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病蟲害怎麼防治?

花開半夏微涼26


大家好,想必對無花果不陌生,它味道清香生津止渴,十分討人喜歡,而除了鮮食之外,無花果還具有不少的藥用價值。在種植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病蟲害問題,今天就來聊聊無花果的病蟲害是如何防治的。

一、無花果的病害:

1、灰斑病:一般無花果的葉片在受到感染得病後,在初期會產生圓形或近似圓形的病斑,直徑大約為2~6mm,過後慢慢病斑變灰色,如果在高溫多雨的天氣,則迅速擴大成不規則形的病斑,使葉片呈焦枯狀,老病斑中散生小黑點,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左右開始產生病害,在高溫高溼的氣候會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在每年在注意對果園的清園洗樹,把枯枝敗葉、雜草、病果、落果,全部清除果園,異地掩埋或是燒燬。然後在發病前的15天左右,可以用1:2:300波爾多液,或是50%可溼性滅菌丹粉劑0.5千克,搭配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1千克,加水500升稀釋後噴施樹體。

2、炭疽病:此病的感染得病的初期,在果實表面會出現淡褐色圓形病斑並迅速擴大,果肉軟腐,成圓錐狀深入果肉,病斑下陷,表面呈現顏色深淺交錯的輪紋狀。當擴大到直徑約1~2釐米時,病斑中心產生突起的小粒點,初期為褐色,後期變成為黑色,成同心輪紋狀排列,逐漸向外發展。高溫高溼時易發生。此病在果實近熟時發生,一般在7月中下旬開始發病,8月中下旬感染髮病是最多的階段。

防治方法:在每年在注意對果園的清園洗樹,把枯枝敗葉、雜草、病果、落果,全部清除果園,異地掩埋或是燒燬。在發病前一個月左右噴一次200倍波爾多液後,一般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6月下旬和7月上旬,再各噴施一次200倍波爾多液。從5月份起,每隔15天左右噴施一次80%大富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最好是連續性噴施8次。從幼果期可以用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間隔15天噴施一次,連續性噴施3~4次左右,在6~7月份及初秋再噴200倍波爾多液,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3、枝枯病:此病在發病初期症狀不容易被發現,如果發現在主幹或大枝上病部稍凹陷,可見米粒大小的膠點,逐漸出現紫紅色的橢圓形凹陷病斑。以後膠點增多,膠量增大,膠點初顯黃白色,漸變為褐色、棕色和黑色,膠點處的病皮組織腐爛、溼潤、黃褐色,有酒糟味,可深達木質部。後期發病部位會出現幹縮凹陷,表面密生黑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要加強果園的土、肥、水管理,多使用有機肥、農家肥,可以改良土壤結構,達到增強果樹的優良生長髮育,提高抗病能力。可以在發芽前噴施石硫合劑,或噴施一次40%福美砷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保護樹幹不收危害。

二、無花果的蟲害:

1、桑天牛:次蟲害的成蟲開始產生於6月上中旬,在6月中下旬為高發期。一般成蟲產卵期是在6月中旬~8月上旬的階段,經常是將蟲卵產於樹梢和枝條上。小幼蟲的危害是極易發現,凡是見到有紅褐色糞便處,其中必有幼蟲。

防治方法:對於有此蟲害的無花果樹,可以在4~5月份和9~10月份左右,在枝幹部上幼蟲排糞孔處,用80%敵敵畏乳油,或是40%殺螟松50倍液,用注液器注入蟲孔。或用藥棉蘸藥劑塞入蟲孔,也可以在初孵幼蟲尚未蛀入木質部之前,用10%滅蟲精100倍液噴施枝幹和產卵處,注意用藥的劑量。

2、黃刺蛾:此蟲害的成蟲在6月中旬出現,它們會產卵於葉背處,產卵期約7~10天左右,它的幼蟲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下旬開始危害果樹,對葉片的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在幼蟲期可以噴施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或是青蟲菌800倍液,全方位的葉面噴施。

3、黑絨金龜:此蟲害是以成蟲在土壤內越冬,第二年春天在土層解凍後,成蟲開始出動,在4月中下旬~5月初開始大量的出土。它們喜歡食嫩葉和芽,在5月初~6月中旬是為害的高發期。在6月份產卵於5~10釐米地表土層內,產卵期為9天左右。在6月中下旬開始出現新一代的幼蟲,幼蟲喜歡取食果樹的幼根,對根部危害很大。

防治方法:對於園區的土壤處理,可以每畝用50%辛硫磷200~250克,加上細土25~30千克,均勻的撒入地面,然後稍微翻一下土就行了。還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250克,加水1000~1500千克左右,順著壟溝澆灌。在此蟲害的成蟲高發期,可以用80%敵百蟲8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25%可溼性西維因1000倍液,全面的噴霧樹體,進行整體的防護措施。

以上就是無花果樹在每個階段,遇到比較常見的病蟲害,其他的病蟲害就不一一列舉了,僅供大家參考一下,大家可以關注我,相互學習交流,聊聊果樹的種植技術,謝謝!


甜園芒果


無花果常見的有根腐病、疫黴果腐病、鏽病、灰斑病、炭疽病、枝枯病。

防治方法:

1、塗抹:刮除病斑,使用阿米妙收+嘉美紅利500倍液塗抹,用藥範圍大於病斑範圍,塗抹3-4次,第1天、第3天、第7天各一次,患病嚴重仍有水漬狀的第14天再塗抹1次。

2、高濃度涮幹:對出現多個枝條發病的株體,使用苯甲丙環唑+嘉美紅利500倍液涮幹1-2次,間隔3-5天。

3、灌根:對枝枯病嚴重的病株,在塗抹和涮乾的基礎上同時採取灌根的辦法,具體為:使用精甲咯菌腈+嘉美紅利800倍灌根,灌於毛細根區,以灌透為準。

4、噴霧:使用吡唑嘧菌酯+代森鋅+嘉美腦白金1000倍液進行噴霧葉片2次,每次間隔10天。

不僅如此,無花果還容易染上蟲害,常見的蟲害有黃刺蛾、桑天牛、金龜子、象鼻蟲。可採用人工防治、物理防治、以及藥劑防治,對症下藥、一步到位。


雲牧臻


一、無花果的病害:

