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致敬70年」公交一線“父子兵”薪火相傳鑄匠心


「寧夏致敬70年」公交一線“父子兵”薪火相傳鑄匠心


勉少春(右)和工人一起研究修車裝置。

勉祥和勉少春,一對親父子,兩代公交人。

父親勉祥經歷了銀川公交的從無到有,艱難起步;兒子勉少春見證著銀川公交的蓬勃發展,駛入快車道。兩人都修車,老勉敲敲補補,心裡只有“省”,小勉革新求變,滿腦子創新;老勉一把扳手用到退休,小勉連上電腦給車“瞧病”;老勉躺在車底,爬出來就是一身泥,小勉坐在車間,成立了“勞模工作室”……父子倆同在銀川市公交公司,前後經歷60年,看到的、感受到的大不相同,但有一點相同,兩人都對這份事業愛得深沉。在前行的路上,父子倆秉持著初心,堅守著不變的匠心。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銀川市的公交線路從1條,發展到如今137條,公交車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從柴油車到第一輛燃氣車用了47年,從燃氣車到第一輛純電動車僅用了12年。現在,行駛在銀川大街小巷的公交車,三分之二為豪華空調車。

車變了,修理技術就得跟著變。老勉1997年退休,那套適用於老式車輛的修理技術也逐漸塵封於歷史中了。

2008年,勉少春被評為銀川市勞動模範。並被任命為銀川市公交公司修理分公司火車站車間主任,隨著車輛更新換代,遇到的問題也在升級,勉少春和工友們一項項攻克,每年公交公司表彰技術創新能手,勉少春和工友們都不會空手而歸。

2018年,銀川市公交公司開創性地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勉少春勞模工作室,將下屬5個修理車間的技術骨幹集中在一起,定期開會,集思廣益,攻克技術難關。(寧夏日報記者 秦磊 喬素華 文/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