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蘭陵縣

千年古縣~蘭陵縣

千年古縣~蘭陵縣

千年古縣~蘭陵縣

千年古縣~蘭陵縣

蘭陵縣位於山東省南部,與江蘇省邳州市相鄰,總面積17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1.7萬畝,山區和平原各佔一半。轄15個鄉鎮、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3個社區、600個行政村,143.67萬人。東經117°41"——118°18",北緯34°37′——35°06"之間。地處魯西南,東與臨沂市羅莊區及郯城縣接壤;東南部的莊塢、長城、磨山與郯城縣相連;南部的南橋鎮、蘭陵鎮、長城鎮與江蘇省邳州市毗鄰;西部的下村、魯城、新興、蘭陵與棗莊為鄰;北部的下村、車輞、大仲村與費縣交界;東北部的礦坑、仲村、神山與羅莊區相依。蘭陵縣人民政府駐縣城駐地蘭陵路東段,電話區號0539,郵政編碼277700,至首都北京592千米,至省會濟南225千米,至臨沂42千米,至費縣52.5千米,至棗莊52千米,至徐州127千米,至邳州62千米,至郯城50千米。位於東經117°41"——118°18",北緯34°37′——35°06"之間。地處魯西南,東與臨沂市羅莊區及郯城縣接壤;東南部的莊塢、長城、磨山與郯城縣相連;南部的南橋鎮、蘭陵鎮、長城鎮與江蘇省邳州市毗鄰;西部的下村、魯城、新興、蘭陵與棗莊為鄰;北部的下村、車輞、大仲村與費縣交界;東北部的礦坑、仲村、神山與羅莊區相依。蘭陵縣人民政府駐縣城駐地蘭陵路東段,電話區號0539,郵政編碼277700,至首都北京592千米,至省會濟南225千米,至臨沂42千米,至費縣52.5千米,至棗莊52千米,至徐州127千米,至邳州62千米,至郯城50千米。

蘭陵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學大師荀子曾兩度出任蘭陵令,李白曾在此留下千古名句《客中行》,見諸史冊的還有季文子、左丘明、匡衡、蕭望之、鮑照、蕭道成、何遜、王思玷等,千百年後仍為世人讚頌。

蘭陵是革命老區,為新中國成立做出了無私奉獻。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粟裕、陳光、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裡工作、戰鬥過。1933年黨在我縣領導了著名的“蒼山暴動”;八路軍115師東進後,在山東開創的第一個抗日革命根據地就在蘭陵的抱犢山區;在著名的魯南戰役中,華東野戰軍在蘭陵境內的糖稀湖殲滅了國民黨26師及第一快速縱隊。革命戰爭年代,僅有40萬人的蘭陵,就有8萬人參軍參戰,20萬人次擁軍支前。

蘭陵自然條件優越,農產品資源豐富,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中國大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和“山東南菜園”。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礦石、石膏、石灰岩等20多種。以農產品加工、礦產品加工、建材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市場流通繁榮活躍。

蘭陵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地處日照港、連雲港腹地,接受產業輻射有著較好的條件。距臨沂飛機場、臨沂火車站40公里,距日照港130公里、連雲港170公里,距兗石鐵路、津浦鐵路、隴海鐵路均不足1小時路程。京滬高速、臨棗高速、臨棗鐵路、206國道等多條幹線穿境而過,省道、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蘭陵名勝古蹟、旅遊景觀眾多。全縣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有21處,為臨沂市文化古蹟最多縣。蘭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酒都”,蘭陵美酒可追溯到殷商時代。全縣有大小山峰611座,境內的抱犢崮海拔580米,為沂蒙七十二崮之一,系魯南第一峰,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文峰山海拔234米,古松參天,巨石嶙峋,風景秀麗,素有“魯南小泰山”美稱,“文峰積雪”為古沂蒙八大景之一。縣內古蹟眾多,荀子古墓、蕭望之墓、鄫國故城、柞國故城、摩崖石刻、漢墓群等都已成為遊覽勝地。

【地形】蘭陵縣地處魯南低山丘陵南緣,海拔高程40至580米。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次降低,依次是低山、丘陵、平原、窪地。低山多分佈於西北部的魯城、下村、車輞等鄉鎮,面積3.5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19.6%。丘陵多分佈於低山平原之間,面積3.37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18.4%。平原多為東、西泇河、汶河及沂河沖積、分洪而成,面積11.2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62%。

