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地王”只是風光一時,後續回款壓力巨大

房地產傳統的金九銀十在2019年的秋天並未如期兌現,包括萬科、中國恆大等龍頭房企都開始將部分項目虧本推出市場。一方面,前期的拿地成本過高,市場無力支撐更高房價。另一方面,行業銷售不樂觀,龍頭房企也開始選擇及時出貨,以確保回籠資金安全過冬。

高價“地王”只是風光一時,後續回款壓力巨大

萬科:

2016年8月,融信中國聯合萬科,以110.1億的總價獲得上海靜安(原閘北)中興社區的一幅住宅地塊,最終名義樓板價約10萬/平方米,可售面積樓板價約14.3萬/平方米,創造當時土地成交新紀錄,根據市場測算,該項目需要賣到18萬/平方米可以保本。時隔3年,該項目剛公佈了項目案名,即便是按照萬科的最低資本成本計算,該項目已經有超過10億的財務費用支出。萬科高級副總裁、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此前透露,該項目預計單價13萬元/平方米,若此價格坐實,則將大幅低於市場估算的保本價。

高價“地王”只是風光一時,後續回款壓力巨大

恆大:

今年8月,恆大宣佈“全國532樓盤,閃購7.8折”,集團旗下之區域公司,悉數推出全員營銷優惠升級活動,在8月20日至10月8日期間,恆房通推薦購房均享特殊優惠,且每日推出不定量的特價房單位。而作為全員營銷之主力,恆大數萬員工都積極在朋友圈轉發樓盤促銷信息,試圖通過人海戰略帶動公司銷售提升。2016年5月,葛洲壩以32.8億元、樓面價4.52萬 /平方米拍下河西NO.2016G14地塊,一躍成為南京最貴的土地之一。時隔三年之後,這個項目除了案名定為葛洲壩中國府外,一直遲遲不能入市。目前,南京河西板塊的預售證價格暫無法突破4.5萬/平方米的界限。

高價“地王”只是風光一時,後續回款壓力巨大

泰禾:

2015年12月,泰禾以57億總價拿下深圳寶安尖崗山2塊土地。第一宗地總價29.6億元,樓面價5.1萬/平方米,第二宗地總價27.4億元,樓面價7.99萬/平方米。按照泰禾規劃,其中一塊土地規劃低密度產品,另外一塊土地規劃洋房。即便是計算資金成本,這樣的高價格土地也給泰禾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繼而讓整個項目未來盈利前景渺茫。

高價“地王”只是風光一時,後續回款壓力巨大

10月12日,保利地產發佈公告,2019年9月單月,保利實現簽約面積271.9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61%;實現簽約金額368.14億元,同比下降0.18%。一般而言,即便市場下行,規模房企由於供貨不斷增加,銷售情況通常還是會有一定上漲,而保利此次銷售下跌,成為首個標杆房企失守“金九”的情況。同期,2019年1月~9月,保利實現簽約金額3467.73億元,距離5000億目標依舊有1500億的缺口。同樣面臨銷售下滑的還有綠地控股和華潤置地。克而瑞數據顯示,綠地2019年9月銷售202.2億,環比8月下滑32.6%。華潤2019年9月銷售213.1億,環比8月下滑2.8%。

高價“地王”只是風光一時,後續回款壓力巨大

巨大融資壓力背後,房企開始逐漸降低自己的財務槓桿,因而帶來整體土地市場降溫。減速拿地之後,這個行業將逐步進入調整期。地產銷售上要有規模,要衝規模就要投資,如果靠自身滾動資金髮展,維持20%到40%的增長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要超過這個增長幅度,就必須加槓桿,但是未來幾年整個行業去槓桿是趨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