1、灰斑病:一般無花果的葉片在受到感染得病後,在初期會產生圓形或近似圓形的病斑,直徑大約為2~6mm,過後慢慢病斑變灰色,如果在高溫多雨的天氣,則迅速擴大成不規則形的病斑,使葉片呈焦枯狀,老病斑中散生小黑點,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左右開始產生病害,在高溫高溼的氣候會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在每年在注意對果園的清園洗樹,把枯枝敗葉、雜草、病果、落果,全部清除果園,異地掩埋或是燒燬。然後在發病前的15天左右,可以用1:2:300波爾多液,或是50%可溼性滅菌丹粉劑0.5千克,搭配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1千克,加水500升稀釋後噴施樹體。

2、炭疽病:此病的感染得病的初期,在果實表面會出現淡褐色圓形病斑並迅速擴大,果肉軟腐,成圓錐狀深入果肉,病斑下陷,表面呈現顏色深淺交錯的輪紋狀。當擴大到直徑約1~2釐米時,病斑中心產生突起的小粒點,初期為褐色,後期變成為黑色,成同心輪紋狀排列,逐漸向外發展。高溫高溼時易發生。此病在果實近熟時發生,一般在7月中下旬開始發病,8月中下旬感染髮病是最多的階段。

防治方法:在每年在注意對果園的清園洗樹,把枯枝敗葉、雜草、病果、落果,全部清除果園,異地掩埋或是燒燬。在發病前一個月左右噴一次200倍波爾多液後,一般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6月下旬和7月上旬,再各噴施一次200倍波爾多液。從5月份起,每隔15天左右噴施一次80%大富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最好是連續性噴施8次。從幼果期可以用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間隔15天噴施一次,連續性噴施3~4次左右,在6~7月份及初秋再噴200倍波爾多液,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3、枝枯病:此病在發病初期症狀不容易被發現,如果發現在主幹或大枝上病部稍凹陷,可見米粒大小的膠點,逐漸出現紫紅色的橢圓形凹陷病斑。以後膠點增多,膠量增大,膠點初顯黃白色,漸變為褐色、棕色和黑色,膠點處的病皮組織腐爛、溼潤、黃褐色,有酒糟味,可深達木質部。後期發病部位會出現幹縮凹陷,表面密生黑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要加強果園的土、肥、水管理,多使用有機肥、農家肥,可以改良土壤結構,達到增強果樹的優良生長髮育,提高抗病能力。可以在發芽前噴施石硫合劑,或噴施一次40%福美砷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保護樹幹不收危害。

二、無花果的蟲害:

1、桑天牛:次蟲害的成蟲開始產生於6月上中旬,在6月中下旬為高發期。一般成蟲產卵期是在6月中旬~8月上旬的階段,經常是將蟲卵產於樹梢和枝條上。小幼蟲的危害是極易發現,凡是見到有紅褐色糞便處,其中必有幼蟲。

防治方法:對於有此蟲害的無花果樹,可以在4~5月份和9~10月份左右,在枝幹部上幼蟲排糞孔處,用80%敵敵畏乳油,或是40%殺螟松50倍液,用注液器注入蟲孔。或用藥棉蘸藥劑塞入蟲孔,也可以在初孵幼蟲尚未蛀入木質部之前,用10%滅蟲精100倍液噴施枝幹和產卵處,注意用藥的劑量。

2、黃刺蛾:此蟲害的成蟲在6月中旬出現,它們會產卵於葉背處,產卵期約7~10天左右,它的幼蟲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下旬開始危害果樹,對葉片的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在幼蟲期可以噴施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或是青蟲菌800倍液,全方位的葉面噴施。

3、黑絨金龜:此蟲害是以成蟲在土壤內越冬,第二年春天在土層解凍後,成蟲開始出動,在4月中下旬~5月初開始大量的出土。它們喜歡食嫩葉和芽,在5月初~6月中旬是為害的高發期。在6月份產卵於5~10釐米地表土層內,產卵期為9天左右。在6月中下旬開始出現新一代的幼蟲,幼蟲喜歡取食果樹的幼根,對根部危害很大。

防治方法:對於園區的土壤處理,可以每畝用50%辛硫磷200~250克,加上細土25~30千克,均勻的撒入地面,然後稍微翻一下土就行了。還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250克,加水1000~1500千克左右,順著壟溝澆灌。在此蟲害的成蟲高發期,可以用80%敵百蟲8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25%可溼性西維因1000倍液,全面的噴霧樹體,進行整體的防護措施。





天佑大漢


1、桑天牛

成蟲始發於6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為盛期。成蟲產卵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常將卵產於距面30cm左右的樹梢或二年生大枝上。產卵時成蟲在樹皮和木質部咬出“u”或“T”形刻槽,併產下l粒卵蟲。小幼蟲危害極易發現,凡是見到有紅褐色糞便處,其中必有幼蟲。幼蟲從上向下蛀食皮層,由在韌皮部越冬,次年春本質部蛀食。第三年5-6月老熟幼蟲化蛹,6-7月羽化成蟲。

防治方法

每年6-7月成蟲產卵期人工捕殺;對上年有蟲害的無花果樹,於4-5月份和9-10月份在枝幹部最後一個幼蟲排糞孔處以80%敵敵畏乳油或40%殺螟松50倍液,用注液器注入蟲孔。或用藥棉蘸藥劑塞入蟲孔,殺幼蟲效果好。也可在初孵幼蟲尚未蛀入木質部之前,選用內吸性強的殺蟲劑25%噻蟲嗪+嘉美金點1000倍液噴酒枝幹及產卵處。

2、黃刺蛾

成蟲於6月中旬出現,產卵於葉背,卵期7-10天;幼蟲於7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害,僅食葉肉。殘留葉脈,將葉片吃成網狀;幼蟲長大後,將葉片吃成缺刻,僅留葉柄及主脈。

防治方法

1、燈光誘集黃刺蛾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對黑光燈非常敏感。在成蟲羽化期,使用黑燈光能夠誘集多種刺蛾成蟲,在空曠地區用功率100瓦以上的黑光燈效果很明顯。

