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山水畫用筆有“三忌”

從古至今,中國畫的運筆方法就十分的講究,累積了許多豐富的經驗,如“五筆”之說。“五筆”則為“平、圓、留、重、變。”

  • 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
  • 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
  • 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疾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狂野,要“如屋漏痕”。
  • 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像“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
  • 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

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


你知道嗎,山水畫用筆有“三忌”


山水畫的線條提倡的是: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

枯而能潤:上乘用筆應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妙。“太溼則無筆,太枯則無墨”,所以,必須學會運用枯、潤這一對矛盾,使一對矛盾統一起來。那麼這種筆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呢?李可染先生說得非常清楚:“筆內含水不要太多,這樣運筆則蒼;行筆澀重有力,就能把水分擠出來,這樣運筆則潤。”

你知道嗎,山水畫用筆有“三忌”


剛柔相濟是指筆線形式要達到既不柔弱又不剛直的完美境界。剛和柔,又是用筆上的一對矛盾。不會運用這對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剛”,就是失之“柔”。著名畫家黃賓虹、李可染、陸儼少先生把剛柔這對矛盾處理得非常的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陸儼少的畫中,山石的勾勒,樹、苔的點擢,蒼勁雄健,勢挾雷霆風雨;而云、水的筆線則輕盈純淨、婀娜多姿。剛柔相濟,產生極強的形式美的藝術魅力。

你知道嗎,山水畫用筆有“三忌”


有質有韻是指“肉骨”與形式的統一,內容與外在的和諧。質,是客觀物象的形體實質。在繪畫上,無論畫得多好的線條,如果脫離了要表現的對象,就成為沒有價值的筆墨遊戲了。韻,是線條運動的韻味、韻律、節奏。


你知道嗎,山水畫用筆有“三忌”


“畫是無聲的音樂”,是指好的畫之一筆一劃就像一個個動人的音符,組成了一支美妙的樂曲。有質是對描繪的客觀對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備;有韻是指通過客觀對象以表達主觀的精神,即能傳神寫意。中國畫要求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畫畢生追求的藝術境地。


你知道嗎,山水畫用筆有“三忌”


用筆有“三忌”,宋代韓純全《山水純全集》中提出:“用筆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所謂“板”,是指沒有腕力,用筆不靈活,畫出來的筆線平扁,沒有圓渾的立體感;所謂“刻”,是說筆畫過於顯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沒有生氣;所謂“結”,是指落筆僵滯,欲行不行,當散不散,筆線不流暢。用筆犯了這三個毛病,就談不上線條的美感。另外,還有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皆是也。中國畫家歷來就有“書畫同源”、“書法通於畫法”的理論。


你知道嗎,山水畫用筆有“三忌”


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辦法就是練習書法,篆、行、草等都練一點,才能掌握各種用筆的技巧。要克服毛病,一要增強腕力,做到“筆為我使”。二要順應自然,不矯揉造作。三要在行筆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版 權 聲 明

文章/源自網絡,插圖/院內收藏,

互聯網注重資源共享,

如果您對書畫藝術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歡迎投稿,一經採用不但可以獲得50到100元的稿費還將會登上本院各大平臺。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關注微信公眾號“北京市中藝燕京書畫院”獲取更多書畫資訊和更可參與本院各種活動福利!

你知道嗎,山水畫用筆有“三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