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調整,是照片後期的三個重要步驟。它們容易混淆,但各自效果卻並不相同。本文會幫大家從原理上理清他們的區別。

1

對比度

對比度是指的畫面的明暗反差程度。增加對比度,畫面中亮的地方會更亮,暗的地方會更暗,明暗反差增強。

為了更好的解釋對比度、清晰度和銳度的區別,我會使用下面一張放大20倍的紋理邊緣為例子。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下圖就是增加對比度的結果。增加對比度之後,原來的兩個物體反差擴大。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對比度是對全局作用的,對照片整體的明暗有較大影響。比如下面這張照片: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對比度增加之後,照片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一下子反差就拉開了。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2

清晰度

在Photoshop以及眾多軟件中,都提供了清晰度的調整工具。

當我們增加照片的清晰度,靠近邊緣較暗的一側會變得更暗,靠近邊緣較亮的一側會變得更亮,但這種亮度對比的變化只侷限在邊緣周圍的部分。

清晰度相當於讓邊緣亮的一邊加上一根白色漸變條,暗的一邊加上一根黑色漸變條,從而讓物體輪廓和細節紋理更加清晰。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因此增加清晰度,只會增加邊緣附近的反差,讓物體輪廓更清晰。對照片整體的對比度,影響沒有對比度滑塊那麼大。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由於清晰度相當於讓邊緣亮的一邊加上一根白條,暗的一邊加上一根黑條,所以調整清晰度滑塊時一定要注意幅度,不然照片中會出現可怕的Halo(暈影)現象。比如下圖,狂增清晰度後山體交界處出現極不自然的白邊和黑邊。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另外清晰度比較適合結合蒙版、漸變濾鏡、徑向濾鏡等等,只對畫面中的局部應用,否則全圖中會加入過量的黑色細節,黑色細節一多就會顯得非常髒。

比如下圖,全局提高清晰度,畫面顯得比較髒。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使用蒙版讓增加清晰度的圖層,只在前景區域顯示。也就是我們只增加了照片前景石頭、冰面的清晰度。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局部增加清晰度之後,前景冰面質感大大提升,但照片整體又不會顯得很髒。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3

銳化程度

銳化類似清晰度,只作用於物體的邊緣,但原理有所不同。銳化主要是通過在邊緣兩側,增加黑白相間的高對比線條“隔離帶”,讓邊緣看起來更加突出銳利。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Adobe Camera Raw中,銳化工具在第三個面板 - 細節面板。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無論哪種軟件,細節面板中的銳化工具,都有四個滑塊:數量、半徑、細節和蒙板。他們恰好對應了銳化中存在的三大問題。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以上面這張銳化過度的照片為例,三個問題分別是:

1)葉片邊緣銳化強度過大,顯得很假。而銳化強度,是由“數量”滑塊決定的。

2)葉片邊緣出現了明顯的白邊和黑邊,這是因為銳化作用的區域過大,本應很細微的邊緣對比,一下子成了一大條白色和黑色色塊。銳化區域,是由“半徑”滑塊控制。

3)水面內部本來不是邊緣的區域也被銳化了,一下子多了很多噪點。而識別哪些是邊緣,哪些不是邊緣,由“細節”和“蒙板”滑塊控制。

銳化數量

銳化數量決定了銳化的強度,也就是邊緣的對比度,以及邊緣和物體的隔離程度。下面是ACR默認的25數量時,邊緣的銳化情況。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一旦把銳化數量提高到150,不僅邊緣深淺兩種顏色的反差更大,而且還出現了多條“隔離帶”,讓邊緣更明顯了。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在具體的照片中,我們需要根據物體的特點決定銳化數量,比如人物照片可能20、30就夠了,而建築雕塑這類超過100也不覺得過。怎麼觀察呢,第一步,把照片放大到100%甚至更大,這樣才能清楚的看到銳化效果。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第二步,拖動數量滑塊,直到物體的邊緣和細節凸顯出來。(拖動數量滑塊的時候,同時按住Alt鍵,可以把照片由彩色變成黑白,更加方便觀察)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銳化半徑

銳化半徑決定了銳化作用的區域,半徑越大,邊緣會有更多區域成為反差隔離帶。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半徑設為默認的1.0時,邊緣被銳化的區域只有3個像素。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當半徑增加到3.0時,邊緣8-9個像素到區域都產生了銳化效果。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半徑太大,物體邊緣會有黑邊白邊的出現,看起來有點恐怖。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記住在細節面板中,鍵盤上的Alt鍵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按鍵。在調整半徑時,按住Alt鍵,可以看到物體邊緣銳化的作用效果。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按住Alt鍵,半徑過大時,會有比較明顯的黑白線條出現。一般照片,銳化半徑都保持在默認的1或者更低,極少有超過1.5的情況。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銳化細節

銳化細節就像“細節”字面本身提示的那樣,這個滑塊決定了多大反差的邊緣才會被銳化。

當細節值很小時,表示我們不需要多少細節,只有很大很明顯的邊緣才會被銳化。當細節值很大時,表示我們需要很多細節,即使微小反差的邊緣也會被銳化。

同樣調整細節的同時按住Alt鍵,會顯示出一箇中灰色圖像,圖像中50%灰的區域是不被銳化影響的細節,更深更淺的部分則是會被銳化的細節。比如這張建築照片,按住Alt鍵同時細節滑到0,只有輪廓清晰的建築邊緣顯示了出來。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如果我把細節值提高到26,一些更小的邊緣也會被銳化。比如箭頭所指的建築牆體的花紋,在細節為0時被直接忽略了,在細節26時則會被銳化。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如果我進一步把細節提高到100,圖像中大大小小的各種細微邊緣都會被銳化,甚至純色天空中的噪點也會被銳化,這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一般來說,默認的25是一個對大部分照片適用的值。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蒙板

細節是一個加法,細節值越大,越細微的邊緣也會被銳化。而蒙板則是一個減法,它會識別出照片中類似天空、水面、皮膚等大片純色區域,讓銳化不作用於這些區域。蒙板是銳化工具中,重要程度最高的一個滑塊,它讓我們實現了局部銳化。

蒙板為0的時候,大片天空也被銳化,本來應該純藍一片的天空卻出現了許多顆粒。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同樣按住Alt鍵時移動蒙板滑塊,圖像中會顯示出蒙板的作用情況,黑色表示完全不會被銳化,白色表示該部分會被銳化。蒙板提高到25,天空中仍然有大量白色線條,那些地方會被銳化,不好!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蒙板直接升到100,天空中一片黑色,說明天空完全不會被銳化。不過這個時候建築內部也是大片黑色,該被銳化的牆體細節沒有銳化,蒙板拉的過了!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對這張圖而言,蒙板值在60左右時比較平衡。天空幾乎一片黑色,不會被銳化。同時建築中的紋理仍然是白色蒙板,會被銳化。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再來看看蒙板為0和蒙板為60時,天空的“顆粒噪點”情況。左邊是蒙板為0,右邊蒙板拉到了60,保護純色區域的效果立竿見影。

一文讀懂清晰度、對比度和銳化程度的區別

思考題:

超大半徑的銳化(比如銳化半徑20個像素以上),其實際效果和提升清晰度非常相似,你能理解為什麼嗎?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圖文來源:WC Thomas看看世界(ID thomaskksj)

環球旅行攝影師、數碼後期專家托馬斯的公眾號。 每週一篇精品教程,讓攝影不再難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