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人均可支配收入榜:京滬超5萬,“4萬元俱樂部”空缺

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榜出爐,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上海、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總體來看,有9省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水平。

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萬元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以52292元位居第一,成為最能掙錢的地區。北京緊隨其後,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41元。上海和北京也是前三季度全國僅有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萬元俱樂部”成員。

就目前數據看,“4萬元俱樂部”成員屬空缺狀態,排在第三、第四位的是浙江和天津,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8546元和33642元。另外,進入前三季度居民收入“3萬元俱樂部”的成員還包括江蘇和廣東。

需要一提的是,與全國水平相比,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山東、遼寧這9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線。

17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全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計算,就名義增速看,共17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全國水平,西藏以12.8%的增速居第一,貴州、安徽、雲南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也達兩位數,分別增長10.9%、10.2%、10.0%。

另外,浙江、福建、重慶、湖北、湖南、河北、陝西、江西、四川、寧夏、甘肅這1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9%。北京、上海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為8.9%、8.2%。

相比之下,黑龍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低,為6.2%,這也是唯一一個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進入6%-7%區間的省份。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指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實際增長6.1%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經濟增長速度6.2%。如果從人均GDP增長速度來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增速要快。從名義增長看,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這個收入增長還是不錯的。

工資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大頭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按照收入來源,包括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

數據顯示,工資性收入佔據了可支配收入的大頭。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3020元,增長8.6%,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9%;人均經營淨收入3757元,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4%;人均財產淨收入1949元,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5%;人均轉移淨收入4157元,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2%。

各省份範圍來看也是如此,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41元,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30914元;人均經營淨收入962元;人均財產淨收入8288元;人均轉移淨收入10377元。

再如,前三季度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46元,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9580元;人均經營淨收入3343元;人均財產淨收入1153元;人均轉移淨收入4171元。

與工資性收入息息相關的則是就業,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7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9.7%。9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低於5.5%的預期控制目標。

就業是“六穩”之首,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為中國經濟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衝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較大的迴旋空間。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10月21日指出,下一步將繼續突出就業優先政策導向,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形成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良性循環。

中新經緯 張澍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