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李,在我國可是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與桃、梅、杏、棗一起被稱為“五果”。在兩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李就成為當時受大眾追捧的“網紅水果”,《詩經》中還有專門寫李的詩句“華如桃李”、“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可以看出李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水果。在戰國時期的《爾雅》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可以看出李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現在栽種李樹更是成為果農們發家致富的選擇。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李樹在種植的過程中雖然適應性很強,但還是會受到很多病蟲害的侵擾。李樹細菌性穿孔病,又叫李黑斑病、李細菌性潰瘍病,是李樹上普遍發生的一種主要病害。這種病害的發生原因比較複雜,在我國各大李樹種植的果園均有發生,碰到高溫多雨的天氣這種病害就會爆發的更厲害。

李樹有發病時間長、危害範圍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主要為害葉片、枝幹、果實。輕則受害部分出現水漬狀的斑點,重則葉片脫落、枝幹潰瘍、果實龜裂,引起產量的下降、品質的下滑,果樹也會因病害樹勢衰弱,還有可能出現枝幹或者整顆果樹的枯死,給種植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那麼什麼是李樹細菌性穿孔病,又該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防治,從而減輕病害、減少損失呢?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今天我們就從李樹細菌性穿孔病的症狀表現、發病規律以及防治方法這三方面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一、李樹細菌性穿孔病的症狀表現

1、葉片受害症狀:李樹葉片受到危害的初期表現不會很明顯,看起來很普通,在葉片上產生多角形的水漬狀斑點。隨著病害的嚴重斑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者是不規則形,病斑顏色從退綠色變成褐色,周圍有黃綠色的水漬狀暈圈。病害後期,病斑處出現枯乾、裂開、脫落,形成1~5mm的穿孔。在天氣潮溼的情況下,病斑葉片的背面會黃白色粘稠的菌濃溢出。嚴重時整片葉片乾枯掉落。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2、枝幹受害症狀:李樹枝條受到危害初期出現水漬狀的小腫瘤,這種症狀通常是發生在1年生枝條上,隨著病害的嚴重腫瘤擴大開裂。一般在春季形成的潰瘍斑以後不會再同一個地方再形成潰瘍,這種潰瘍斑需要癒合的時間可長達數年。夏季潰瘍斑一般是在新稍上發生,持續時間長可延續到10月份,只有條件合適,新稍上就會不斷的長出新的病斑。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3、果實受害症狀:李樹果實受到危害初期,果實以皮孔為中心點產生水漬狀、針頭大的小點,隨著病害的嚴重病斑開始變大,水漬狀的小點變成接近圓形的形狀,顏色變色呈暗紫色,病斑邊緣伴有暈圈,可看到病斑中心點向裡凹陷,表皮變硬變粗糙,有一些還會出現不規則的裂縫,發生病害的果實很容易從枝頭脫落。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二、李樹細菌性穿孔病的發病規律

(一)病原和傳播途徑

李樹細菌性穿孔病的病原屬於一種細菌,病原名稱為:黃單孢桿菌甘藍黑腐黃單胞菌桃穿孔致病型,這種病菌也常發生在桃樹上。李樹細菌性穿孔病的病菌主要是在受害的枝幹病斑中越冬,不能在葉片和果實上越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氣開始回暖,在枝幹病斑內越冬的細菌就開始溢出菌濃,蠢蠢欲動。病菌主要是藉助風雨和昆蟲進行傳播,侵染葉片、嫩梢、果實。病菌喜愛溫暖溼潤、大風大雨、大霧的環境,耐乾旱的能力比較差,高溫乾旱天氣病菌的活動減少或者沒有活動。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二)發病原因

1、品種與發病的關係

不同的李樹品種抗病能力是不同的,有一些品種的抗病能力比較強,有一些品種的抗病能力比較弱。抗病能力弱的品種較易感染病害,比如:黑琥珀、李王比較容易感染。

2、土壤、地勢與發病的關係

種植的地方如果是土壤粘重、乾旱貧瘠、地勢比較低窪、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的果園,比較容易感染病害,發病重。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水順暢的果園發病輕。

