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認為,領導=管理,似乎管理者就是領導者,領導過程就是管理過程,然而實際上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大。管理者和領導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你一定要分得清,這很重要!

“管理是管理事務,領導是領導人心。”

領導者:看透變化的趨勢,指出團隊組織應該前進的方向,並描繪出美好的願景,能夠激發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帶領團隊組織朝著描繪的美好願景前進。

管理者:制定目標,按照既定目標對團隊組織進行管理,帶領團隊組織實現目標。

然而,大多數企業頻於管理,而乏於領導。本文從五個方面區分一下管理與領導,供大家參考!

如果一位經理人員管理行為過多,而領導行為過少,就會發生:上下級的關係很緊張,而工作推進受阻,上級在與不在,下級的表現判若兩人。

如果一位經理人員領導行為過多,而管理行為過少,就會發生:常常用個人魅力和組織關係去管理團隊,出現“你好我好大家”的局面產生,甚至還會山頭或幫派林立。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1

兩個身份

一位經理人有兩個身份:一是管理者,二是領導者。

管理者注重效率,領導者注重效果。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確,領導者做正確之事。管理者發揮作用的基礎是職位權力(強制、懲罰、獎賞),領導者發揮作用的基礎是個人權力(對下級的關照關愛、個人專長、智慧、人格魅力)。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2

兩個循環

管理循環:計劃—實施—檢查—改善;

領導循環:願景—動員—展開—學習。

管理循環就是指PDCA,閉環管理。領導循環是通過願景來感召人、激勵人、鼓舞人,使人們能夠自動自發,並通過自主學習來推動工作進程。改善+學習,才是高質量完成任務的根本保障。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3

兩種行為

管理行為:關注計劃與預算,組織及配置人員,控制過程並解決問題;

領導行為:確定方向,整合利益相關者,激勵和鼓舞下級。

管理行為重在建立秩序,領導行為重在產生變革。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4

兩種認知

領導認知:外圓內方,領導者的主導行為是激勵追隨者意願、培養追隨者能力。領導者的變革邏輯是先有感受再推動變革。

管理認知:外方內方,管理者的主導行為是強化職責、執行制度。管理者的變革邏輯是先有理性分析再發動變革。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5

兩種實踐

管理行為,往往產生對立關係。管理行為組織化,是指在處理問題時,要依照企業標準而非個人好惡來做決策,避免下級把矛頭對準上級,認為是上級個人有意難為他。

領導行為,往往產生追隨關係。領導行為個性化,是指對下級的關心、愛護可以有自己的風格。管理行為都是相似的,而領導行為各有千秋。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清晰界定管理與領導,進而平衡好管理與領導的關係,經理人的工作就會張弛有度、遊刃有餘。下面這個圖非常重要,大家記得保存哦~

什麼叫領導?什麼叫管理


嚴要求才能打造出高品質團隊。


1

制度是絕情的,管理是無情的,執行是合情的

如果真的愛你的夥伴,就考核他,要求他,逼迫他成長,如果你礙於情面,低目標,低要求,養了一群小綿羊,這是對夥伴前途最大的傷害!

因為這隻會助長他們的貪婪、無知和懶惰。讓下級因為你而成長,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並具備了完善的品行,不斷的成長,就是上級對夥伴最偉大的愛!

2

帶領團隊,必須牢記這些

1.管理是盯出來的,技能是練出來的,辦法是想出來的,潛力是逼出來的,不逼員工,員工就平庸!

2.沒做好就是沒做好,沒有任何藉口。隨便找藉口,成功沒入口。

3.不是沒辦法,而是沒有用心想辦法。用心想辦法,一定有辦法,遲早而已。

4.結果不好,就是不好,執行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5.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

6.選擇重於努力,成敗在於選擇之間。過去的選擇決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選擇決定以後的日子。

7.執行力不講如果,只講結果。

8.思想的高度決定行動的高度,文化的高度決定企業的高度。

9.不要指望別人幫助你,要指望別人需要你。

10.請示問題不要帶著問題請示,要帶著方案請示。彙報工作不要評論性地彙報,而要陳述性的彙報。

11.敢於負責任,才能擔重任。簡單的才是有效的。

12.成功者常改變方法而不改變目標,失敗者常改變目標而不改變方法。

13.像老闆一樣當幹部,用老闆的標準要求自己,像經營事業一樣經營自己的崗位。慈愛是虛偽的,嚴肅的愛才是大愛!管理一定要嚴字當頭!

3

負能量,請滾出團隊!

