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感動天地 11歲女孩換上媽媽2米長的小腸

割腸救女 母愛感動天地

11歲足球小將換上了媽媽2米長的小腸

母爱感动天地 11岁女孩换上妈妈2米长的小肠

記者 柯靜 通訊員 王蕊 江晨/文 晉曦/圖

身穿綠色球衣,馳騁綠茵場地,11歲的廣東女孩嘟嘟,想做一朵“鏗鏘玫瑰”。但去年11月的一場急性腸扭轉,兩次大手術,讓她的小腸只剩下7釐米,嘟嘟的足球夢能實現嗎?關鍵時刻,母愛與精湛醫術向這位女孩打開了命運的另一扇門。

日前,由浙大一院黨委書記、著名器官移植專家梁廷波教授,肛腸外科主任吳國生教授聯合主刀,經過20餘名醫護人員週末奮戰,將一段長約2米,來自病人媽媽體內的鮮活小腸成功接入嘟嘟(化名)體內,目前母女二人恢復良好。據瞭解,這是全國成功開展的首例兒童親體小腸移植。

懂事的嘟嘟,小腸只剩7釐米

11歲的嘟嘟,個子已經長到147釐米,比同齡孩子高出半頭。術前,記者見到她時,護士正在給嘟嘟剃光頭髮,目的是為了防止手術時發生感染,愛美的嘟嘟有些傷心地哭了。

母爱感动天地 11岁女孩换上妈妈2米长的小肠

“你看‘少林足球’裡的周星馳和趙薇,都是光頭,技術高超,每球必進,等嘟嘟好了之後,一定也會這樣!”爸爸邊說邊比畫,又逗得女兒破涕為笑。

嘟嘟一家來自距杭州1100公里外的廣東清遠。正在小學讀五年級的嘟嘟,是學校足球隊的中鋒。已經練球三四年的她,有一雙愛笑的眼睛,雙腿結實修長,皮膚被曬成了小麥色,多次代表校隊“出征”。

去年11月23日,練球后回家的嘟嘟覺得小腹疼痛,但懂事的她還堅持給全家燒好晚飯,一直撐著沒說。天矇矇亮時,忍不住疼的她才推醒爸媽,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醫生診斷為“腸胃炎”,開了點藥就讓嘟嘟回家繼續觀察。

三天後的凌晨6時,嘟嘟面色蒼白、腹痛嚴重,大便也拉不出來,最後整個人昏死過去了!爸爸趕緊把她抱到醫院。當天上午9時,醫院診斷為“急性腸梗阻、腸壞死”,嘟嘟約5米的小腸已經扭轉、發黑、壞死,醫生緊急為她切除了大部分的小腸,剩餘小腸不足1米。

二十多天過去,嘟嘟的病情沒有絲毫好轉,一直不停地高燒、寒戰,平時愛跑愛跳的她根本走不動路了,從63斤減少到50斤,健壯的雙腿瘦成“骷髏腿”。

救女心切的夫妻二人將嘟嘟帶往廣州的大醫院進行治療,去年12月29日,嘟嘟再次接受手術。開腹之後,連手術檯上的醫生都連連搖頭說“沒用了,女兒養不大了”。在夫妻二人的苦苦哀求下,嘟嘟剩餘的小腸幾乎被全部切除,僅剩7釐米。

自那時起,失去了能吸收營養的小腸,嘟嘟每天至少要靜脈注射1400毫升營養液勉強維持生命,纖細的手臂早已佈滿針眼,醫生向父母傳遞了殘酷的現實——用營養液維持的生命,最終也會讓各器官功能慢慢衰退。

千里求醫,11歲女孩想活下去

他們一家有三個女兒,嘟嘟排行老二,夫妻倆平時做點小本生意,上面還有兩位老人要贍養,日子總是緊巴巴的。“嘟嘟是最懂事的那個,很會心疼人,她會給爸爸剃鬍須,會給我做頭部按摩,一直按到我睡著,也許就是太能忍耐了,這才害了她!”媽媽說起這些,忍不住嗚咽起來。

看到今年8月浙大一院梁廷波教授與吳國生教授聯袂成功開展浙江省首例親體小腸移植手術,嘟嘟的父母又看到了女兒生的希望。為了救女兒,從沒出過廣東的夫妻倆,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乘地鐵,帶著嘟嘟來到千里之外的浙大一院求醫。

在浙大一院,嘟嘟被診斷為因急性腸扭轉引發的“短腸綜合徵”,這種疾病,每百萬人口約有2~5例的發病率,只能通過小腸移植進行救治。不幸中的萬幸,經過檢查,媽媽與嘟嘟的血型相吻合,嘟嘟媽媽毫不猶豫地捐出自己的一段小腸來救女兒。經過治療,嘟嘟很有機會重返綠茵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