2、生物防治一是保護天敵,紫姬蜂常寄生在黃刺蛾的蟲繭,應用寄生蜂可以能達到預防效果。

二是利用微生物製劑,“以菌治蟲”。青蟲菌對各幼蟲均較敏感,孢子量100億/克以上的青蟲菌可溼性粉劑,可加水500倍至1000倍,對黃刺蛾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經感染致病後1天至3天內,蟲體變黑,死於葉面,雖粘附在葉片,但其毒毛已失去毒力,對人體皮膚不再有毒害作用。

3、藥劑防治噴施0.38%菸鹼·苦參鹼1500倍,25%西維因500倍或20%除蟲脲5000倍,5%殺鈴脲1500倍,20%滅幼脲2000倍。每隔1周噴1次,連續4次。

3、金龜子

幼蟲取食無花果樹根,成蟲主要取食無花果嫩枝、新葉,喜群集暴食。幼蟲取食幼根,至秋季3齡老熟幼蟲鑽入20-30釐米深的地下做土室化蛹,蛹期l0天左右羽化,羽化出的成蟲不出土而進入越冬狀態。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依據一些品種具有假死性的特色,於黃昏在樹盤下鋪一塊塑料布或放置水盆,搖擺樹枝,然後迅速將震落在塑料布上的金龜子蒐集,撲殺或餵雞。

假死性:當金龜子遭到某種影響或轟動時,會從停留處下跌下來呈假死狀況。稍等片刻,即可恢復正常。

2、物理防治

(1)燈火誘殺。銅綠麗金龜、暗黑鰓金龜、黑絨金龜子等有較強的趨光性,有條件的果園可安裝黑光燈或60W燈泡,誘殺作用顯著。用黑綠單管雙光燈,對金龜子的誘殺時比黑光燈可進步10%左右。

趨光性:夜出型的金龜子晝伏夜出,晚上出來損害,對光有接近的習性。

(2)果醋液誘殺。使用白星金龜子喜愛果醋液的特性誘殺。果醋液的裝備辦法為:落果1份、食醋1份、食糖1.5-2份、水0.5份,將果實切碎,與醋、糖、水混合加熱煮成粥狀,裝入廣口瓶中(半瓶較好),然後再參加半瓶500倍的敵敵畏液,混合均勻。在白星金龜子成蟲發作盛期,每距離20-30m掛1瓶果醋液,掛瓶高度為1.2-1.5米m。瓶要接近枝幹,以便成蟲飛落進去。每天早晨剷除白星金龜子死蟲。

趨化性:金龜子對糖醋液有很強的趨向。

(3)以蟲誘蟲。使用金龜子成蟲具有群聚性的特色誘殺。在果園裡,每667m2渙散均勻掛6-8個啤酒瓶,將啤酒瓶掛在距地上1.5m左右高的枝條上,捉2-3個活的白星金龜子成蟲放入啤酒瓶中,就會招引其他成蟲飛到瓶中。成蟲發作很多時3-5天即可誘滿啤酒瓶。

群集性:金龜子有群集損害的特色。

(4)楊樹枝把誘殺。使用暗黑鰓金龜喜食楊樹和榆樹葉的特性,把帶葉楊樹枝條或榆樹枝條剪生長60cm的段兒,一端捆成粗10cm的小把,在50%辛硫磷或90%敵百蟲100倍液中浸泡2-3小時,掛在1.5m長的木棍上,於黃昏渙散安插在果園周圍及果樹行間,具有傑出的滅蟲作用。

3、藥劑防治

把握兩個時期:一是在成蟲出土後幾天,即4月上中旬,此刻成蟲不飛翔,可用毒死蜱、辛硫磷等有機磷或高效氯氟氰菊酯類產品噴灑地上進行殺蟲,或許在澆萌發水時,隨水衝施農藥,消除土壤中的害蟲;二是成蟲發作盛期,於每晚黃昏對樹冠噴霧。可選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產品。

4、象鼻蟲

幼蟲鑽到樹根部,取食無花果的樹根,鑽樹體,其幼蟲比天牛幼蟲還要短小,蛀食樹根部沒有出氣孔,蟲糞又在泥土周邊或上下,很難發現。象鼻蟲對無花果幼樹危害嚴重,忽略象鼻蟲可能造成整園毀滅。

象鼻蟲危害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殺,在日出前進行捕捉,做法是先在樹下鋪塑料薄膜,接著搖動樹枝,使振落後進行捕殺。

2、在秋冬季深翻樹盤,做法是將在3-6釐米潛伏的表土翻入28釐米以下,使不能出土而消滅。

3、氣溫回暖時,蟲蛹變成幼蟲開始出來覓食時,用高效氟氯氰菊酯灌根+噴施同時進行,且全園都要噴施,包括園區的道路和草叢。7天左右噴施一次,連噴2-3次。


只可遠觀了


無花果 

一、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3-10米,多分枝;樹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直立,粗壯。雌雄異株,榕果單生葉腋,大而梨形,直徑3-5釐米,頂部下陷,成熟時紫紅色或黃色, 基生苞片3,卵形;瘦果透鏡狀。花果期5-7月。 

