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能“毒”翻百萬南美白對蝦,這是怎麼了?

池塘的毒物與非毒物之間,並未明顯的界定,世界上並沒有一種物質是絕對有毒的,而是在於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確!有毒的物質,在合理的使用之下,能促進對蝦的生長!而一般認為無毒的物質,在長時間使用之下,也能給對蝦積累大量的毒素。

竟然能“毒”翻百萬南美白對蝦,這是怎麼了?

常見的對蝦中毒現象

1、藻類毒素,主要有神經毒素和肝毒素。

神經毒素可使對蝦神經麻痺或反應遲鈍,痙攣抽搐,呼吸系統麻痺,呼吸困難,嚴重者死亡。

而肝毒素則會導致對蝦肝中毒,造成肝臟腫大、萎縮、壞死等一系列生理障礙。如微囊藻、魚腥藻、裸甲藻、膝溝藻、三毛金藻等。赤潮水引起的養殖生物大量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藍藻和三毛金藻等引起的魚蝦中毒死亡也是比較常見

在一些藍藻氾濫的池塘中,日常養殖中往往只是使用一些非常安全的滅藻劑後,還是會引起對蝦大量死亡,這其實就是藍藻死亡分解過程中釋放的毒素引起的對蝦中毒;有些水色老化的池塘,水色轉清、倒藻、水變後出現魚蝦死亡、對蝦偷死等,絕大部分也是因藻類毒素引起對蝦中毒造成的。

竟然能“毒”翻百萬南美白對蝦,這是怎麼了?

(對蝦腸道發黑,中毒)

2、微生物毒素,主要有病原細菌的內毒素、外毒素和真菌毒素

細菌毒素具有抗原性強、毒性強、作用特異性強等特點。毒素可以局部損壞組織細胞,引起細胞病變,繼而組織病變,器官衰竭;破壞消化系統,引發腹脹、腹瀉、嘔吐、厭食等;還有致敏、發熱、神經毒性,引起生理紊亂等。真菌毒素如黃麴黴素、嘔吐毒素等,引起出血、貧血、肝病變、神經麻痺、痙攣等。細菌毒素主要來源於環境和養殖動物機體,真菌毒素更多來源於變質飼料和餐餌。

竟然能“毒”翻百萬南美白對蝦,這是怎麼了?

3、有機質厭氧分解過程中的有毒中間產物和最終產物。

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引起養殖動物直接中毒、生理紊亂、機能下降等。長期處於有毒物質超標環境的養殖動物,體質弱、抗病力差、食慾不振、生長慢,嚴重的會則中毒死亡。

竟然能“毒”翻百萬南美白對蝦,這是怎麼了?

4、養殖過程使用的藥物殘留。

所謂“是藥三分毒”,養殖過程中使用的消毒藥(重金屬、染料等)、殺蟲藥(有機磷農藥、菊酯類等)和抗菌藥(抗生素、磺胺等)等的殘留。這些藥使用後或有毒性殘留,或本身無毒但與水體的其他物質反應產生有毒物質,如氯化甲烷、亞硝胺等,導致對蝦肝胰功能受損,抵抗力下降,進而引起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5、周邊惡劣環境的汙染。

隨著工業和農業的發展,農業汙水(農藥)和工業汙水(重金屬、有機溶劑等)進入到水域,汙染了養殖水源,使用這些受汙染的水源,若不經過水處理,養殖成活率低,病害多,生長緩慢。此外,空氣汙染導致的酸雨也會攜帶有毒物質,隨雨水進入池塘,所以雨後不及時做好水質處理措施常常會引發對蝦中毒發病。

竟然能“毒”翻百萬南美白對蝦,這是怎麼了?

降低對蝦中毒幾率的方法

南美白對蝦屬於一種低等的水生動物,它的器官構造與身體機能都相對簡單,其免疫系統低下,致使對蝦疾病發展迅速,死亡率高!我們如果想降低對蝦中毒,得從兩方面入手。

1、從內部入手,避免毒素侵害

注意對蝦的脫殼期。對蝦是通過不斷的脫殼,完成其生長的需要,脫殼前停止進食,脫殼中體質柔軟,脫殼後硬殼速度慢,這時候對病原體、各類毒素,抵抗能力都很差,這個階段是對蝦養殖的危險時期。

注重肝臟的保護。對蝦的肝臟負責、分泌消化酶、貯存營養、免疫防禦、解毒排毒等功能,是南美白對蝦極其重要的一個器官,做好轉肝期、脫殼期、病害期的肝臟護理很重要,選擇營養價值高、易消化、易吸收的飼料及投餵辦法,是給對蝦肝臟減壓的好辦法。

在飼料中添加膽汁酸可有效防治對蝦肝胰腺病變的問題,膽汁酸的主要作用是保肝護肝,膽汁酸來源於動物肝臟分泌的膽汁的主要成分,增強肝臟功能,促進肝臟解毒排毒,保護對蝦肝胰腺,有效預防腸炎、白便、蛻殼不遂、肝萎縮、肝壞死等的發生,提高對蝦養殖的成活率和產量。

對蝦一旦肝臟功能受損,往往具有不可逆性,無論養殖人員使用什麼辦法,下多貴的保肝良藥,都是無濟於事!


竟然能“毒”翻百萬南美白對蝦,這是怎麼了?

2、從外部入手,避免毒素侵害

保持水體溶氧含量,一般養蝦的水體溶氧含量要求在5mg/L或者以上,在充足溶氧情況之下,會加速有害物質的分解,降低對蝦中毒的幾率。

給對蝦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對蝦養殖受外界影響的因素較多,水體環境的好壞、穩定,都是影響對蝦生存的重要因素。養殖人員需要經常通過換水、排汙、調水、底改等措施,保持水環境的穩定。穩定是對蝦增產、增收的唯一砝碼。

蝦病,預防大於天。

養殖對蝦是一種慢工出細活工作,不僅要求養殖人員細心、耐心,同樣要求養殖人員樹立預防重於泰山的理念。我們都有知道,蝦病一來猛如虎,任何藥品、辦法,都無法阻止其疾病的蔓延,加上對蝦的防禦系統相對不健全,所以,加強南美白對蝦日常管理保健,對於減少病害,非常重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