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新龍祥


1.瞭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

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於需要,需要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源泉。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法瞭解學生的學習需要,通過採取一些強化和訓練手段使學習的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學習需要。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通過立志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啟發學生自覺、勤奮的學習。尤其對於小學階段的同學來說,成就動機訓練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一種主觀判斷,它與個體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關係。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應該從培養正確的自我概念入手。方法包括:(1)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2)為學生樹立成功的榜樣。這些良好的習慣要從娃娃抓起,小學的數學課堂就是一個很好的初始環境。

4.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相信成功與努力之間有必然的聯繫,小學的孩子就不容易表現出消極行為,不容易產生無力感,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訓練學生的步驟如下:(1)瞭解學生的歸因傾向;(2)讓學生進行某種活動,並取得成功體驗;(3)讓學生對自己的成敗進行歸因;(4)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歸因。

5.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的發展經歷了有趣、樂趣和志趣的逐步深化過程。關於學習興趣的培養具體參見本模塊第九章第三節“學生的興趣與教育”。一般說來,學生容易對下列情況發生興趣:(1)對過去經歷過並獲得成功結果的事情容易發生興趣;(2)對抱有成功希望的事情容易發生興趣;(3)對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動容易產生興趣;(4)對新穎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

6.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有的學生對學習持冷漠態度,甚至有厭學情緒。但他們很多在體育運動、課外興趣小組、文娛表演等活動中具有相當高的積極性和濃厚的興趣,引導學生把這些積極因素與學習聯繫起來,轉化為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這是培養學習動機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