  二、生長環境  無花果栽培容易,適應性廣,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凡年平均氣溫在13℃以上,冬季最低氣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400~2000毫米的地區均能正常生長掛果。大體說來,以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寧夏為進行無花果露地栽培的北限。北京以北地區栽培無花果必須採用溫室、大棚等設施,否則無法露地越冬。大體說來,我國北至黃河流域,南至廣東、海南、雲南的廣大地區均是我國無花果栽培的適宜生態區。無花果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典型的灰壤土、多石灰的沙質土、潮溼的亞熱帶酸性紅壤以及沖積性粘壤土上都能正常生長。它抗鹽鹼能力強,在鹽鹼地上也能良好地生長結果。無花果發源於西亞乾旱地帶,對水份條件要求不太嚴格,較抗旱。無花果不耐澇,建園宜選擇地勢高爽的山坡或排水通暢的平壩建園。無花果是較喜光的樹種,園地儘量選擇光照較好的陽坡或平壩地區。  三、病蟲害防治 1.灰斑病    葉片受侵染後,初期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直徑為2—6mm,邊緣清晰,以後病斑灰色,在高溫多雨的季節,迅速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密集且互相聯合,使葉片呈焦枯狀,老病斑中散生小黑點,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開始發生,高溫高溼時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①發病前l5天左右,用1:2:300波爾多液,或0.5-0.5:200鋅銅石灰液,或50%可溼性滅菌丹粉劑O.5千克加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1千克加水500升稀釋後噴施樹體。    ②秋後掃除病葉,燒燬,消滅侵染源。 2.炭疽病  發病初期,果面出現淡褐色圓形病斑並迅速擴大,果肉軟腐,成圓錐狀深入果肉,病斑下陷,表面呈現顏色深淺交錯的輪紋狀。當擴大到直徑約l-2釐米時,病斑中心產生突起的小粒點,初為褐色,後變為黑色,成同心輪紋狀排列,逐漸向外發展。高溫高溼時易發生。此病在果實近熟時發生,一般在7月中下旬開始發病,8月中下旬發病最多。在生長季節不斷傳染,一直髮展到晚秋。 

  防治方法:    ①徹底清除樹上樹下病果,並深埋或燒燬。    ②在發病前一個月左右噴一次200倍波爾多液後,一般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6月下旬和7月上旬再各噴一次200倍波爾多液。    ③從5月份起,每隔l5天噴一次80%大富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共噴 8次,防治效果可達98%以上。從幼果期開始噴藥,用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l5天噴一次,共噴3—4次,在6—7月份及初秋再噴200倍波爾多液,能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用雙效靈200倍液於6月中旬— — 8月上旬噴霧樹體,共噴4次,防治率可達90%以上。    3.枝枯病    發病初期症狀不易發現,主幹或大枝上病部稍凹陷,可見米粒大小的膠點,逐漸出現紫紅色的橢圓形凹陷病斑。以後膠點增多,膠量增大,膠點初顯黃白色,漸變為褐色、棕色和黑色,膠點處的病皮組織腐爛、溼潤、黃褐色,有酒糟味,可深達木質部。後期病部幹縮凹陷,表面密生黑色小粒點,潮溼時湧出橘紅色絲狀孢子角。4月開始發生,4—5月為盛期,6月以後較弱,8—9月病害再一次發展。  防治方法:    ①加強果園的土、肥、水管理,增施農家肥,改良土壤,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②冬季刮治病部,並徹底銷燬,同時清除病害較重的株、枝,減少侵染源。   ③發芽前噴3—5度石硫合劑,或噴一次40%福美砷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以保護樹幹;5—6月可再噴兩次1:3:300的波爾多液。    4.桑天牛    在碭山2—3年l代,成蟲始發於6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為盛期。成蟲產卵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常將卵產於距面30cm左右的樹梢或二年生大枝上。產卵時成蟲在樹皮和木質部咬出“u”或“T”形刻槽,併產下l粒卵蟲。小幼蟲危害極易發現,凡是見到有紅褐色糞便處,其中必有幼蟲。幼蟲從上向下蛀食皮層,由在韌皮部越冬,次年春本質部蛀食。第三年5—6月老熟幼蟲化蛹,6—7月羽化成蟲。  防治方法:    ①每年6_7月成蟲產卵期人工捕殺。   ②對上年有蟲害的無花果樹,於4—5月份和9-lO月份在枝幹部最後一個幼蟲排糞孔處以8o%敵敵畏乳油或40%殺螟松50倍液,用注液器注入蟲孔。或用藥棉蘸藥劑塞入蟲孔,殺幼蟲效果好。也可在初孵幼蟲尚未蛀入木質部之前,選用內吸性強的殺蟲劑40%氧化樂果100倍液或10%滅蟲精100倍液噴酒枝幹及產卵處。    5.黃刺蛾  在碭山一年發生l-2代。發生l代時,成蟲於6月中旬出現,產卵於葉背,卵期7一lO天;幼蟲於7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害,僅食葉肉。殘留葉脈,將葉片吃成網狀;幼蟲長大後,將葉片吃成缺刻,僅留葉柄及主脈。 防治方法:    ①幼蟲期噴灑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或敵敵畏800-1000倍液,或青蟲菌800倍液,防治效果都比較好。    ②將毒環綁於主幹分枝處,毒殺沿樹幹爬行下地的老熟幼蟲。   ③可利用其趨光性,設燈誘殺,並可依此預測蟲情。   6.黑絨金龜    幼蟲取食無花果樹根,成蟲主要取食無花果嫩枝、新葉,喜群集暴食。一年發生l代,以成蟲在土壤內越冬。翌年春天土層解凍後成蟲開始上升,4月中下旬至5月初大量出土。取食嫩葉和芽,5月初至6月中旬為害盛期。6月產卵於5一lOcm的表土層內,卵期9天左右。6月中下旬開始出現新一代幼蟲。幼蟲取食幼根,至秋季3齡老熟幼蟲鑽入20— 30釐米深的地下做土室化蛹,蛹期l0天左右羽化,羽化出的成蟲不出土而進入越冬狀態。




農村婷婷的幸福生活


1.桑天牛

生活史及習性在碭山2-3年代,成蟲始發於6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為盛期。成蟲產卵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常將卵產於距面30cm左右的樹梢或二年生大枝上。產卵時成蟲在樹皮和木質部咬出“u”或“T”形刻槽,併產下l粒卵蟲。小幼蟲危害極易發現,凡是見到有紅褐色糞便處,其中必有幼蟲。幼蟲從上向下蛀食皮層,由在韌皮部越冬,次年春本質部蛀食。第三年5-6月老熟幼蟲化蛹,6-7月羽化成蟲。

防治方法:

①每年6-7月成蟲產卵期人工捕殺。

②對上年有蟲害的無花果樹,於4-5月份和9-10月份在枝幹部後一個幼蟲排糞孔處以80%敵敵畏乳油或40%殺螟松50倍液,用注液器注入蟲孔。或用藥棉蘸藥劑塞入蟲孔,殺幼蟲效果好。也可在初孵幼蟲尚未蛀入木質部之前,選用內吸性強的殺蟲劑40%氧化樂果100倍液或10%滅蟲精100倍液噴酒枝幹及產卵處。