【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區域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季漫長乾冷,雨雪稀少;春季風大空氣乾燥,易發生春旱;夏季高溫多溼,雨水集中,災害性天氣較多;秋季常受乾旱或連陰雨天氣的威脅。年平均氣溫13.5度,極端最低氣溫-24.9度(1969年02月06日);7月平均氣溫26.5度,極端最高氣溫40.7度(2002年07月15日)。最低月均氣溫-3.5(196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8.4度(1994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7.4度,最大日較差 24.9 度(1996年2月13日)。無霜期年平均209天,最長達253天,最短12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86.3小時,年總輻射 千卡/平方釐米。0度以上持續期235天(一般為3月25日~11月16日)。年平均降水量83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82 天,最多達115天(2003年),最少為 61天(1996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319.9 毫米(1970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26.2 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7 月最多。

【水文】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中運河水系,其中吳坦河流域面積483.27平方千米,佔24.5%;西泇河流域面積640平方千米,佔32.5%;陶溝河流域面積129.74平方千米,佔6.6%;運女河流域41.17平方千米,佔2.2%;汶河流域面積164.1平方千米,佔8.3%;白家溝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佔2.5%;燕子河流域面積311.5平方千米,佔15.8%;小涑河流域面積72平方千米,佔3.6%;武河流域面積19.73平方千米,佔1.1%;邳蒼分洪道流域面積57.8平方千米,佔2.9%。主要河道只有四級河吳坦河、西泇河、陶溝河、汶河、燕子河等5條,總長178.7千米。河流總長度479.25千米。河網密度0.25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6.1億立方米。境內最大河流為西泇河,從費縣馬莊鎮至江蘇省邳州市四戶鎮流經境內下村鄉、尚巖鎮、向城鎮、新興鎮、蘭陵鎮,長39千米,流域面積6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5條,分別是下村河、峰下溝、水溝、陽明河、黃山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25種,包括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13種、稀土礦產1種、水氣礦產2種,其中鐵、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為優勢資源。金屬礦產中鐵礦主要分佈在魯城、尚巖、新興、蘭陵等鄉鎮,資源總量約10億噸,礦石全鐵平均品位為32%。黃金主要分佈在下村鄉龍寶山、金嶺鎮曬錢埠村和蓮子汪村等地區。鋁土礦主要分佈在車輞、礦坑等鄉鎮。銅礦主要分佈在金嶺鎮太平莊村及蓮子汪村等地區。鉛主要分佈在車輞鎮。鎢多以伴生礦物出現,主要分佈在金嶺鎮蓮子汪村、下村鄉龍寶山等地區。鉬礦主要分佈在金嶺鎮英沂官莊村東南500米處。銀礦未發現單獨銀礦床,僅在車輞鎮銅鉛礦區、下村鄉龍寶山一帶有銀礦化顯示。

非金屬礦產中石膏主要分佈在蘭陵鎮南部,礦層分佈穩定,呈多層分佈,單層厚度個別達25米,已探明資源儲量11.26億噸,礦石平均品位為60%。石英砂岩主要分佈在魯城、新興、尚巖等鄉鎮,資源總量約3億噸,礦石品位平均為98.3%。石灰岩主要分佈在縣境西北部,礦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白雲岩主要分佈在下村、車輞、礦坑等鄉鎮。大理岩主要分佈於在縣境西北部山區,地表露頭僅見於金嶺鎮曬錢埠村、下村鄉龍寶山前等地區。石榴子石主要分佈在金嶺鎮曬錢埠村西、下村鄉吳家溝村西及金嶺鎮蓮子汪村等地區。蛭石主要分佈在新興鎮小青山西側。重晶石主要分佈在下村鄉上村、龍寶山等地區。海綠石主要分佈在魯城、新興、尚巖等鎮。頁岩、粘土礦在境內分佈廣泛。

水氣礦產主要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多年平均資源量為3.2億立方米,屬重碳酸鹽鈣型水,PH值在7.1~9.0之間,屬弱鹼性,個別在6.0~7.0之間,屬弱酸性。總礦化度在0.2~0.5克/升之間,屬淡水,可供人畜飲用及工農業利用。縣域內礦泉水資源較豐富,其中蘭陵地區1處礦泉水資源通過山東省天然礦泉水測試中心鑑定,屬鋰、鍶型礦泉水,已作為飲用礦泉水和釀酒用水。

