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國外的手機就一個主品牌,而國內的卻有子品牌,像小米的紅米,華為的榮耀?

默魚654


國外手機有沒有子品牌?這個倒不是很清楚,畢竟國外手機市場不是很瞭解,不好說。對於國內手機為什麼分出子品牌,這倒可以是說道說道。

穩固現有市場,發力其他市場!鑄就護城河

國內的手機市場可以說是競爭最激烈,需求最複雜的手機市場之一,單單是有大影響力的手機廠商就不下於五家,更別提還有國外的手機廠商參與混戰,競爭之慘烈可見一斑!


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手機廠商會推出不同的市場競爭策略來應對,拆分或者獨立子品牌,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當然,目的各有不同,有的廠商拆分是為了擺脫高性價比標籤,為走上高端市場掃除障礙。如小米把紅米拆分出來,繼承之前小米高性價比的屬性,讓小米系列走向高端,獲取更高額的市場利潤,希望以此來提高公司集團的收益以及提振股價。

而vivo、oppo等子品牌如iqoo、realme reno等系列,更多的目的在於搶佔性價比市場!

我們都知道,vivo和OPPO一直走線下渠道,並且在線下發展非常不錯,獲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及利潤,線下門店遍地開花。而隨著華為和榮耀線下市場的發力,線下渠道競爭越發激烈!尤其是線下的高端機,華為憑藉p系列和m系列獲得非常高的市場份額!oppo vivo兩家在季度出貨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高端旗艦難以與華為蘋果競爭,那麼只有把目光瞄向中低端市場,oppo的reno、k系列主打高性價比的機型層出不窮,尤其是市場火熱的reno ace,更是讓一直主打高性價比的紅米感到汗顏,而vivo的iqoo,也在主打遊戲手機,高性價比!

拆分子品牌,不單單是為了搶奪其他市場份額,更有保護現今保有的市場份額!

如oppo vivo子品牌大多數都在線上做銷售,在經銷商很少能看到,一個是為了避免衝擊現有的市場,另一個是性價比機型,利潤確實微薄。同時,也為自己加了一層護城河,避免衝擊的同時,還能搶奪其他廠商手機如魅族、小米市場,何樂而不為!華為和榮耀更不用說,一直堅持雙品牌戰略,並且發展的非常不錯!


國內手機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各廠商發出渾身解數,只為更好的生存,而拆分成立子品牌,只是手機廠商為更好的應對市場變數所做的市場策略!

我是不正經的紙鳶,歡迎點擊[關注],每天給大家帶來更多有趣有意思的問答!


不正經的紙鳶


國外並不是不能生產手機硬件,而它是生產不出來手機系統!


對於硬件來說,任何手機廠商都可以購買,比如說高通的驍龍處理器,還有一些閃存芯片等等,所有廠家都可以買,但是買了之後肯定要裝在手機裡面,而手機運行是需要依靠系統的,但是手機系統的研發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就像當初國產機剛上市的時候,系統是何其的垃圾,用1年就卡頓了,有些型號甚至1年都撐不到呢。

如果系統優化跟不上,那麼手機就會非常卡頓,像國內的小米、華為、OPPO、vivo等等手機,哪一家不是經過這麼多年的優化,才取的如今的成果呢?這是國外手機廠商所比不了的~


再說一下市場份額,現在全球的手機市場大多都被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等等手機品牌給分割完了,國外企業如果想做後起之秀、如果想進來分一杯羹的話,那麼它的路,會非常的難走,像曾經的“王者”諾基亞的智能機都站不住腳,更何況國外的新生品牌了!


綜上所述,國外的手機也就蘋果的還能一戰,再想出來新品牌的話是很難的,像日本的一些手機品牌,早已消失不見了!


桃園小化


我給你舉個老掉牙的營銷案例你就懂了。

洗髮水都用過吧,寶潔雖然現在不太行了,當年可是洗髮水絕對且唯一的王者。

飄柔:柔順

海飛絲:去屑

潘婷:滋養,維他命

沙宣:專業護髮

伊卡璐:香,天然草本

舒膚佳:殺菌(舒膚佳好像沒有洗髮水,姑且放在這裡)

寶潔的玩法就是一個品牌佔領一個賣點,洗髮水一共有多少個賣點?寶潔一個品牌一個,全佔了,所以消費者想滿足自己不同需求的時候,首先想起的品牌,無論是哪個,都是寶潔的……