2.黃刺蛾

生活史及習性:在碭山一年發生1-2代。發生l代時,成蟲於6月中旬出現,產卵於葉背,卵期7-10天;幼蟲於7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害,僅食葉肉。殘留葉脈,將葉片吃成網狀;幼蟲長大後,將葉片吃成缺刻,僅留葉柄及主脈。

防治方法:

①幼蟲期噴灑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或敵敵畏800-1000倍液,或青蟲菌800倍液,防治效果都比較好。

②將毒環綁於主幹分枝處,毒殺沿樹幹爬行下地的老熟幼蟲。

③可利用其趨光性,設燈誘殺,並可依此預測蟲情。

3.黑絨金龜

幼蟲取食無花果樹根,成蟲主要取食無花果嫩枝、新葉,喜群集暴食。

生活史及習性:一年發生l代,以成蟲在土壤內越冬。翌年春天土層解凍後成蟲開始上升,4月中下旬至5月初大量出土。取食嫩葉和芽,5月初至6月中旬為害盛期。6月產卵於5-10em的表土層內,卵期9天左右。6月中下旬開始出現新一代幼蟲。幼蟲取食幼根,至秋季3齡老熟幼蟲鑽入20- 30釐米深的地下做土室化蛹,蛹期l0天左右羽化,羽化出的成蟲不出土而進入越冬狀態。

防治方法:

①在成蟲盛發期,於5時左右無風情況下用楊(或柳)樹枝葉沾80%敵百蟲200倍液,每隔10-15米一束插於苗圃或新植幼樹地內誘殺成蟲,也可用50%久效磷50倍液浸泡楊(柳)樹枝10多個小時,每畝5把插於地下,誘殺成蟲。

②土壤處理。每畝50%辛硫磷200-250克加細土25-30千克,撒後淺鋤;50%辛硫磷乳油250克加水1000-1500千克,順壟澆灌;每畝2%甲基異柳磷粉劑2-3千克加土25-30千克順壟撒施,並淺鋤。

③樹體處理。在成蟲盛發期,可用80%敵百蟲8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25%可溼性西維因1000倍液噴霧樹體,效果都比較好。

④在成蟲發生期,利用其假死性,組織人力於傍晚搖動樹體將其振落捕殺。




視界大鵬


無花果如果發生疫黴病,應排除積水去除雜草,並採用波爾多液或代森猛鋅進行噴施;如果發生炭疽病,應摘除多餘枝葉,並用石硫合劑或退菌物進行噴防。

  (一)疫黴病

  無花果的葉片、新梢、枝條和果實都能感染此疫病。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發病,南方的梅雨季節易發病,發病時下部出現不規則的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嚴重時枯焦落葉;新梢發病後,呈黃褐色至暗褐色;病果潮溼時有白色黴層,迅速軟化、落地,遇乾旱天氣,易失水乾枯,掛於枝頭。

  該病是由疫黴病菌引起,病原菌隨病組織在土壤中越冬,無花果展葉時開始活動,降雨時土壤表層的病菌濺到下部葉片上,此為初步感染。一般6月底至7月,9月份有兩個發病高峰期,流行程度主要取決於這一時期的降雨情況及田間的溫溼度。雨水多,發病重;樹齡高,枝葉密,田間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如防治不利,土壤中此菌逐年增多,隨雨水沖刷逐漸擴散,種植年限越長,發病率越高。

  此種病害,主要由於高溫高溼造成,北方地區由於氣候原因,發病極少,即使發病也僅集中在夏季連續幾天持續降雨時,採用加強田間管理的方法即可避免防治。南方地區雨水頻繁,且氣候溫溼,此病害發病幾率高且程度較重,可採用藥劑防治。防治方法如下:

  1、田間管理

  無花果不同品種間疫病發生的情況相差懸殊,可在品種選擇上做些選擇。在種植時合理選擇種植密度,以果樹長成後,通風透光好為佳。對於已經建成的無花果園,可加強田間管理。適當提高定幹高度,不留過長的結果枝,儘量減少枝條下垂,主幹20釐米以內的分支全部去掉,減少病菌的侵染機會;適當去除葉片密度高處的葉片,提高果樹通風透光的條件。加強田間管理,即使排除積水、除草、清除病果。如有條件,可以用地膜對果園進行全園覆蓋,防治病菌隨雨水飛濺侵染植株。

  2、藥劑防治

  對於發病頻繁,發病較重的地區,根據各地情況選擇在6月初、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三個時間段開始噴藥保護,可選用1:2:200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或80%多菌靈500-600倍液,每隔7到10天噴一次,連噴3到5次。久雨初晴需及時噴施。

  (二)炭疽病

  果實近熟時受害,發病初期果面出現針頭大的淡褐色圓形病斑,以後病斑逐漸擴大,果肉軟腐,呈圓錐狀深入果肉,後期病斑下陷,表面呈現顏色深淺交錯的輪紋,直徑達到1-2釐米時,病斑中心產生凸起小顆粒,初為褐色,後變


墨翟農青年


無花果如果發生疫黴病,應排除積水去除雜草,並採用波爾多液或代森猛鋅進行噴施;如果發生炭疽病,應摘除多餘枝葉,並用石硫合劑或退菌物進行噴防。

  (一)疫黴病

  無花果的葉片、新梢、枝條和果實都能感染此疫病。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發病,南方的梅雨季節易發病,發病時下部出現不規則的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嚴重時枯焦落葉;新梢發病後,呈黃褐色至暗褐色;病果潮溼時有白色黴層,迅速軟化、落地,遇乾旱天氣,易失水乾枯,掛於枝頭。

  該病是由疫黴病菌引起,病原菌隨病組織在土壤中越冬,無花果展葉時開始活動,降雨時土壤表層的病菌濺到下部葉片上,此為初步感染。一般6月底至7月,9月份有兩個發病高峰期,流行程度主要取決於這一時期的降雨情況及田間的溫溼度。雨水多,發病重;樹齡高,枝葉密,田間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如防治不利,土壤中此菌逐年增多,隨雨水沖刷逐漸擴散,種植年限越長,發病率越高。

