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娱乐“最优解”:《舞蹈风暴》向左,《嗨唱转起来》向右

前段时间,一档汇集了的各类大咖的舞蹈类节目《舞蹈风暴》开播。由于优质的导师、选手及内容,《舞蹈风暴》获得豆瓣8.9分的超高评价,基本上也预订了Q3季度的最良心综艺;与此同时,湖南卫视另一档由谢娜罗志祥主持的《嗨唱转起来》几乎同时开播。从节目首播情况来看,全国收视第一的成绩也足以说明问题。

同一平台两档节目:一个专业精品化,一个接地气娱乐化。如此分裂的“性格”,作为观众,选择娱乐节目,哪一个才是你的最优解?

谁才是娱乐“最优解”:《舞蹈风暴》向左,《嗨唱转起来》向右

湖南卫视-《嗨唱转起来》

什么是嗨:哈哈哈还是共情

作为综艺节目,从本质上将,两档节目都希望为观众带来“嗨”的感觉。那么什么是“嗨”:首先看《嗨唱转起来》节目的解释——《嗨唱转起来》倡导“宅嗨”,即通过60秒时间,展现极致的嗨转舞台。通过联动手机小屏与电视大屏,给有个性的表演者更大舞台,这种开唱即高潮的设定,势必让观众迅速从受感染的“宅客”转变为能够隔屏互动的“嗨客”。以上大致是节目的官方介绍,但事实上《嗨唱转起来》节目表现出来的“嗨”,实则是纯粹的“土嗨”:谢娜罗志祥的“娜么吉祥”组合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喜剧效应,反而是嘉宾大张伟才称得上是节目的“主线人物”;至于林允这样的沙发客,感觉节目组可能想选择一个更好看的背景板吧;节目挑战者,除了开场为胖纸女孩发声的“王七七”、唱闽南语歌曲、饱含爱国热情的老杨相对有一定辨识度外,其他选手似乎并不能给观众特别的印象。由于节目形式是“音乐嗨唱”,而且歌曲大多为短视频网红歌曲,整个节目给人的感觉就是“网红歌曲打榜节目”。不可否认,将小屏短视频内容与电视大屏融合,这样的选题是创新的。在1小时节目,《嗨唱转起来》几乎是将多个“有流量”的短视频达人、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电视平台上,如此形式,除了强行“哈哈哈”,笔者也就只能像嘉宾们一样——满屏的尴尬!

谁才是娱乐“最优解”:《舞蹈风暴》向左,《嗨唱转起来》向右

湖南卫视-《嗨唱转起来》

再看《舞蹈风暴》节目表现出来的“嗨”。实际上,在《舞蹈风暴》节目中,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节目现场观众不合时宜的尖叫、土嗨,给人一种很聒噪的感觉。但不可否认,在节目中,不同舞者带来的优雅气质、创意舞曲、高难度的动作,确实能给即便是不懂舞蹈的观众以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因此,作为一个综艺爱好者,如若身临其境节目现场,笔者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影帝级的观众”,这里的“嗨”是面对震撼表演的感同身受!

谁才是娱乐“最优解”:《舞蹈风暴》向左,《嗨唱转起来》向右

湖南卫视-《舞蹈风暴》

客厅娱乐文化:中弹即倒,还是要做信息先知

《嗨唱转起来》《舞蹈风暴》,同一平台的两档节目,其实也代表了电视台对于两种传播理论的选择,选择为观众带来什么,选择把把观众变成什么样的人。《嗨唱转起来》,出发点是通过“纯粹综艺”内容,达到“减压”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讲,节目持有的“子弹论”传播理论——即“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所以,收看这类节目,我们只需要“哈哈哈”就好,观众也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思考。从市场行为来讲,观众喜欢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嗨唱转起来》是迎合受众的娱乐尝试!

《舞蹈风暴》节目,以垂直化的“舞蹈”为切入视角,并通过专业化导师、专业化舞者呈现精品化内容。受到观众知识文化/审美水平的限制,作为一档垂直类节目,《舞蹈风暴》其实是具有相当阅读门槛的。幸运的是,由于 “内容震撼”、观众审美升级,《舞蹈风暴》终究还是从“小众”走向了大众娱乐的“黑马”。从本质上来说,《舞蹈风暴》所秉承是传播中的“培养理论”——“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代表并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大众传播媒介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这种选择的好处是,作为权威媒体,电视台并非一味迎合受众,而是能通过系列化的精品内容释放,一步步引领观众的“审美升级”。

谁才是娱乐“最优解”:《舞蹈风暴》向左,《嗨唱转起来》向右

传播理论-“培养理论”

客厅娱乐文化:A是迎合,展现真实的大众生活,哈哈哈,纯粹减压;B是引领,坚持内容优质化,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审美”。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