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鎮黃沙坪

黃沙坪鎮建於北宋熙寧年間,背靠辰山,面臨資江,是安化黑茶加工和輸出的重要商埠,南方茶馬古道的策源地。

話說宋熙寧初年,宋神宗皇帝遣中書撿正章惇為訪察使,征討開發梅山。有一員小將軍在征戰中負傷迷路,獨自一人手提銀槍,跨一匹棗紅馬,沿資江一路跌跌撞撞來到一荒涼僻靜的山坳,突感傷口劇痛,不由一頭栽下馬來,倒在路邊,昏迷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這小將軍才悠悠醒來。他睜眼一看,見自己躺在一草棚的竹床上,身上蓋著床補丁百結的薄被,床邊立著一位年方十八的姑娘,正端著一隻粗陶茶碗怔怔地望著他。見他醒來,這姑娘高興得跳了起來,忙朝外喊道:“爹,爹,快來,小哥醒來了!”

門外應聲走進一個五十開外的漢子。他端著一碗蛋湯,急步走到床前,俯身喊道:“小哥,你可醒來了。快把這碗蛋湯喝下去。”著他伸手扶起小將軍,要女兒把蛋湯來喂。小將軍喝完蛋湯,這漢子和他女兒又幫他把手臂上的傷敷上些茶葉末,他便感到精神好了許多。

原來,這小將軍暈倒後不久,被上山摘茶的父女倆發現了。這老父姓張,人稱張爹,女兒喚茶丫。他們把小將軍抬進家裡,把他救醒過來。張爹對小將軍說,見你這身著盔甲,知你是朝廷發來征討梅山的兵將。我處雖屬梅山地帶,因靠臨資江,與外界常有商事來往,山民也歸附王法,便把你救下了。我們父女倆以做茶為生,這裡還有三、幾戶人家,都同操此業。你先在我家休息幾天,待身體恢復後再去尋找部將。

小將軍聽了,忙翻身下床,跪拜在地,感謝張爹父女相救之恩。張爹忙把他扶起。小將軍搖搖晃晃站立不穩,不由又頹然跌倒在床上。張爹摸了摸他的脈象說,這不打緊,是山野之中的瘴癘之氣沁入體內,加之你不服水土,便有胃脹腹滯之苦。你每日喝三大碗水滾黑毛茶,就會不治自愈。

就這樣,小將軍在張爹的草棚裡住了下來。茶丫每天用陶罐裡煨上一大罐煎茶給他喝,只幾天功夫,小將軍就上下通氣,神清氣爽,體力大增。這黑毛茶經特殊手法制作而成,喝了能消滯理氣,調理腸胃,還能解油化膩,不脹胸腹。在先朝時,此茶已開始被徵收進貢朝廷,得到皇家喜愛。所以,治小將軍的這病不在話下。

幾日後,小將軍的臂傷在敷了幾次茶葉末後,也結痂痊癒。他走出草房,到山坳邊散心,果然看見不遠處有三兩戶人家,家家房前屋後都碼放著茶包,再看那些鄉民,雖然衣衫襤褸,但是個個臉膛紅潤,體格健壯,真是茶鄉黑茶潤茶人哩。

小將軍是北宋楊家將之後。當年,楊令公為後漢主鎮守邊關20餘年,終日與黃沙為伴,牛羊肉為食。將士多有積食滯脹的,行軍作戰備受煎熬,卻無有良藥醫治,愛兵若子的老令公也只能仰天喟嘆,無可奈何。現在小將軍得知了這種黑茶居然能解胸腹滯脹之苦,真是軍中良藥。他於是決定卸甲投商,拉起一隊挑夫,要把這黑茶千里迢迢運到北疆去,給那些邊疆百姓和戍邊士卒送去福音。

小將軍找到張爹,把自己的心思細訴了一遍。張爹沉吟半響,說道,好主意。我們做茶的人也想把這好茶送出去哩。只是這前往西北地方,何止千里萬里,靠挑夫用肩挑,一次運的不多。小將軍一眼看到了正在門外草坪裡啃草的棗紅色戰馬,說,我可以用馬馱呀。有十匹二十匹的,一回就能運幾千斤哩。

當下,小將軍就騎上棗紅馬,沿資江向西尋找部卒去了。不幾天,他帶回了十幾匹好馬,而且,還跟來了七、八個士卒。原來,率軍征討梅山的章惇看戰事已歇,聽小將軍說要將山間裡的黑茶運往西北,十分讚賞,就撥出十餘匹戰馬,還讓幾個年長的士卒跟隨小將軍一同運茶。小將軍用訪察使賞的銀子購買了一批黑毛茶,把茶包馱在馬背上,一支運茶隊伍就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一年後,這支行程萬里的馬幫隊伍又回到了山坳,已曬成棗色的小將軍告訴張爹,黑茶在北疆受到了部卒和邊民的歡迎,朝廷都準備派人來徵收呢。就這樣,小將帶的馬幫隊伍就常年來這裡向北疆運送茶葉了。

這一來,這山坳就開始繁榮起來。不少茶農都把茶葉送到這裡,賣給從北邊來的茶商,慢慢地又有人在這裡辦起了茶莊、茶行、店鋪,還有人捐資在這裡鋪起了青石街道,逐漸它就成為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商埠小鎮。馬幫隊伍也不斷擴大,幾年間就發展起了好幾支。小鎮上經常馬蹄聲聲,鈴響不絕。因這個小鎮是在一片鋪滿黃沙的山坳裡建起來的,人們就把它叫成了“黃沙坪鎮”。

這就是從安化縣第一支運茶馬幫,也是中國南方向北疆運送黑茶的第一支馬幫的故事。馬幫的首領,正是楊家將後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