  此種病害,主要由於高溫高溼造成,北方地區由於氣候原因,發病極少,即使發病也僅集中在夏季連續幾天持續降雨時,採用加強田間管理的方法即可避免防治。南方地區雨水頻繁,且氣候溫溼,此病害發病幾率高且程度較重,可採用藥劑防治。防治方法如下:

  1、田間管理

  無花果不同品種間疫病發生的情況相差懸殊,可在品種選擇上做些選擇。在種植時合理選擇種植密度,以果樹長成後,通風透光好為佳。對於已經建成的無花果園,可加強田間管理。適當提高定幹高度,不留過長的結果枝,儘量減少枝條下垂,主幹20釐米以內的分支全部去掉,減少病菌的侵染機會;適當去除葉片密度高處的葉片,提高果樹通風透光的條件。加強田間管理,即使排除積水、除草、清除病果。如有條件,可以用地膜對果園進行全園覆蓋,防治病菌隨雨水飛濺侵染植株。

  2、藥劑防治

  對於發病頻繁,發病較重的地區,根據各地情況選擇在6月初、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三個時間段開始噴藥保護,可選用1:2:200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或80%多菌靈500-600倍液,每隔7到10天噴一次,連噴3到5次。久雨初晴需及時噴施。

  (二)炭疽病

  果實近熟時受害,發病初期果面出現針頭大的淡褐色圓形病斑,以後病斑逐漸擴大,果肉軟腐,呈圓錐狀深入果肉,後期病斑下陷,表面呈現顏色深淺交錯的輪紋,直徑達到1-2釐米時,病斑中心產生凸起小顆粒,初為褐色,後變為黑色,呈同心輪紋狀排列,逐漸向外發展,潮溼條件下有粉紅色粘液,發病嚴重時,病斑可擴大到半個或整個果面,果實軟腐,易脫落,或幹縮成僵果。

  該病害由真菌引起,在露地環境條件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果、小僵果、乾枯的小枝上越冬。次年6月前後,氣溫回升至20℃以上時,經雨水淋溼後,形成大量孢子,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孢子借風雨和昆蟲傳播,萌發侵染,病菌通過果皮角質層或皮孔、傷口侵入果肉,經過10—20天的潛育期便可出現病斑,此為初次侵染。有部分品種病菌侵入幼果後,直至果實開始成熟時才表現出症狀。一般7月上旬至中旬開始發病,8月上、中旬發病最多,遇到多雨天氣進入發病盛期,病果可不斷地釋放分生孢子,反覆進行再次侵染。生長季節不斷傳染,一直到晚秋。高溫、高溼、多雨情況下,發病重;地勢低窪、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樹冠鬱閉、通風不良、偏施氮肥、日灼、蟲害等均利於該病發生。樹勢強病輕,樹勢弱病重。

  該病害北方地區在夏季雨水較多的一段時期易發生,採用加強田間管理的方法即可預防,病害較重時需用藥劑防治,雨水減少天氣乾燥時病害會明顯減少;南方地區病害時間和程度明顯要高於北方地區,更要注意田間管理,發生病害是要及時治療,否則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病害會迅速蔓延。防治方法如下:

  1、田間管理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確定種植密度,保持土壤疏鬆通氣,注意排水。不定期摘除多餘的枝條和葉片,保持果園通風透光良好。生長季節即使剪出病果、病葉並集中銷燬。對於年年發病的果園,應特別注意在冬季清除小僵果、病枯枝等,即使刮除被病果沾染過的樹皮,減少感染源。

  2、藥劑防治

  春季萌芽前,用石硫合劑加0.5%五氯酚那液、或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灑果園。果樹發病後,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0.5:200倍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噴一次,共噴3-5次,如果病害不見控制,可多噴幾次。

  (三)葉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時病斑初期呈現淡褐色或深褐色,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成不規則多角形,直徑一般2到8毫米,發病後期病斑上產生少量黑色絨狀粒點。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落葉上越冬,第二年6月到7月溫溼度條件合適時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步侵染,孢子並隨風雨傳播。20℃以上是分生孢子開始萌芽,在葉背面萌發,產生芽管,由氣孔進入。一般8月初開始發病,9月份可引起大量落葉和落果。歡迎關注保定市無花果產業協會微信公眾號wuhuaguoxiehui。

  該病害的防治方法如下。加強果園的肥水管理,加強果樹樹形管理,去掉多餘枝條和葉片,去掉病葉並集中銷燬。改良土壤,增強樹勢,提高無花果果樹的抗病能力。在病害流行區,每七天一次噴施1:3:200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連噴3到5次。

  (四)枯枝病

  主要發生在主幹和主枝上。初期病部稍凹陷,課件米粒大小的膠點,逐漸出現紫紅色橢圓形凹陷病斑。以後膠點增多,並由黃白色漸變為褐色、棕色或黑色,膠量增大,病處組織腐爛溼潤,黃褐色,有酒糟味,深可達木質部。後期並部幹縮凹陷,表面密生黑色粒點,潮溼時湧出橘紅色絲狀孢子角。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樹幹病部組織中越冬。第二年4月份,產生孢子角,借風雨和昆蟲傳播,主要經傷口侵入,也可以由皮孔、葉痕侵入。4-5月發病嚴重,8-9月發病加深。凍害往往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原因,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肥力不足的果園,發病較重。

  該病害可通過以下方法防治。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及時檢查去除得病的枝幹,並消毒保護;病害嚴重的,要及時清除整株果樹。病枝病樹需集中銷燬。需要藥劑治療時,在發芽前,樹體噴石硫合劑,或噴施40%福美砷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保護樹幹。5-6月份,在噴2到3次1:2:200的波爾多液。

  (五)灰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後初期產生紅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清晰,以後變灰色,高溫多雨季節迅速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密集並互相聯合,使葉片呈現焦枯現象。該病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落葉中越冬,第二年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4月下旬至5月中旬開始在全國各地發生,高溫高溼環境病害發生嚴重,降雨多的地區或降雨多的年份病害較重。

