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文| 黎庶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國際巨星章子怡為了演繹她,放下身價,甘心出演只有六場戲的配角。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她是一嬌弱女子,卻偏偏八歲就開始唱戲養家。

姣好的容顏,婀娜的身段,有著唱旦角的先天優勢,卻偏偏唱了老生。

誰料想成就了一代女老生,成為餘派大師餘叔巖唯一的女弟子。

她寧願嫁給“真流氓”杜月笙,也堅決不吃梅蘭芳的回頭草。

她是誰?

她就是人稱“冬皇”的孟小冬。世人都說她悲情一世,卻不懂她的一生,活得有多"爽"。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活得認真

孟小冬出生於梨園世家。父親主攻文武老生。從小耳濡目染,孟小冬對戲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3歲的時候她就能夠把拿大頂玩得自如。

拿大頂就是倒立,雙腳立在城牆上。

8歲那年,父親在外演出突然中風摔倒,半身不遂。

為了謀生,父親讓孟小冬拜姨父仇月詳為師,學唱戲,賺錢養家。

還特意囑託仇月詳,孟小冬絕不能入旦行。

父親深知旦行唱戲生涯太短暫,養活不了自己,更怕她被高官虜去做妾,成為籠中鳥金絲雀。

在父親的參謀下,孟小冬拜姨父仇月祥為師唱了老生。

冥冥中,孟小冬就是為戲曲而生。

她自小學戲很較真,這也許與她的好強個性有關。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拜師前他們簽下契約,孟小冬必須給師傅家效勞三年,外加出師後三年演出費用上交師傅,這麼算來,孟小冬就要熬整整六年。

8歲的孟小冬每天要給師傅家幹活,晚上回到家要幫母親照料生病的父親,其餘的時間用來喊嗓、練氣、身段和口型、學曲。

每學一首曲子,唱腔臺詞不能達到完美,她就練二三十遍。

用姨夫仇月祥的話來說:“孟小冬天生就是唱戲的料。”

也許選擇唱老生看似是逼不得已的決定。卻成就了孟小冬,成就了一代知名女老生,成就了最終震驚所有人的梨園冬皇。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活得熱烈

十一歲時,孟小冬在六叔孟鴻茂的引薦下,與“新世界”劇場的經理見面。初次見面,經理上下打量了孟小冬一番,頓生疑慮。

他想:這位個子瘦小,稚氣未脫的纖弱女子,如何能夠勝任得了老生一角。

他語氣頓時懈怠的說:“既然來了,那就唱唱吧,平時練什麼曲子就唱什麼曲子吧。”

孟小冬點了點頭,她雖然年齡小,但是從八歲開始養家餬口的她,太能夠察言觀色。

她看得出對方的不屑。

她憋著勁唱了那首平時練的最熟的曲子《逍遙津》,戲講的是:漢獻帝與劉備裡應外合剷除曹操。

孟小冬在戲裡扮演的是漢獻帝劉協。

孟小冬唱完後,經理驚呆了,連連拍案叫絕,他沒想到這麼一位纖弱女子,竟然唱得這麼好。

在無錫這麼多年,都未曾有人把這個戲唱得這般好。

他立即眉開眼笑,走到仇月祥跟前,表示願意出比平時高的費用,請孟小冬去無錫演出。

就這樣,孟小冬緊張而又滿懷期待地,從上海遠赴無錫“新世界”劇場去演出。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宣傳張貼海報那幾天,還豔陽高照。

演出當天,天公卻不作美,電閃雷鳴,狂風大雨。

已經公告過的演出,不好臨時改期,只好半推半就進行。

師傅和戲班人員都擔心:下這麼大雨,肯定要冷場了。

孟小冬絲毫不受天氣影響,第一次登臺,她對喜歡站在臺上的感覺,她唱了最拿手的《逍遙津》,她全情投入的狀態,調動了全場觀眾的情緒,觀眾早已無視外面的雨聲。

場上只有“好,好……”的喝彩聲。

演出結束後,觀眾的掌聲久久不息,有意猶未盡之感。

劇場經理樂呵呵的說:“這是無錫戲曲界多年未曾有的罕見景況。”