在團隊裡,表面上一池靜水,暗地裡卻暗流湧動。其中"傳染"最快的不是那些鼓舞人心、積極向上的信息和能量,而是那些讓人消極、倦怠、心裡不爽的人和事。若你稍不留心,自己也可能捲入負面能量的漩渦,不僅影響正常工作,傷害人際關係,嚴重還可能因此丟了工作。謹記,遠離"負能量",才能獲得正能量,積極向上!

1、殺傷力最大、輻射面最廣——抱怨

團隊裡的"祥林嫂"可男可女,他們總愛數落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不滿,自憐自艾。工作中誰沒有壓力,成天抱怨咒罵,讓本來安心工作的人也容易被負面情緒困擾。抱怨是團隊中最易傳播,輻射最快最廣最具殺傷力的"負能量"。抱怨讓自己和他人陷入負面情緒中,消極怠工,一個人會傳染一個部門,一個部門會傳染整個公司。有時,為了"維穩",公司不得不"和諧"掉這樣的人。

2、最易動搖"軍心"——消極

“公司大概沒前途了吧!”“這樣下去怕是工資也發不出了吧!”辦公室裡,總是有人消極怠惰,對企業發展缺乏信心,患得患失。這種人的往往內心能量比較弱,而且行動力不高,總在瞻前顧後中蹉跎了時間和機會。員工消極的心理狀態對團隊氛圍非常不利,當大夥都在為目標奮力拼搏時,這類人會傳播出各種忐忑不安擾亂“軍心”,對於有攻堅任務的團隊來說,這種人的威脅極大。

3、最耐不住寂寞——浮躁

怕左右搖擺的人,也怕急於求成的人。社會夠浮躁了,每個人都急於得到一個“成功”,想要一夜暴富。在辦公室裡這種急於邀功,做事不踏實的人很容易破壞團隊的協作和平衡,也容易帶動其他人與他一樣“急行軍”,而少了腳踏實地的積累。不管是處於哪個發展階段的企業,此類人肯定都不會受到青睞。

4、最易演變成辦公室冷暴力——冷淡

團隊人際關係冷淡對團隊建設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表現為工作協作中有意不配合,疏遠同事,甚至有意給同事設置障礙等。冷淡的問題不及時處理就會演變成團隊“冷暴力”,導致整個團隊人際關係惡化,人心背離,缺乏戰鬥力,極大地影響團隊績效。不少人對辦公室裡的“冷暴力”倍受壓力,難以負荷就會選擇辭職離開,對公司來說,顯然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又一重要要原因。

5、最無力無能的表現——自卑

因為擔心在團隊得罪人,又擔心做錯事被上級批,所以做起事來總是畏畏縮縮,什麼重任都不敢承擔。這樣的人其實也不會受歡迎,在團隊協作中,大家更喜歡與自信、有擔當的人合作。而對於老闆來說,你的自卑在他看來很可能就是能力不足,往後必定難受重用。

6、最禁錮自身發展——妒忌

憑什麼這機會又給了他?他都主管了,還想怎麼樣啊?在這個只以成功論英雄的社會里,工作中的競爭常常變成了妒忌。別人的進步和優勢讓自己臉上無光,立馬心生恨意。競爭中必有強弱之分,但想要自己的綜合競爭力變強,就要從自身修煉開始,一味的敵視別人的進步和優勢,反而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對自身發展不利。

7、盲目追求面子——攀比

一個假愛馬仕包包,也可能在團隊裡引起一場明爭暗鬥。辦公室裡的女人們比包包,比名牌,男人們比車子,比手錶,甚至比“小三”。如果是工作中一決高下,倒有幾分積極的競爭意識,但只是攀比一些物質上的東西就毫無意義了。其實這些物質上的東西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看,都屬於外生涯範疇,盲目的攀比只會讓人忘了重視內生涯的提升和修煉,容易滋生浮躁情緒。

8、最易影響團隊人際和諧——多疑

“最近老闆沒吩咐什麼任務給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今天小李拿我開玩笑,是不是上次工作的事沒配合好,所以才故意整我?”……同事之間,上下屬之間缺乏信任,總懷疑對方的行為舉止另有目的。職場女性因心思細膩、對感情和周圍人際變化比較敏感,更容易患上“疑心病”。其實“疑心病”的根源在於工作壓力,個人注意調節工作節奏,做到張弛有度,避免猜疑變成偏執妄想影響了團隊的和諧和合作。

面對高壓的工作、堆積如山的事務、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競爭激烈的商業競技,職場人在工作著的每一分鐘裡都如同在戰鬥。如發現自己陷在“負能量”里長時間拔不出來,很有必要重新檢視你的職業定位,分析得失和利弊,對個人職業規劃進行微調,讓計劃跟上發展的步伐,才能讓自己遊刃有餘。如果是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這份工作,那麼就很有必要重新進行職業定位,重新梳理你的核心競爭力,找到新方向後再繼續前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