  防治方法:

  加強水肥管理,多使用有機肥,適當增施磷肥、鉀肥,少用甚至不用氮肥。同時注意適度修剪,減少不必要的枝條和葉片,控制坐果數量,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及時清除病枝、病果,減少病原,秋後集中清園,銷燬病葉、落葉,消滅病原。

  發病前半個月左右,一般在4月上旬,噴1:2:300波爾多液,或0.5:0.5:1:200的鋅銅石灰液,或50%可溼性滅菌丹粉劑0.5千克加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六)果鏽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幼果及嫩枝。葉片5月上旬發病,發病初期葉片證明出現1毫米大小的黃綠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0.5到1釐米的橙黃色圓形病斑,邊緣紅色。其後葉片背面隆起,生出許多黃色毛狀物,內含大量果鏽病孢子;嫩枝受害後,病部橙黃色隆起,呈紡錘形。幼果發病後表面發生圓形病斑,有黃色變褐色,上生土黃色毛狀物,病果局部生長停滯,多成畸形。

  病菌以當年生菌絲體在檜柏病部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冬孢子角,吸水膨脹後萌發產生擔孢子,隨風傳播,落到無花果樹上,萌發後直接侵入,也可從氣孔侵入。一年一次侵染。病害的輕重與果園周圍檜柏的多少盒距離遠近有關係,在5公里範圍內,檜柏多則病害重,反之則輕。無花果萌芽、幼葉初展時,如遇多雨、多風及溫度適宜天氣,病害則重,反之則輕。

  此種病害是由周邊其他樹木傳播,故建園時不應選擇在周圍有檜柏的場地。如遇發病可在無花果萌芽至展葉的30天內開始噴藥保護。可用1:0.5:200倍波爾多液、或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0%萎鏽靈乳液200-400倍液、97%敵鏽鈉250倍液噴灑。一般3月初噴1次,以後隔半個月噴一次,連噴3-5次。

  (七)枯萎病

  該病發病時間為每年3月中旬到6月下旬,以苗圃地發生較為嚴重,病發時無花果葉片先端和插條基部常發生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大到整葉及全株,導致植株死亡。為預防發病,可用500倍液甲基託布津對土壤進行消毒,苗木生長期間每7天左右噴1次波爾多液;苗木發病後,可噴施1000倍液50%的退菌特或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效果良好。


動漫影視家


無花果樹一般病害很少但蛀心蟲病挺嚴重可用鐵絲伸入蛀孔,刺死蛀蟲。也可把鐵絲的尖端回彎成鉤形,將蟲體鉤出。或在蛀孔中塞入一團浸透了敵敵畏溶液的棉花球,把蛀孔口用黏土或凡士林等封閉,則蛀蟲可被殺死。對已有蛀心蟲蛀入的枝幹,可從蛀孔下70釐米左右連同蟲體一起剪去。


鄭阜陽


無花果如果發生疫黴病,應排除積水去除雜草,並採用波爾多液或代森猛鋅進行噴施;如果發生炭疽病,應摘除多餘枝葉,並用石硫合劑或退菌物進行噴防。

  (一)疫黴病

  無花果的葉片、新梢、枝條和果實都能感染此疫病。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發病,南方的梅雨季節易發病,發病時下部出現不規則的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嚴重時枯焦落葉;新梢發病後,呈黃褐色至暗褐色;病果潮溼時有白色黴層,迅速軟化、落地,遇乾旱天氣,易失水乾枯,掛於枝頭。

  該病是由疫黴病菌引起,病原菌隨病組織在土壤中越冬,無花果展葉時開始活動,降雨時土壤表層的病菌濺到下部葉片上,此為初步感染。一般6月底至7月,9月份有兩個發病高峰期,流行程度主要取決於這一時期的降雨情況及田間的溫溼度。雨水多,發病重;樹齡高,枝葉密,田間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如防治不利,土壤中此菌逐年增多,隨雨水沖刷逐漸擴散,種植年限越長,發病率越高。

  此種病害,主要由於高溫高溼造成,北方地區由於氣候原因,發病極少,即使發病也僅集中在夏季連續幾天持續降雨時,採用加強田間管理的方法即可避免防治。南方地區雨水頻繁,且氣候溫溼,此病害發病幾率高且程度較重,可採用藥劑防治。防治方法如下:

  1、田間管理

  無花果不同品種間疫病發生的情況相差懸殊,可在品種選擇上做些選擇。在種植時合理選擇種植密度,以果樹長成後,通風透光好為佳。對於已經建成的無花果園,可加強田間管理。適當提高定幹高度,不留過長的結果枝,儘量減少枝條下垂,主幹20釐米以內的分支全部去掉,減少病菌的侵染機會;適當去除葉片密度高處的葉片,提高果樹通風透光的條件。加強田間管理,即使排除積水、除草、清除病果。如有條件,可以用地膜對果園進行全園覆蓋,防治病菌隨雨水飛濺侵染植株。

  2、藥劑防治

  對於發病頻繁,發病較重的地區,根據各地情況選擇在6月初、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三個時間段開始噴藥保護,可選用1:2:200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或80%多菌靈500-600倍液,每隔7到10天噴一次,連噴3到5次。久雨初晴需及時噴施。

  (二)炭疽病

  果實近熟時受害,發病初期果面出現針頭大的淡褐色圓形病斑,以後病斑逐漸擴大,果肉軟腐,呈圓錐狀深入果肉,後期病斑下陷,表面呈現顏色深淺交錯的輪紋,直徑達到1-2釐米時,病斑中心產生凸起小顆粒,初為褐色,後變為黑色,呈同心輪紋狀排列,逐漸向外發展,潮溼條件下有粉紅色粘液,發病嚴重時,病斑可擴大到半個或整個果面,果實軟腐,易脫落,或幹縮成僵果。