【歷史沿革】夏代王杼在位五年(公元前2053年),封曲烈為鄫,有向(今向城)、次室(今蘭陵)諸邑。

公元前567年,鄫國為莒國所滅,後莒國被魯國滅,鄫地為魯國所轄,魯國設有向、次室、鄫(今車輞)諸邑。

公元前487年蘭陵為吳國屬地。

公元前468年蘭陵為越國屬地。

公元前261年楚國佔領蘭陵,置蘭陵縣。直至公元前221年,縣境分屬蘭陵、襄賁2縣。

秦統一後,縣境分屬東海郡之繒、蘭陵、襄賁3縣。

西漢時屬徐州東海郡之繒縣、蘭陵、襄賁3縣。

東漢時屬琅琊國之繒縣及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縣。

三國時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繒3縣。

公元291年蘭陵郡從東海郡中析置,蒼山縣境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國之繒縣、東海郡之襄賁縣。

南朝劉宋時,蒼山縣境分屬琅琊郡之即丘縣、費縣和東海郡之襄賁縣。

北魏時,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郡之即丘縣、郯郡之郯縣。

隋時,分屬臨沂縣、蘭陵縣。

唐初,分屬臨沂、蘭陵、繒縣。唐貞觀元年(627年),縣境分屬河南道沂州之臨沂縣、丞縣。

宋代屬京東東路臨沂縣、丞縣。

金時屬山東東路臨沂縣、山東西路邳州蘭陵縣。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嶧州和沂州臨沂縣。

明清兩代分屬沂州府蘭山縣、費縣、郯城縣。

民國二年府製取消,復設臨沂縣,縣境分屬臨沂縣六、七、八區,郯城縣四、五區,費縣二、七區。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大爐村人萬春圃等於1937年11月10日,在尚巖鄉溝西村召開有臨沂縣、郯城縣、費縣、嶧縣(以下簡稱“臨郯費嶧”)四縣代表參加的抗日聯席會議,協商成立臨郯費嶧4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

1939年2月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在車輞召開會議進行改組,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合辦事處。

1940年3月臨沂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莊塢成立。

1941年3月28日,臨郯費嶧四縣邊聯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在萬村召開,成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政府,簡稱“邊聯縣”。

1943年春,中共魯南區委決定建立蘭陵辦事處,次年3月改稱蘭陵縣。

1944年春,邊聯縣改稱趙鎛縣。

1945年10月蘭陵縣撤銷,其部分轄區歸屬趙鎛縣。

1945年底,蒼山縣境只趙鎛縣1個建制。

1947年春,將趙鎛縣東半部析出置縣,為紀念193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蒼山暴動”,取名蒼山縣。

1948年重建蘭陵縣。

1950年5月11日撤銷趙鎛縣,其轄區大部分併入蒼山縣。

1953年撤銷蘭陵縣,其轄區部分併入蒼山縣。

新中國誕生後,蒼山縣隸屬臨沂地區。

1994年臨沂地區改置為地級臨沂市,蒼山縣隸屬臨沂市。

2001年1月5日,蒼山縣由14個鎮、14個鄉調整為14個鎮、7個鄉。

2009年9月21日,撤銷蒼山縣卞莊鎮,設立卞莊街道,全縣轄1個街道、13個鎮、7個鄉。

2010年,蒼山縣沂堂鎮劃歸羅莊區管轄;撤銷魯城鄉、礦坑鄉,設立魯城鎮、礦坑鎮。調整後,全縣轄1個街道、14個鎮、5個鄉。

2011年11月,撤銷二廟鄉,併入長城鎮;撤銷層山鎮,併入莊塢鎮;撤銷興明鄉,併入向城鎮;撤銷三合鄉,設立蘆柞鎮,並將卞莊街道的前蘆柞東村、前蘆柞西村等22個行政村劃歸蘆柞鎮管轄;撤銷賈莊鄉,設立金嶺鎮,並將卞莊街道的東坊上、西坊上等49個行政村劃歸金嶺鎮管轄。調整後,蒼山縣轄1個街道、15個鎮、1個鄉。

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復為蘭陵縣。

-------圖文摘自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