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悠久,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559位的帝王,每個帝王都有自己的諡號,唐朝之前大家都習慣利用諡號來稱呼這些帝王,比如隋煬帝楊廣,漢武帝劉徹,晉武帝司馬炎等。唐朝至明朝期間,大家又習慣的利用廟號來稱呼這些帝王,如元世祖忽必烈,唐玄宗李隆基,唐太宗李世民。但是明清兩朝又有所不同,明清習慣用年號來稱呼帝王。如朱由檢崇禎帝,永樂帝朱棣等等。
古代帝王想要獲得廟號沒有那麼容易,基本上都是有作為的帝王才享有廟號的權利。對於帝王的廟號也特別嚴格,但是唯獨有一個諡號卻是特殊的存在,除了國外君主(畢竟中國人比較含蓄,外國人沒有我們謙虛),我國曆史上卻沒有人使用過,那就是“大帝”。
我們知道歷史上有作為的帝王也很多,比如漢武帝時期,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開啟了漢武盛世,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在唐太宗與武則天的基礎之上開啟了更甚貞觀之治的開元盛世,永樂帝朱棣時期的永樂盛世以及清朝經過三代人努力的康乾盛世。就算這麼有作為有能力但是他們還是沒有一個人敢稱“大帝”。
到底是哪一位帝王享有“大帝”這個諡號呢?有什麼能力敢稱“大帝”?
享用這個諡號的帝王就是東吳的孫權,在他去世以後,大臣們給他追封了一個很霸氣的諡號:“大帝”,歷史上這個諡號只有孫權敢稱“大帝”,其他帝王沒有一個敢用。
在三國時期,孫權的成就尚且比不上曹操,名聲也遠不如劉備,但是為何卻敢用“大帝”這個諡號呢?
我們首先先來看看孫權時期的直接對手曹操和劉備,死後的諡號是什麼?曹操為魏武帝,道出了曹操武功卓越,威強睿德的一生。昭烈帝劉備,顯示出他一生聲明卓越,功勳卓著的一生。孫權作為一個撿現成的守成的君主,與曹操,劉備相比,成就比競爭對手低,而且輩分更低,但是他的諡號卻是最高的,被稱為“大帝”,還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
為什麼孫權死後會被大臣們稱為大帝呢?我們從蘇洵的《諡法》中可以找到答案。其中書中有這一句話遵照天理、效法唐堯,當時吳國大臣認為孫權是一位效仿堯的帝王,所以孫權的諡號為大帝,下面幾點就是大臣們認為孫權可以稱為大帝的原因。
孫權在三國中戰功卓著。
我們知道三國有三次非常出名的戰役,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夷陵之戰。大家都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後基本上統一了北方,而其他兩大的戰役則是孫權的傑出貢獻,分別打敗了他的競爭對手曹操與劉備,赤壁之戰讓曹操不敢輕易南下了,夷陵之戰打的劉備倉皇逃竄,最終病死在白帝城,在合肥之戰中,雖然慘敗,但是卻打出了孫權的雄心與野心,連曹操都感嘆到:生兒子就該生孫權這樣的。再加上石亭之戰,全殲曹休,還殺了威震華夏的關羽,種種的戰績疊加,讓東吳大臣覺得自己的君王孫權最厲害,所以稱為大帝一點也不過份。
孫權比劉備和曹操更長壽
孫權與劉備和曹操的輩分比起來相差不少,但是他卻是三個雄主之中壽命最長的,打死了劉備,熬死了曹操,曹丕,就連曹睿與劉禪面對孫權還得叫一聲大哥。雄主大多數死亡,唯獨只有孫權最有資格指點江山了。所以稱孫權為大帝,也是一件再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
孫權對江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
當時三國的主要戰場基本上都是中原大地,中原的經濟,文化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所以人口慢慢的向長江流域湧入,孫權趁此機會大力發展江南各地,讓東吳成為了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使得東吳國富民強。孫權對航海事業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派衛溫率兵前往夷州,還派人出訪遼東半島,高句麗和扶南,最遠還到達了南洋群島,所以孫權對於東南地區的開放與建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一座里程碑。
總結
雖然從這些成就上來看,孫權確實算得上是一位傑出的英雄人物,在三國也算的上是一位英主。但是死後,被群臣追封為“大帝”這個諡號確實有點誇張了,縱觀中國歷史比孫權成就大的,有作為的帝王也不少,功績比孫權大的人都不敢用這個諡號,況且孫權也沒有達到那個高度。至於孫權配不配的上這個諡號,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各位你們的看法呢?
大家如果喜歡記得關注北陌南生哦,每天給大家帶來一點歷史趣聞
閱讀更多 北陌南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