這就是營銷學上最經典的多品牌案例。多品牌的作用就是為了區隔,因為消費者的腦子是有限度的,記不住那麼多東西,一個品牌能被消費者記憶的往往就是那麼一點兩點,多了消費者就會混亂,品牌的定位就會不清楚,最終導致消費者需要滿足需求的時候,想不到你。

多品牌為了區隔,為了保持消費者對品牌的專注度,那麼都能區隔什麼呢?寶潔這種,是區隔賣點;還可以區隔渠道,比如vivo和iqoo,華為和榮耀;還可以區隔價格定位,比如新秀麗和美標。

小米和紅米分家,我現在不好確定的說是要區隔什麼,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區隔定位,一個定位中高端,一個定位中低端。但是呢,這個東西,不是說句話就能實現的。需要非常好的營銷手段,和產品能力,服務能力。想高端,品牌要立得住,產品實力要過硬,服務能力必須強。還搞耍猴那套是不行的。

但是,事實上,榮耀和華為目前的運營狀態來看,他們的區隔正在逐漸打破。榮耀現在開始做線下,做的有聲有色,榮耀也推出magic系列衝擊高端。其實未來我預計,榮耀完成狙擊小米的任務後,這兩個品牌的發展正在向賣點區隔推進。榮耀更年輕,華為更成熟。所以,後面榮耀會更激進一點,黑科技,年輕化;華為還是走高端,穩定的路子,業界獨佔的技術,上檔次的外觀。不知道猜的對不對。

所以你看,小米還是慢了一步。紅米對標榮耀,小米對標華為,這是臆想……榮耀和華為的關係已經變化了,如果榮耀不再死守低端和線上,可以有發展空間,你紅米怎麼對標?你以為微博上天天叫喚就對標,那是忽悠傻子呢。說實在話,傻子都不會信!


大師成長


在我們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是非常的激烈,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是紛紛推出自己的子品牌,不過反觀國外的手機品牌,它們好像並沒有這樣做,就簡簡單單一個主品牌。

當然也可能是我們對國外手機瞭解的太少了,像蘋果、三星好像都是沒有子品牌的,然而三星旗下是有多款型號的手機。為什麼這個局面和我們國內情況不同呢?覺得是有下面幾點原因的。

第一點是缺少移動支付的助推,我們可以看下在我們移動支付時代,我們使用時間是比原來多了很多,因為移動支付的便利,我們的目光已經被手機吸引,不管是在哪裡低頭玩手機現象都能看到。

另外就是我們的手機娛樂功能要比它們強大的很多,再想到為什麼抖音海外版那麼的受歡迎,你們就能明白了。第二點是國外用戶數量不多,加上有比較成熟的會員體系。放眼看世界,國外有多少個國家的人口數量與我們國家相當呢?

人數不多,對功能的需求也不會那麼苛刻,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是國外的會員體系非常的成熟,不管是超市的,還是信用卡的,都要比我們國內強,這就造成了他們在手機功能上並不是那麼的在意。

第三點是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們在視頻上看到的,都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追求,非常的喜歡運動,反而我們國內是拼命的掙錢,少了與手機接觸的時間,更多的是享受生活,那手機對於他們來說,功能太多好像也沒有多大作用吧。

把這三點結合起來,推出旗下的子品牌,似乎是沒有必要。但是在我們國內,為什麼都推出了子品牌呢?首先肯定是出於戰略的需要,光一個品牌是難以覆蓋所有的用戶,加上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激烈。

不推出子品牌是競爭不過的,看看魅族砍掉魅藍以後它的處境如何?有了子品牌以後,是可以覆蓋到絕大部分人群,對於提高手機銷量與影響度是非常有幫助的,更重要的是子品牌還可以改變原先的標籤。

OPPO、VIVO就已經在這麼做了。其次是用戶數量多,對功能更加的挑剔,我們國家的人口數量眾多,想要得到他們的認可,是沒有那麼容易的,城市都有一線二線,那人群自然也是這樣。

而且在功能上,就更是如此了,少了這個他們不樂意,既然是這樣,那乾脆再推一個品牌出來,喜歡什麼自己選。在這樣的事情衝擊下,蘋果不是也開始改變在國內的策略了嗎?

今年推出的蘋果11銷量大增,是看到了低價的優勢,明年的時候是打算推出iPone SE2,而且價格會更便宜,因此對於國內手機廠商來說,子品牌是必須要的。加上國際化戰略的佈局,出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