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能“毒”翻百万南美白对虾,这是怎么了?

池塘的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未明显的界定,世界上并没有一种物质是绝对有毒的,而是在于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毒的物质,在合理的使用之下,能促进对虾的生长!而一般认为无毒的物质,在长时间使用之下,也能给对虾积累大量的毒素。

竟然能“毒”翻百万南美白对虾,这是怎么了?

常见的对虾中毒现象

1、藻类毒素,主要有神经毒素和肝毒素。

神经毒素可使对虾神经麻痹或反应迟钝,痉挛抽搐,呼吸系统麻痹,呼吸困难,严重者死亡。

而肝毒素则会导致对虾肝中毒,造成肝脏肿大、萎缩、坏死等一系列生理障碍。如微囊藻、鱼腥藻、裸甲藻、膝沟藻、三毛金藻等。赤潮水引起的养殖生物大量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蓝藻和三毛金藻等引起的鱼虾中毒死亡也是比较常见

在一些蓝藻泛滥的池塘中,日常养殖中往往只是使用一些非常安全的灭藻剂后,还是会引起对虾大量死亡,这其实就是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毒素引起的对虾中毒;有些水色老化的池塘,水色转清、倒藻、水变后出现鱼虾死亡、对虾偷死等,绝大部分也是因藻类毒素引起对虾中毒造成的。

竟然能“毒”翻百万南美白对虾,这是怎么了?

(对虾肠道发黑,中毒)

2、微生物毒素,主要有病原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和真菌毒素

细菌毒素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等特点。毒素可以局部损坏组织细胞,引起细胞病变,继而组织病变,器官衰竭;破坏消化系统,引发腹胀、腹泻、呕吐、厌食等;还有致敏、发热、神经毒性,引起生理紊乱等。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呕吐毒素等,引起出血、贫血、肝病变、神经麻痹、痉挛等。细菌毒素主要来源于环境和养殖动物机体,真菌毒素更多来源于变质饲料和餐饵。

竟然能“毒”翻百万南美白对虾,这是怎么了?

3、有机质厌氧分解过程中的有毒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引起养殖动物直接中毒、生理紊乱、机能下降等。长期处于有毒物质超标环境的养殖动物,体质弱、抗病力差、食欲不振、生长慢,严重的会则中毒死亡。

竟然能“毒”翻百万南美白对虾,这是怎么了?

4、养殖过程使用的药物残留。

所谓“是药三分毒”,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重金属、染料等)、杀虫药(有机磷农药、菊酯类等)和抗菌药(抗生素、磺胺等)等的残留。这些药使用后或有毒性残留,或本身无毒但与水体的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如氯化甲烷、亚硝胺等,导致对虾肝胰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5、周边恶劣环境的污染。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农业污水(农药)和工业污水(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进入到水域,污染了养殖水源,使用这些受污染的水源,若不经过水处理,养殖成活率低,病害多,生长缓慢。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酸雨也会携带有毒物质,随雨水进入池塘,所以雨后不及时做好水质处理措施常常会引发对虾中毒发病。

竟然能“毒”翻百万南美白对虾,这是怎么了?

降低对虾中毒几率的方法

南美白对虾属于一种低等的水生动物,它的器官构造与身体机能都相对简单,其免疫系统低下,致使对虾疾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我们如果想降低对虾中毒,得从两方面入手。

1、从内部入手,避免毒素侵害

注意对虾的脱壳期。对虾是通过不断的脱壳,完成其生长的需要,脱壳前停止进食,脱壳中体质柔软,脱壳后硬壳速度慢,这时候对病原体、各类毒素,抵抗能力都很差,这个阶段是对虾养殖的危险时期。

注重肝脏的保护。对虾的肝脏负责、分泌消化酶、贮存营养、免疫防御、解毒排毒等功能,是南美白对虾极其重要的一个器官,做好转肝期、脱壳期、病害期的肝脏护理很重要,选择营养价值高、易消化、易吸收的饲料及投喂办法,是给对虾肝脏减压的好办法。

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有效防治对虾肝胰腺病变的问题,胆汁酸的主要作用是保肝护肝,胆汁酸来源于动物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主要成分,增强肝脏功能,促进肝脏解毒排毒,保护对虾肝胰腺,有效预防肠炎、白便、蜕壳不遂、肝萎缩、肝坏死等的发生,提高对虾养殖的成活率和产量。

对虾一旦肝脏功能受损,往往具有不可逆性,无论养殖人员使用什么办法,下多贵的保肝良药,都是无济于事!


竟然能“毒”翻百万南美白对虾,这是怎么了?

2、从外部入手,避免毒素侵害

保持水体溶氧含量,一般养虾的水体溶氧含量要求在5mg/L或者以上,在充足溶氧情况之下,会加速有害物质的分解,降低对虾中毒的几率。

给对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对虾养殖受外界影响的因素较多,水体环境的好坏、稳定,都是影响对虾生存的重要因素。养殖人员需要经常通过换水、排污、调水、底改等措施,保持水环境的稳定。稳定是对虾增产、增收的唯一砝码。

虾病,预防大于天。

养殖对虾是一种慢工出细活工作,不仅要求养殖人员细心、耐心,同样要求养殖人员树立预防重于泰山的理念。我们都有知道,虾病一来猛如虎,任何药品、办法,都无法阻止其疾病的蔓延,加上对虾的防御系统相对不健全,所以,加强南美白对虾日常管理保健,对于减少病害,非常重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