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在舟山定海,沿著芙蓉洲路步入一條彎曲的小弄堂,便可以在聚奎弄6號看到一座宅院,這座宅院既富有江浙民居古韻,又具有海島新姿,是現代中國“實業救國”鉅子——劉鴻生(1888—1956年)的故居。正屋的大廳內,一幅劉鴻生畫像和一副“興資助學樂育箐我,實業救國志振中華”對聯奪人眼球,算是對劉鴻生一生的作為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了。

可以說劉鴻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是光輝的,但這光輝的人生也並非一帆風順。他既沒有雄厚的家庭和社會背景,也沒有豐富的政治革命閱歷,在政界、商界也沒有高枝可攀。從一個窮小子成長為商業鉅子,其中的距離常人無法想象,但是劉鴻生做到了。

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天之驕子卻被學校開除

劉鴻生7歲那年父親去世,一家人的生活變得相當拮据,雖然家中交學費已經十分困難,但母親仍然不願意讓聰明好學的兒子失學。她想方設法,讓劉鴻生繼續讀書。劉鴻生13歲進聖約翰中學,4年以後又進入聖約翰大學深造由於才智出眾、成績優異,加之後期的發憤苦讀,劉鴻生各門功課一直名列前茅,不但可以免交昂貴的學費,而且每月能領到獎學金。也正是在這裡,他學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和與洋人打交道的經驗。


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他在一年級時,就被校長卜舫濟博士和克萊夫主教看中。1906年,有一天下課後,卜校長非常認真地對劉鴻生說:“你是‘聖約翰’的優等生。我們決定,明年保送你到美國留學,把你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牧師。上帝保佑你!這樣四年後,你回到上海,專任牧師,兼任本校講師,月薪150元,還給你一幢花園洋房。”這可是“聖約翰”學子都羨慕的天賜良機,可以獲得一個良好的人生起點。但劉鴻生和家人商量後,卻婉拒了這份好意,沒想到因此惹怒了校長,校長斥責他是“上帝的叛徒”,並將他開除出校。還只有18歲的劉鴻生,被迫走上了謀生的道路。憑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他到巡捕房當過教員,也給別人做過翻譯,雖然能維持生活,但他總覺得這些職業不符合自己的志向。

煤炭起家的“跑街先生”

1906年,劉鴻生進入英商開平礦務公司上海辦事處當“跑街”,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推銷員和公關人員,當時,擔任“跑銜”的月薪為100元,另還有佣金提成,能夠拿到多少,那就要看“跑街”的個人能力了。這份工作對於年僅20歲的劉鴻生來講是非常合適的,精明能幹的他將所有精力集中在業務上,事事留心,處處在意,跑得勤快,又肯動腦子,善於鑽研生意經。他銷煤,就一個心眼兒用在“煤”和“銷”上,留意探訪哪些地方用煤,需要多少,在時間、季節上有什麼變化;更用心考察哪些人在購煤,這些人有什麼特點等等。同時,劉鴻生對待客戶態度和藹,不欺不騙,及時供貨,受到市場上很多用戶的歡迎,使開平煤炭在上海能夠暢銷,他的佣金也如滾雪球般迅速增加。

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3年後,劉鴻生升任英商開平礦務局上海辦事處買辦,自此,劉鴻生得以在煤炭銷售市場上大展拳腳。很快,劉鴻生就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開平公司駐滬售品處的一號買辦。公司還與劉鴻生簽訂了為期30年的經銷合同,規定從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到南京浦口的廣大區域,為劉鴻生的獨家經銷範圍。後來,又把運輸煤炭的任務也交給劉鴻生,劉鴻生獲得的利潤也就更大了。短短几年時間,劉鴻生賺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成為了上海灘名副其實的“煤炭大王”,不但從當初的窮小子快速蛻變成百萬富翁,而且積累了開拓市場的實際經驗,這些正好成了他創辦民族企業的堅實基礎。

點亮中國的“火柴大王”

劉鴻生在做煤炭生意期間,他深刻的感受到,中國人總是被外國人看不起,總是要受外國人的氣,而這都是因為我們缺少自己的工業,科學技術水平不高。作為一個有志氣的中國人,他決心為國為民做點事——創辦中國的民族工業!