3、天氣與發病的關係

高溫乾旱的天氣可以抑制病害的傳播和侵染,發病比較輕。溫暖溼潤、陰雨、大霧的天氣會加快病菌的傳播,使病害加重,特別是南方的梅雨天氣,真是病害的盛發季節。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4、溫度與發病的關係

溫度超過30℃是病菌發展緩慢,病害超過38℃時幾乎停止發展。病菌在6~7℃是開始萌發,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6~28℃。

5、果園管理與發病的關係

種植戶對果園管理不精細、比較粗放,肥水條件差,沒有清除果園中的雜草,病蟲害嚴重的果園,更容易被病菌細菌性穿孔病侵染,病情會更加重。反之,病情就會比較輕。

6、樹勢強弱與發病的關係

樹勢越強發病越輕,樹勢較弱的發病越重。樹齡越大、枝葉越老的發病較輕,樹齡小、樹梢細、葉片嫩的發病較重。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三)發病時間

李樹細菌性穿孔病病害一般是在溫暖的5月份開始萌發,6月份陰雨天氣變多時開始迅速的蔓延,特別是南方的梅雨天氣,更是加快的病菌傳播的速度。病菌生長適合的溫度比較廣,在

6~30℃都能夠很好的存活,當溫度在6℃、7℃時病菌開始生長,隨著溫度的升高病菌生長的速度開始加快,碰到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病害可以多次進行浸染,迅速蔓延。當夏季高溫乾旱時,病害發展開始受到抑制,等到雨水開始變多時,病菌又開始再一次的活躍。

三、李樹細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加強果園管理:

冬季時要對李樹進行合理的修剪,把病枝、病葉、病果進行修剪,打掃園中的落葉,清除園中雜草,把這些枝、葉、果、草帶出園外集中銷燬,給果園消毒滅菌,減少第二年的病菌源。

2、改良土壤,做好排水

在土壤粘重、乾旱貧瘠、地勢比較低窪、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偏施氮肥的果園,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做好壟溝的排水,避免積水。果樹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磷肥、鉀肥,這樣可以提高果樹抗病能力,增強果樹樹勢。

3、選擇品種、合理整形

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進行種植,對抗病能力弱的品種可以進行嫁接。對果樹進行合理的樹形整形,為果樹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環境。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二)化學防治:

1、早春病菌萌動前,刮除枝幹上的病斑,使用25~30度的石硫合劑塗抹傷口,減少病菌的感染。

2、李樹發芽前,全樹噴灑1:1:100倍液波爾多液,或30%鹼式硫酸銅膠懸劑300~500倍液等藥劑消除越冬的病菌。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3、發病前

,可以噴灑1:1:100倍液波爾多液;20%乙酸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47%春雷黴素-氧氯化銅可溼性粉劑300~5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等,每隔十天、半個月噴灑一次。

4、發病初期,噴灑的藥物有:72%硫酸鏈黴素可溼性粉劑3000~4000倍液;33.5%喹啉銅懸浮劑1000~1500倍液;2%寧南黴素水劑200~3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300~4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為了防止李樹細菌性穿孔病病害的為害,要選擇好的品種以及種植的土壤,平時要加強果園的管理,及時的修剪病殘枝葉和果實,清除果園的雜草。在病害盛發期就可以使用藥物進行提前預防,對於這種病害一定要做好早發現早防治,病害嚴重的李樹可以將其砍除。

在使用藥劑時可以選用3~5種進行輪番噴灑,以免使用單一的藥劑病菌產生抗藥性。學會用科學的防治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減少損失,給李樹帶來健康的同時,提高李子的產量和品質。

讓李樹“千瘡百孔”的病害--細菌性穿孔病來襲,科學預防避免減產

文:鄉村米粒 圖:網絡、頭條正版免費圖片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聯繫刪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