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進口豬肉要首先歐洲?東南亞豬肉為何不進口?明明更便宜

眾所周知,因國內市場的強勁需求,豬肉價格出現上漲趨勢。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中國也積極開放了豬肉市場,加大了對各大海外豬肉供應國的進口力度。

截止到今年9月份,我國豬肉進口量為16.2萬噸,同比增長71.6%;全年豬肉進口量累計達到132.6%,同比增長43.6%。

為何中國進口豬肉要首先歐洲?東南亞豬肉為何不進口?明明更便宜

早在今年8月,在我國向“養豬王國”丹麥購買了2090萬元豬肉,另有906頭丹麥活豬後,德國第一大豬肉生產企業通內斯集團也宣佈在華投資120億元,用於建立生豬屠宰及加工廠。

作為老牌工業國,德國的生豬養殖已經進入高度自動化。以通內斯集團為例,豬舍全部是地漏,每天自動沖洗,基本乾淨無味。另外,疫苗注射、溫控、飼餵基本都是自動化。每欄豬兩天自動稱重一次,有達標60公斤的立刻導去自動屠宰分割機,三分鐘出來就是打包好的新鮮肉,還是熱乎的。

與歐洲國家的豬肉供應漸入佳境相比,幾個東南亞國家對華豬肉出口的情況就不太樂觀了。截止目前,我國已經停止進口越南和菲律賓的豬肉了,原因均是質量不達標。

早在2003年,因越南豬肉頻髮質量問題,中國買家就已對該國相關豬肉產品提高了警惕。而最近,該國又傳來壞消息。據瞭解,越南國內各地的豬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目前,該國已經緊急撲殺了近400多萬頭豬。

9月11日,菲律賓稱本國也發生了7起豬肉質量問題。儘管該國緊急銷燬了超過7400頭豬,但中國還是宣佈禁止直接或間接從菲律賓進口豬肉和相關產品。

面對豬肉價格上漲,一方面國家已經從歐洲進口經過嚴格質檢的豬肉,另一方面也在迅速制定計劃。比如計劃在2020年之前建成多個大規模養豬場;另外,為了鼓勵農民參與生豬養殖,國家將投放3億元的財政補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