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錢引發的慘案:“拉美榜樣”智利是這樣被西方忽悠瘸的

有這麼一個國家,2018年人均GDP高達1.59萬美元、高於我國的0.98萬美元,相當於我國浙江省的水平。然而就是這個國家,地鐵票價上漲0.3元人民幣就引發了軒然大波。這個國家就是智利。

» 3毛錢引發的慘案?

智利地鐵全程同價,漲價前為800比索(摺合人民幣7.97元),也就是即便只坐一站也要付800比索;而漲價到830比索之後,漲價幅度只有大約人民幣0.3元。就是這3毛錢,讓智利人徹底爆發了。

3毛錢引發的慘案:“拉美榜樣”智利是這樣被西方忽悠瘸的

萌萌噠的智利國徽

一個普通智利人,每個月的公交開支最高可達8萬比索(摺合人民幣800元)。即便人均GDP已經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智利的最低工資卻僅有30.1萬比索(摺合人民幣3010元)、家庭收入為59.97萬比索(摺合人民幣5997元)。

這意味著,公交開支已經相當於最低的工資的26%。而由於智利幾乎所有經濟部門都私有化,最基本的日常開支也很貴,3毛錢就成了最後一根稻草。

» 智利的頭銜:“經濟奇蹟”、“拉美的榜樣”和“拉美大陸的先行者”

智利的“經濟奇蹟”開始於1975年。當時智利請來了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弗裡德曼指導,將經濟部門統統私有化——包括採礦和養老金等智利安身立命的企業和部門。

3毛錢引發的慘案:“拉美榜樣”智利是這樣被西方忽悠瘸的

智利比索紙幣

最終的後果讓人目瞪口呆:智利的自來水公司都是私人的,這在全球都獨一無二;由於地鐵漲價受池魚之災的電力公司Enel,前身是智利國家電力公司,在賣給意大利公司後電價不斷上漲。而私有的養老金系統,每月發放的養老金只有7萬多比索、相當於最低工資的24%。

不得不說,智利的資源稟賦得天獨厚:銅礦、鋰礦和金礦儲量足夠供應這個人口不足2000萬的國家,車釐子和葡萄酒也世界聞名。那麼智利到底是怎麼混的這麼慘的?

實際上,智利是靠國際銅價上漲,才成為整個南美洲首屈一指的經濟大國:人均GDP從1973年的1640美元上漲到2018年的15923美元,因此被稱為“經濟奇蹟”、“拉美的榜樣”和“拉美大陸的先行者”。

3毛錢引發的慘案:“拉美榜樣”智利是這樣被西方忽悠瘸的

智利GDP走勢,相當於平滑一些的銅價走勢圖

而作為世界第一產銅國,智利的經濟徹底與銅價捆綁到了一起。全球靠資源稟賦活得滋潤的國家不少,如果銅礦能捏在智利人自己手裡,智利人本可以輕鬆愉快。然而,即便是國民命脈的銅礦,智利也沒能掌握住。

» 明明礦裡有家卻窮得叮噹亂響

在1881年礦業起步、1915年煉化出第一根銅棒以後,智利銅礦的開採權、出口和利潤都握在外國資本手裡,僅美國的3家礦企就掌握了三分之一。以至於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美國企業打包帶走了37億美元的淨利潤——這可是當時的美元。

智利一度以贖買等方式將銅礦收歸國有。如果能保持下來,那麼智利國有的銅礦企業Codelco將走上沙特阿美的道路,把相當一部分利潤能留在國內,對內承擔國民福利開支、對外進行資本投資賺取紅利。

3毛錢引發的慘案:“拉美榜樣”智利是這樣被西方忽悠瘸的

埃斯孔迪達銅礦

然而到了80年代,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指導下,國際企業再次控制了智利的銅礦。比如全球產量最高的露天銅礦埃斯孔迪達,由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與力拓共同擁有,供應全球8%的礦石產銅。

而在外資公司的擴張之下,智利國有的銅產量比重快速下滑。最終的後果,就是1860萬智利人坐在金山銀山上,卻有著7.1%的失業率。

講道理,智利的情況並不是最誇張的,更極端的是非洲國家赤道幾內亞。由於發現石油,該國人均GDP在2008年就超過2萬美元,近年大跌後依然與我國接近。

但就是這個國家,58%的人口沒有清潔的飲用水、80%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平均壽命40歲、五分之一的兒童在5歲前夭折,瞠目結舌的聯合國為其特別創造了“高GDP赤貧國家”這個名詞。無他,經濟命脈在外國企業手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