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因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所以國人抵制外貨的情緒高漲。劉鴻生便決定開設一家自己的火柴廠,廠址設在蘇州,當時註冊資本12萬,他一人獨資9萬,取名華商鴻生火柴公司。至於為什麼要辦火柴廠而不是其他產業,劉鴻生曾表示火柴生產工藝簡單,對機器設備要求不高,手工操作量大,辦起來容易,也足以安置大批難民。

自鴉片戰爭後,中國國運衰弱,當時中國火柴產業基本屬於洋人壟斷,而中國民族火柴工業由於基礎薄弱,技術落後,原料昂貴,稅收苛重。很難與這些外國產商競爭,紛紛倒閉、夭折。

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萬事開頭難,劉鴻生的火柴廠同樣遇到了這些問題,為了能夠打破困境,讓鴻生火柴廠成為獨樹一幟的民族企業,劉鴻生大量查閱化學資料,親自赴海外考察,高薪聘請留美回國的化學博士林天驥,並花巨資購買進口機器。經過半年多試驗,火柴的質量問題終得以解決。“鴻生”牌火柴因質量上乘、價格公道而大受百姓青睞,成了名噪一時的名牌產品。


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但是,在那個軍閥混戰,洋貨又大肆傾銷的年代,劉鴻生和他的鴻生火柴廠同樣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劉鴻生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了“聯華制夷”之策,化解了各種危機。他的大中華火柴最強盛的時候資本總額達到了300多萬,自此,劉鴻生成了名副其實的“火柴大王”。

然而對於劉鴻生而言,鴻生火柴廠僅僅是個開始。爾後的日子人們漸漸發現,眼光敏銳、頭腦靈活、思路開闊的劉鴻生不單單是涉足火柴的生產與銷售,他又相繼涉足水泥、煤炭、保險、毛紡與銀行等行業。到1931年底為止,劉鴻生的企業投資已達745萬餘元,他也從昔日的“洋買辦”,變成了全國知名的民族實業家。

愛國的民族實業家

劉鴻生是個精明的實業家,更是個熱情的愛國者。在他致富後仍不忘回饋社會。1919年,在劉鴻生的帶領下,募捐了一大批資金,成功創辦了定海公學(今舟山中學前身)。學校創建之初還聘請陶行知、黃炎培等教育名家任教學顧問,並且還讓學貫中西的董景安擔任首任校長,為家鄉培養了大批人才。

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如果日軍侵犯,戰爭掀起,要我毀家紓難,也在所不惜。”1937年,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後,劉鴻生就成了抗日救亡的強大後盾。他不斷往前線供應大批汽車、物資,原本為煤業系統職工組織的救護隊也用於救治傷員和為新四軍裝運軍需物資。在他全力以赴支持抗戰的同時,卻無暇顧及自己的所有企業,導致在租界外的劉氏企業大都被日軍佔據。

1939年,沿海地區淪陷後,劉鴻生由香港飛往重慶。在這民族危難關頭,劉鴻生得知“大後方”經濟異常落後,物資匱乏,急需工業生產。他滿懷抗日救國熱情,立刻行動起來,首先在重慶和長壽兩地籌建了中國毛紡織廠和中國火柴原料廠和水泥廠等一批企業,為穩定抗日軍民的生活做出了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劉鴻生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上海工商聯副主任委員等職務。期間創辦了上海水泥公司,為新中國的經濟恢復、物價穩定以及建設作出極大貢獻,隨後又在“抗美援朝”中積極籌集善款捐資捐物,在上海工商界帶頭捐獻飛機大炮。

劉鴻生:窮小子到實業鉅子的傳奇故事

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為了民族的興旺和發達,劉鴻生懷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在艱難曲折的道路上跋涉前行,不懼風雨,奮鬥終生。

1956年10月1日早晨8時,這位將畢生精力獻給振興祖國宏偉事業的實業家,帶著對祖國、對事業的深深眷戀,悄然離開了人世,享年68歲。劉鴻生雖然走了,但他卻留給後人一筆豐厚的遺產。不僅僅是價值2000多萬元的資產,更重要的是一個又一個企業成功的經營管理經驗和他開拓進取、知人善任、堅定自信的企業家精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