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四大殖民”偉人,在泰國,人們稱他為大帝

在廣州汕頭澄海的華富村裡有這樣一座鄭氏祠堂,雖然外觀不甚高調,但是門口的對聯卻霸氣十足,上書:曾與帝王為手足,欣收弟子做門生。

可仔細想想,中國歷史上也並沒有出過姓鄭的皇帝啊,這對聯中的人說的是誰呢?

他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四大殖民”偉人,在泰國,人們稱他為大帝

鄭氏宗祠

這裡所說的皇帝,就是曾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四大殖民偉人”的泰國吞武裡大帝。清朝末年“殖民”一詞還並非貶義,那時“殖民”意味著開化、強盛。在泰國通史中,僅有四個王朝,50個皇帝,能被稱作“大帝”的則只有五個人,而吞武裡大帝則身居五帝之首,他還有一箇中文名字“鄭信”。

關於他的故事,我們還要從清朝雍正年間說起。

他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四大殖民”偉人,在泰國,人們稱他為大帝

南洋華人

此時的廣州潮汕港口上擠滿了走投無路前去“下南洋”的百姓,鄭鏞就是其中的一員,出身貧寒的他不得不跟隨大家一起闖南洋尋找一條生路。他的目的地是當時的暹羅也就是後世的泰國。

到達暹羅後身無分文的他只能起早貪黑的靠著買水果為生,就這樣數十年後,鄭鏞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娶了泰國姑娘羅央,不久後兩人的孩子出生,他就是鄭信。

不幸的是鄭鏞因為過於操勞,在鄭信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年幼的鄭信被迫學會了堅強和獨立,可能正是因為自己的堅強獨立的性格,鄭信被當地大貴族披耶卻克里收養,在鄭信13歲時,就當上了皇家侍衛。後來更是憑藉著自己精通中泰語言,憑藉著自己混血的身份,當上了當地的軍政長官。

他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四大殖民”偉人,在泰國,人們稱他為大帝

鄭信

正當鄭信的仕途之路一帆風順的時候,緬甸國王孟駁的大軍兵臨城下,暹羅王朝危在旦夕,此時的暹羅國王億卡塔王不僅昏庸,還自視甚高的要派出大軍同緬甸決戰。鄭信也臨危受命帶領一路大軍,結果剛出城,六路大軍紛紛潰敗,鄭信所部擔任斷後的職責,可沒想到退到城門下後,守城統帥拒不開門,鄭信只能帶領部隊層層突圍向南部逃去。

失去兵力的暹羅首都阿瑜陀耶城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就被攻陷,原來的億卡塔王也餓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就此滅亡。

他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四大殖民”偉人,在泰國,人們稱他為大帝

緬甸象兵

鄭信在難逃的路上,多次以少勝多的擊敗了緬甸軍隊,打響了自己的名號,沿途很多抗擊緬甸的志願者和潰兵都加入了他的隊伍。

不僅如此,鄭信憑藉自己中國人的身份還的到了華商的援助。多位富裕的華商給予了鄭信慷慨的經濟資助:阿瑜陀耶城逃出來的鄭姓華商,向鄭信獻上印度花布1500骨裡、廣東色絹200匹、上海絲綢100匹,並定期捐贈軍餉500昌(4萬銖)。另一名從事貿易的森姓華商把他原本販賣的糧食與32艘船一併送給鄭信。

同時鄭信也依靠名望和武力手段統一了泰國南方,有了穩固的大後方,開始練兵準備興兵北伐。兩年之後,鄭信組織了五萬名士兵近百艘戰艦準備北伐。在鄭信的親征下,部隊先後攻佔了吞武裡城,直取阿瑜陀耶,留守的緬軍大將蘇吉在負隅頑抗不久後便投降了。

他被梁啟超譽為“中國四大殖民”偉人,在泰國,人們稱他為大帝

鄭信復國浮雕

驅除外虜,光復舊都,這讓鄭信的名望達到了頂峰,他被民眾和部下推舉為暹羅國王。

但他知道,作為新王朝的開創者,更為嚴峻的是國內那些幾乎獨立的大貴族,在他的努力下,吞武裡王朝先後征服了周邊的獨立割據勢力,還從緬甸手中奪回了北方重鎮清邁,繼而攻打萬象。

在他的帶領下,泰國正式成為了中南半島的霸主,而整個過程,鄭信只用了三年。

驅除外寇,光復國土,雖然鄭信是中泰混血,但這樣耀眼的功績還是讓後人冠以“大帝”頭銜,可以說鄭信不僅是泰國的民族英雄,更是華人中的佼佼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