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了10公里 不代表就能跑馬拉松“跑馬”前你做過體檢嗎?

11月20日,西安國際馬拉松比賽落幕。由西安急救中心和26家醫院抽調670餘名醫務人員組成現場醫療保障隊伍,指定9家定點收治醫院和2家直升機救援定點醫院,構成一個完善的馬拉松醫療保障體系。

而在當天,全國多地共有近40場馬拉松比賽。“跑馬”帶來了挑戰極限後的樂趣,也同時帶來了遺憾與悲傷。據瞭解,荊州馬拉松比賽現場有好幾名選手先後倒下。其中一名50歲跑者在距半馬終點100米處倒地,在一分鐘內心臟除顫即顯示沒有生命體徵,送往醫院途中不幸去世。此外,在龍口馬拉松比賽中也有一名選手即將到達半馬終點時身體不適,被沿途志願者喊停,選手卻依然堅持,最終在20.5公里處倒下,經過搶救無效死亡。

《人民日報》評論稱,最近發生的這兩起選手猝死事件,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都發生在相比於全馬距離更短的半馬賽道上;二是選手都是在接近終點、勝利在望時突發意外,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這兩個共同點,並非只是一種巧合,而是揭開了馬拉松選手猝死悲劇的內在規律。

跑得了10公里 不代表就能跑馬拉松“跑馬”前你做過體檢嗎?

現象

許多人是“激情跑”

依靠熱情“衝到終點”

“很多人參加‘跑馬’是湊熱鬧,其實自己並不適合‘跑馬’。”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苟波表示,很多人參加比賽前從未跑到過半馬或全馬的距離,也有些人距離雖然達到了但沒有在競速形式下完成的經驗,這就和沒做過模擬卷直接高考一樣。所以,“跑馬”不能盲目參賽,“跑馬拉松前要有一定的訓練量,至少有一次半馬或全馬的奔跑距離,來知曉自己的體力承受量。”

據瞭解,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的最後3~5公里最容易出事,也是馬拉松猝死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大部分人跑到這裡,看到勝利在望就會“衝一把”,這樣最容易突破身體極限增加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2017年我第一次跑半馬,雖然平時也常常跑5km、10km,但是首屆西馬我跑到電視塔就已經胸口發悶,感覺到極限了。而此時距離終點曲江還有好幾公里。”西安市中醫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趙軍也是一名“跑友”,和記者分享自己的“跑馬”經歷時說,“當時支持著我跑下來的,是兩邊吶喊加油的人。我撐著‘面子’最後堅持下去了。”趙軍說,這次半馬全是衝下來的。很多“跑馬”參與者都是“激情跑”,依靠熱情“衝到終點”,這其實挺危險的。

在此後,趙軍又“衝”了三個半馬一個全馬,“後來我才發現跑馬拉松決不能靠‘衝’,我買了很多書籍,也向很多資深‘跑友’、醫生請教關於跑步的專業知識,才重新認識了‘跑馬’。”

跑得了10公里 不代表就能跑馬拉松“跑馬”前你做過體檢嗎?

錯誤

追求速度、過於用力

業餘愛好者容易發生意外

“半馬就是兩個10公里,我跑10公里用40分鐘,1.5小時內絕對跑完半馬。”類似的言論在“跑馬”報名階段流傳甚多。有些定期跑步運動者會陷入一個誤區——凡是猝死、猝倒的選手都是跑得太快的選手。而事實上,生死不是快慢決定的,而是身體機能決定的。“人的肌肉和關節所耐受的時間和距離是不同的且具有‘記憶力’。如果經常跑5km或者10km,身體就記住了這個極限,要翻倍突破的話就是在挑戰自己身體極限。跑5km、10km已經消耗了身體的體能,那剩下的距離不就只能靠衝了?”趙軍說。

業內人士指出,許多入門跑者都認為,半馬是全程馬拉松打了個5折,難度也相應打了5折,咬著牙是可以堅持下來的。趙軍多次強調,一定要經過專業的訓練才能“跑馬”。“知名馬拉松耐力選手陳盆濱之前說過,因為跑步姿勢不對,導致全身肌肉群用力過大,心臟過速,最終可能會導致猝死。”趙軍表示,除了心臟等基礎疾病外,業餘跑步愛好者容易發生意外,與步幅、步頻、追求速度、過於用力等也有一定關係。很多專業運動員用髖跑,而業餘運動員是用大腿和小腿跑,肌肉參與越多,跑步中力量就會越大,心跳自然也就更快。

跑得了10公里 不代表就能跑馬拉松“跑馬”前你做過體檢嗎?

疏漏

賽前未做心電圖檢查

不瞭解自己的心率情況

“參賽者應在參賽前做一個心電圖檢查,條件允許的話再做一個平板試驗也就是遞增負荷試驗,觀察心率到達180~200時心電圖是否正常,來看自己是否適合參加高強度體育訓練。”苟波說。“跑完步後出現心慌、胸悶、頭暈感覺,這時候你是否檢測過心率,可能你的跑步強度或跑量過大,已經對身體造成了高負荷。”心率可有效反映出你的身體狀態以及適應程度,通過對心率進行監測,跑者能夠較為直接地對自己的跑步訓練進行評估,瞭解自己的跑步強度與量是否足夠,或是否超出了身體正常承受範圍,以此來對自己的訓練計劃進行調整並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

正常人平靜時心率每分鐘為60~100次,在跑步過程中,心率會隨著速度改變而改變。“我們一般需要關注的是最大心率、安靜心率和儲備心率。”苟波介紹,最大心率是指人體在激烈運動狀況下每分鐘心跳次數的最大值,每個人的最大心率受年齡、健康、運動習慣等因素影響會不盡相同,超過最大心率就有可能發生意外。可以通過“220-年齡”這個公式計算一個基本的數值,但是準確的最大心率需要通過平板試驗等方式準確測量。

安靜心率是指早上剛起床時、尚未開始活動時測量到的心率。儲備心率是指心臟適應機體代謝的需要而增加心輸出力量的能力,簡單來說是從安靜心率到最大心率之間的提升空間。儲備心率越大能夠承受的運動負荷也就相應大,“專業的運動員一般安靜心率比普通人低,最大心率比普通人大。”苟波說。

對於跑友而言,不同心率實質是對應不同配速的跑步訓練,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需求按照不同配速所對應心率進行訓練,這樣才能全面提高你的跑步能力。

跑得了10公里 不代表就能跑馬拉松“跑馬”前你做過體檢嗎?

提醒

跑步愛好者要對關節做評估

一些基礎隱匿疾病也要關注

“年輕人關節條件好,不易受傷,而中老年人關節退化,也自然容易受傷。”趙軍說,臨床上經常有患者因跑步傷就診,所以跑步愛好者一定要對自己的關節做一個良好的評估和檢查,尤其是腿上有傷或者關節疼痛者,一定要做磁共振等檢查,以判斷關節半月板或者韌帶是否有傷。

此外,還有一些隱匿性的心臟疾病也容易發生猝死,所以日常查體也十分重要。苟波表示,城市馬拉松比賽更多的是倡導科學、合理、有計劃地運動。

跑得了10公里 不代表就能跑馬拉松“跑馬”前你做過體檢嗎?

華商報記者 王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