  該病害由真菌引起,在露地環境條件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果、小僵果、乾枯的小枝上越冬。次年6月前後,氣溫回升至20℃以上時,經雨水淋溼後,形成大量孢子,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孢子借風雨和昆蟲傳播,萌發侵染,病菌通過果皮角質層或皮孔、傷口侵入果肉,經過10—20天的潛育期便可出現病斑,此為初次侵染。有部分品種病菌侵入幼果後,直至果實開始成熟時才表現出症狀。一般7月上旬至中旬開始發病,8月上、中旬發病最多,遇到多雨天氣進入發病盛期,病果可不斷地釋放分生孢子,反覆進行再次侵染。生長季節不斷傳染,一直到晚秋。高溫、高溼、多雨情況下,發病重;地勢低窪、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樹冠鬱閉、通風不良、偏施氮肥、日灼、蟲害等均利於該病發生。樹勢強病輕,樹勢弱病重。

  該病害北方地區在夏季雨水較多的一段時期易發生,採用加強田間管理的方法即可預防,病害較重時需用藥劑防治,雨水減少天氣乾燥時病害會明顯減少;南方地區病害時間和程度明顯要高於北方地區,更要注意田間管理,發生病害是要及時治療,否則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病害會迅速蔓延。防治方法如下:

  1、田間管理

  加強栽培管理,合理確定種植密度,保持土壤疏鬆通氣,注意排水。不定期摘除多餘的枝條和葉片,保持果園通風透光良好。生長季節即使剪出病果、病葉並集中銷燬。對於年年發病的果園,應特別注意在冬季清除小僵果、病枯枝等,即使刮除被病果沾染過的樹皮,減少感染源。

  2、藥劑防治

  春季萌芽前,用石硫合劑加0.5%五氯酚那液、或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灑果園。果樹發病後,用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0.5:200倍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噴一次,共噴3-5次,如果病害不見控制,可多噴幾次。

  (三)葉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時病斑初期呈現淡褐色或深褐色,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成不規則多角形,直徑一般2到8毫米,發病後期病斑上產生少量黑色絨狀粒點。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落葉上越冬,第二年6月到7月溫溼度條件合適時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步侵染,孢子並隨風雨傳播。20℃以上是分生孢子開始萌芽,在葉背面萌發,產生芽管,由氣孔進入。一般8月初開始發病,9月份可引起大量落葉和落果。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農旺農業者

  該病害的防治方法如下。加強果園的肥水管理,加強果樹樹形管理,去掉多餘枝條和葉片,去掉病葉並集中銷燬。改良土壤,增強樹勢,提高無花果果樹的抗病能力。在病害流行區,每七天一次噴施1:3:200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連噴3到5次。

  (四)枯枝病

  主要發生在主幹和主枝上。初期病部稍凹陷,課件米粒大小的膠點,逐漸出現紫紅色橢圓形凹陷病斑。以後膠點增多,並由黃白色漸變為褐色、棕色或黑色,膠量增大,病處組織腐爛溼潤,黃褐色,有酒糟味,深可達木質部。後期並部幹縮凹陷,表面密生黑色粒點,潮溼時湧出橘紅色絲狀孢子角。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樹幹病部組織中越冬。第二年4月份,產生孢子角,借風雨和昆蟲傳播,主要經傷口侵入,也可以由皮孔、葉痕侵入。4-5月發病嚴重,8-9月發病加深。凍害往往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原因,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肥力不足的果園,發病較重。

  該病害可通過以下方法防治。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及時檢查去除得病的枝幹,並消毒保護;病害嚴重的,要及時清除整株果樹。病枝病樹需集中銷燬。需要藥劑治療時,在發芽前,樹體噴石硫合劑,或噴施40%福美砷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保護樹幹。5-6月份,在噴2到3次1:2:200的波爾多液。

  (五)灰斑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後初期產生紅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清晰,以後變灰色,高溫多雨季節迅速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密集並互相聯合,使葉片呈現焦枯現象。該病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落葉中越冬,第二年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4月下旬至5月中旬開始在全國各地發生,高溫高溼環境病害發生嚴重,降雨多的地區或降雨多的年份病害較重。

  防治方法:

  加強水肥管理,多使用有機肥,適當增施磷肥、鉀肥,少用甚至不用氮肥。同時注意適度修剪,減少不必要的枝條和葉片,控制坐果數量,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及時清除病枝、病果,減少病原,秋後集中清園,銷燬病葉、落葉,消滅病原。

  發病前半個月左右,一般在4月上旬,噴1:2:300波爾多液,或0.5:0.5:1:200的鋅銅石灰液,或50%可溼性滅菌丹粉劑0.5千克加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六)果鏽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幼果及嫩枝。葉片5月上旬發病,發病初期葉片證明出現1毫米大小的黃綠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0.5到1釐米的橙黃色圓形病斑,邊緣紅色。其後葉片背面隆起,生出許多黃色毛狀物,內含大量果鏽病孢子;嫩枝受害後,病部橙黃色隆起,呈紡錘形。幼果發病後表面發生圓形病斑,有黃色變褐色,上生土黃色毛狀物,病果局部生長停滯,多成畸形。

  病菌以當年生菌絲體在檜柏病部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冬孢子角,吸水膨脹後萌發產生擔孢子,隨風傳播,落到無花果樹上,萌發後直接侵入,也可從氣孔侵入。一年一次侵染。病害的輕重與果園周圍檜柏的多少盒距離遠近有關係,在5公里範圍內,檜柏多則病害重,反之則輕。無花果萌芽、幼葉初展時,如遇多雨、多風及溫度適宜天氣,病害則重,反之則輕。

  此種病害是由周邊其他樹木傳播,故建園時不應選擇在周圍有檜柏的場地。如遇發病可在無花果萌芽至展葉的30天內開始噴藥保護。可用1:0.5:200倍波爾多液、或65%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0%萎鏽靈乳液200-400倍液、97%敵鏽鈉250倍液噴灑。一般3月初噴1次,以後隔半個月噴一次,連噴3-5次。

  (七)枯萎病

  該病發病時間為每年3月中旬到6月下旬,以苗圃地發生較為嚴重,病發時無花果葉片先端和插條基部常發生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大到整葉及全株,導致植株死亡。為預防發病,可用500倍液甲基託布津對土壤進行消毒,苗木生長期間每7天左右噴1次波爾多液;苗木發病後,可噴施1000倍液50%的退菌特或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效果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