就不言而喻了,肯定是沒有好好的鍛鍊!

那麼瞭解了這兩種常見的導致膝關節置換術後一定時間內出現小腿以及膝關節腫脹的原因之後,患者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以防萬一,做一個下肢血管彩超檢查。如果患者出現了下肢的腫脹,那麼做下肢血管彩超的檢查是絕對有必要的。對於這種情況要寧可錯殺1000,不可放走一個,必須要明確患者的血管狀態。如果患者的小腿,疼痛是由細小的血栓導致的,那麼進行訓練或者是長時間的行走,很容易導致血栓脫落,誘發患者出現肺動脈栓塞等一些栓塞性的疾病,所以但凡出現術後小腿的異常感受,膝蓋的異常感受,就要檢查血管。尤其是當患者的小腿出現下方這樣的腫脹,很有可能是存在著血管的問題,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彩超的檢查,而且還要化驗腎功能以及尿蛋白。

謝醫生平常老說,小心駛得萬年船,作為醫生來講,對於患者的病情再小心都不為過。

第二,如果患者的血管並沒有出現很大的問題,患者的小腿和膝關節確實有一定的腫脹,那麼可以口服馬粟種子提取物或者這一類的促進靜脈迴流減輕腫脹的藥物。

第三,必須要開始恢復康復鍛鍊,促進下肢的靜脈循環,加強膝關節周邊的肌肉。絕對不要認為膝關節置換以後就不需要康復鍛鍊了,因為做關節置換的很多都是老年人,無論是否手術,康復鍛鍊對老年人的關節都是有好處的。

下面是一些無論是否做了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朋友們都可以進行堅持的康復鍛鍊,對於維持肌肉的力量,維持關節的靈活性和促進下肢靜脈的循環都是有好處的,只不過做了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是必須要做,而且要做一輩子。

●踝泵。這是促進下肢靜脈循環,促進腫脹消退最好的康復鍛鍊。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任何地點都可以做,原則上要求每天最少要練500次左右。

●直腿抬高訓練。這個訓練不僅對於膝關節穩定性有好處,而且對於髖關節的肌肉也有訓練的作用。建議直腿抬高的高度在30度到45度左右之間,腳尖一定要繃直,堅持十五秒到一分鐘,原則上每天建議做30~40次,可以分組做。

●靠牆靜蹲。這個動作可以很好地強化股四頭肌肌肉的力量,但是很多患者在一開始做的時候,會有一定的痛感,所以在剛開始鍛鍊的時候不要強求非要蹲到90度,完全可以只蹲30度或者是45度,靠牆靜蹲的時間可以15秒左右,不必要非要堅持很長的時間,如果堅持不了15秒能堅持幾秒,堅持幾秒就可以。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還有幾個要點,雙膝一定要與肩等寬,腳尖要向前不要扭轉膝關節,尤其不要內扣,而且臀部以及後背要緊靠牆壁,腰部是懸空的。具體我們不要求太多的次數,只要每天能鍛鍊幾次就好,慢慢養成習慣,關節適應以後可以逐漸加強靜蹲的角度,延長靜蹲的時間。


●另外一些比較適合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做的康復動作,朋友們可以選擇以下的一種或者是幾種,根據自己的情況堅持康復鍛鍊。

這些動作不僅可以強化患者的膝關節,對於患者的髖關節都有很好的鍛鍊。

總結

以上就是對於提出問題的解答,在膝關節做完手術以後,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一定要注意定期到醫生那裡複查,明確自己的血管是否有問題,如果關節出現了行走以後的酸脹或者是不適,很有可能是因為缺乏了康復鍛鍊,肌肉的力量有了明顯的下降。具體康復鍛鍊的辦法在文章當中有了詳細的介紹,大家可以諮詢自己的康復師,或者是按照文中介紹的辦法嘗試進行康復鍛鍊,請大家記住,一旦某一個動作造成您關節明顯的不舒服,那麼就一定不要做,千萬不要強求。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關節置換手術康復的煩惱,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