孟小冬人生的第一場演出,就迎來了一個碰頭彩,這給了她莫大自信。

此後,去天津,去上海的演出,孟小冬去一座城,紅遍一座城。

11歲的女子,還在家玩過家家的時候,孟小冬就已經在“角兒”的路上努力奔跑了。她的人生夠熱烈。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活得真性情

孟小冬演出最大的特點是,她每去一個地方,合約只籤一年。

每當她畫上脂粉,穿上戎裝,她就是那些活躍在戲裡面的男子。

一年合同期滿,孟小冬會毅然離開,她覺得:如若每日隨波逐流的迎合觀眾的喜好,與那萬千庸俗的戲子有什麼區別?

當時京劇藝術主要集中在北京,如果不能在北京唱紅,就算紅遍哪座城,都有野路子之嫌。

所有的京劇演員,都渴望去北京搭班演出,都說:“情願在北數十吊一天,也不願意滬上數千元一日;蓋上海人三百口同聲說好,固不及北邊識者之一字也。”

言下之意是:得到北京戲迷的認可,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雖然孟小冬唱紅了大上海,但在北京,也是無名小卒。

孟小冬和戲班輾轉到北京。初到北京,她並沒有著急去登臺,而是先去拜師,矯正唱腔。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直到時機成熟後,她才在北京登臺。初次登臺,孟小冬就以一首《四郎探母》一炮而紅,頻繁演出、灌錄唱片。

據大風報報道:“冬皇一出,世上再無坤角。”

大風報的主編對孟小冬的唱腔特別佩服,所以將她奉為“冬皇”。一個在當時地位底下的戲子,能被奉為皇,那在當時也是破天荒的事情。

後來北平淪陷,中國第二大漢奸陳公博當時是汪精衛身邊的大紅人,他來北平,地方高官為他設宴款待,並傳召一眾名伶坤生前去唱戲陪酒。

孟小冬也未能倖免。

孟小冬當時就對邀請者提了三個要求:第一,只唱一段戲;第二,不陪酒;第三,唱完即走。

宴會席間,孟小冬果然只是匆匆去唱了一段戲,就離開了。

好多伶人都想借著這個機會攀附上權勢而不惜出賣色相,好為自己以後的演繹路走得順暢一些。孟小冬卻不,她說:“我是個戲子,打磨唱腔才是我的本職,憑本事吃飯,不想靠攀附任何權勢生存。”

孟小冬這樣的真性情,作為伶人,看似十分吃虧,但是堅守初心的執念,夠性情夠灑脫。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活得體面

在北京,初識梅蘭芳,他們有幸合作了《游龍戲鳳》曲目,顛鸞倒鳳的情節一時間傳為美談,大家都覺得孟小冬和梅蘭芳是天作之合。

於是在戲裡的愛情,被她們延伸到了戲外。

此時的梅蘭芳雖相貌俊美,風度翩翩,但已有兩房姨太太。

而孟小冬二十歲,正值妙齡,對於這樣的戀情,父親和師傅都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梅蘭芳根本就配不上孟小冬。為此師傅還憤袖離開北京。

而初嘗愛情滋味的孟小冬,只想和梅蘭芳認認真真的愛一場。

從戀愛到結婚,都是“秘密”進行,起初孟小冬以為梅蘭芳深情對她,給她另外在東城區購置了一所四合院,並命名“綴玉軒”。

為了梅蘭芳,孟小冬果斷離開熱愛的戲劇舞臺,住進了深深庭院。

只為那句要多痴有多痴的:“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正當孟小冬憧憬她和梅蘭芳的美好未來時, 有兩件事,徹底粉碎了孟小冬的愛情。

第一件事是1927年9月14日的血案,事情的原尾是:

