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多高會有併發症?

綠林工具152624721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病,長期血糖偏高,大大增加慢性併發症與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但併發症的發生並不是只是與血糖數值相關,糖尿病病程,日間血糖波動以及是否合併有其他危險因素(血脂偏高、長期血壓高、血管的損傷程度等),是否有長期大量吸菸史、飲酒史等等,這些都會影響糖尿病併發症的進展。

所以可以說,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是隨著患病時間,綜合因素作用下的結果。對於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也應該是綜合性的治療,這樣才能更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如何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1、控制好血糖

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在3.9-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正常值<7.8mmol/L。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長期不在正常範圍內,比如空腹血糖常≥7.0mmol/L,餐二血糖超過7.8,那麼就一定要注意通過飲食、運動或者口服降糖藥控制好血糖。

血糖只要控制的好,併發症幾率就低,糖尿病時間越長,血糖越高,併發症或合併症出現的幾率就高,比如動脈硬化症、心腦血管疾病,眼底疾病,糖尿病腎病,末梢神經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迴歸到一開始的問題,並不是血糖達到哪個數值時就會出現併發症的,但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延緩併發症的重要手段。

2、控制好血壓血脂等指標

想要延緩併發症,既要兼顧血糖,又要保持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不熬夜,不抽菸喝酒,飲食清淡,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積極監測血糖,堅持運動等等。

同時,還需要對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協同進行管理,將血壓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該吃藥的時候一定要吃藥,不要只管血糖而不顧其他。

只有進行綜合治療,糖尿病患者併發症才會晚出現或者是不出現,這樣才能提高患者帶病生存的生活質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覺得不錯,請點個贊~歡迎【關注】三諾講糖,瞭解更多糖尿病知識!


三諾講糖


血糖代謝的紊亂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這點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左右,同時是導致高血壓、血脂紊亂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達標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條件。

但具體血糖高到多少會有併發症呢?

這一點倒是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導致併發症發生的影響因素太多了。除了血糖的水平可增加相關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血脂、血壓以及是否肥胖、吸菸、缺乏運動等或已經存在心血管疾病也會增加併發症的發生風險,並且與疾病的發生病程、年齡以及是否由家族遺傳史等等有關的。所以,並沒有一個具體的血糖數值說一定會有併發症的發生,更何況這只是一個發生概率的問題,如果血糖控制良好,也需一輩子都不會發生併發症。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僅需要使血糖達標,還要使血壓、血脂、體重等指標維持在正常範圍,且需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這個不好說!理論上講,只要血糖高就會有合併症,不是多少的問題!

個人經驗,如果血糖十四、五個以上就應該會表現出合併症(個人估計的,不一定正確),如果血糖在二十幾個,還居高不下,有可能合併酮症酸中毒了。

總之,做為一個糖尿病人要樹立一個正確的降糖理念,除非你是特殊情況(如容易出現低血糖),否則,都要嚴格控制血糖,不能認為血糖高一點沒事兒,要知道,一旦合併症出現,會加重糖尿病病情的!

祝身體健康!


玻璃樽190601


血糖是維持我們人體代謝和生理過程的主要物質之一,一般情況下,我們人體空腹血糖的正常水平應在3.9~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在4.4~7.8mmol/L。當血糖超過此範圍,則為血糖升高。


當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和/或隨機血糖≥11.1mmol/L,即應考慮糖尿病可能。根據已有的研究顯示,只要血糖升高超過正常範圍,都過多或少會對機體組織器官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一旦診斷糖尿病,即必須開始正規治療。

所以說,血糖多高就會有併發症,目前難有一定肯定的結論,但可以明確的是,只要血糖有所升高,相比正常血糖的患者來說,其發生腎臟、血管、神經等組織器官併發症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所以,希望大家正確認識,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於已有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飲食,控制每日總熱量;要適當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講求循序漸進;要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也要注意規律服用降糖藥物,必要時可使用胰島素替代治療。我們在正規診治的同時,也要注意監測血糖變化,並注意定期複查。





全科掃地僧


你好!如果長時間的血糖偏高容易出現一些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的外周神經病變,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以及一些微血管的病變,如果血糖大於25毫摩爾以上,就容易出現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的昏迷。建議及時到正規三甲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