孟小冬的暗戀者王惟琛,聽說孟小冬和梅蘭芳結婚,心有不甘,企圖報復。

牽連梅蘭芳的朋友張漢舉被王惟琛一時緊張槍走火打死,王惟琛也被警察當場打死。

這件血案,加之社會輿論,不可避免的給梅孟關係蒙上了陰影。

此事件後,梅蘭芳有意疏遠孟小冬,再少去“綴玉軒”。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孟小冬這才明白,男女相愛不是一切,麻煩、壓力、困擾,也會導致兩人感情疏離。

第二件事是戴孝風波

梅蘭芳的祖太太去世,孟小冬硬著頭皮回來戴孝,卻被以沒有資格攔在了門外,跟梅蘭芳在外躲躲藏藏過了那麼久,不敢將關係公開,原來在梅宅連個名份也沒有。

識破了梅蘭芳的真面目,於是孟小冬放下狠話:“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愛的用心,分也要分得體面。

她在《大公報》刊登啟事:

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語言中沒有刻意洗白自己,也沒有怨懟梅蘭芳之意。

她決絕離開,不僅離開了梅家,還離開了北平。

既然情斷,何必藕斷絲連,互不打擾,彼此安好。愛的深情,分得體面。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活得真誠

離婚後,她一度痛不欲生,她去了寺院,每天吃齋唸佛,並準備出家。在親人朋友的勸說下,她才走出寺院,回到上海。重新振作後的她“餘門立雪”,拜拒收女弟子的餘叔巖為師,繼續精進唱腔。

孟小冬拜師之前曾有人介紹上海一票友拜餘叔巖為師,被餘一口回絕。介紹人走後,餘叔巖對身旁的朋友說:“有些人教也是白教,徒費心力。”

朋友問:“當今之世,誰比較好呢?”餘叔巖回答說:“目前內外行中,接近我的戲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餘叔巖的女兒曾回憶說:“孟小冬入餘門學戲五載,準時而來,準時而去,學戲很勤奮,也非常努力。”

孟小冬是餘叔巖所有弟子裡,餘叔巖最得意的一位。

不止是唱戲的功力,孟小冬對人很真誠,每次來學戲,她都要行一遍師徒鞠躬禮。

後來餘叔巖病死,孟小冬特地來守孝,全程幫忙操辦師傅的葬禮。

遷居香港期間,她專門收徒,傳授餘派唱腔。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活得隨性

四十三歲時,孟小冬決定嫁給六十三歲而且病入膏肓的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拍婚紗照時,杜月笙拄著柺杖站不穩,只能坐在椅子上。

親人朋友反對聲一片,孟小冬執意要嫁。

原因很簡單:杜月笙對她的有情有義,她都記在心裡。在梅孟之戀鬧得沸沸揚揚,孟小冬主動離婚,淨身出戶,人生最失意的時候,是杜月笙幫她走出來。在上海動盪不安的時候,是杜月笙帶著她遷居香港。

這個有情有義的男人救她於水火之中,於情於理她也應該不負。

一個臥病在床,一個侍奉湯藥,英雄末路,美人遲暮,是上海“皇帝”和梨園“冬皇”的真實寫照。

兩個“同病相憐”的人,互相溫暖,承受著痛苦的時候,也享受著愛情。

時常杜月笙坐在輪椅上,孟小冬坐在旁邊用上海話講笑話逗杜月笙開心。

孟小冬幾乎不管家事,只照顧生病的杜月笙。在杜月笙的臨終壽宴上,孟小冬獻上畢生心血的曲目後,從此息影。

時常孟小冬唏噓,梅蘭芳是讓她歷劫的,杜月笙是幫她渡劫的。

孟小冬就是這樣,自己的主自己做,活得隨性自我,以歡喜心過生活。


章子怡:降片酬、當配角,我也要演她


孟小冬的一生看似有憾,其實無憾。她的故事也會駐留在歷史的長河裡,任後人評說。

各種文學著作中對孟小冬的評價總是:孤寂的一生,飄零的一生,印證了“自古紅顏多薄命”。有關她的所有生平傳記裡都說她悲情一世。

其實,大家都看到了她生活的表象,卻沒看懂她爽快的內心。

孟小冬告訴我們:人不是活給別人看,要活得心裡舒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