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現在農村有人養殖田螺了?養殖田螺簡單嗎?

趙彬衫


首先明確一點,現在確實有人養殖田螺,而且田螺養殖的技術要求並不是太高,是比較簡單上手的,就是操的心比較多。

記得小時候,小焦經常和小夥伴們光著腚到村口種滿蓮藕的小池塘去抓田螺。那時候田螺非常多,而且個頭也很大,一般一個小時左右就能抓一大盆。拿回家去清理乾淨,放上辣椒鹽巴醃一會兒,然後放到油鍋裡一炸,再加上花椒等佐料,那滋味兒別提有多爽了。可是現在長大了,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抓田螺吃了,只能是和兄弟朋友去吃燒烤的時候點一盤炒田螺解解饞。我想,燒烤攤上的田螺,應該都是人工養殖的,那麼,養殖田螺簡單嗎?

田螺是我們國家土生土長的一種淡水螺,據說是上等保健食品,一般生長在池塘、溝渠和水田裡。以前的時候,是農村人夏天夜宵的美食。現在很多人想養殖田螺,一般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第一,養殖場地的選擇與建造

田螺喜歡群集在冬暖夏涼、水質良好、泥土鬆軟水草豐富且腐殖質豐富的湖泊、池塘、溝渠中,一般以水草嫩葉、腐殖質等為食。同時,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 20-27℃的水溫是最適宜它生長的溫度,水溫在8℃時它會進入冬眠,30℃以上它會縮進螺殼停止進食併到陰涼地或泥裡避暑,水溫超過40℃會死亡。

所以,養殖田螺一定要選擇溫度適宜,水質乾淨、腐殖質多、水源充足有活水的地方。要是自己建池養殖的話,一般修建寬1.5-1.6米,長10-15米的池子,池邊高出水面20-30公分即可,並設置好進出水口(最好是對角,並且池子可根據地形靈活建設)。

二、種螺的選擇

種螺要選擇顏色淡褐、殼薄完整無破損、個大體圓、無傷損的優質鮮活螺。一般來講雌螺又大又圓,左右觸角大小均勻且向前伸展;雄螺又小又長,右觸角較左觸角粗短,觸角末梢向右內彎曲(彎曲部分為生殖器)。一般雌螺雄螺最好以8:2的比例進行搭配。

三、注意養殖密度

一般3月下旬就可以進行種螺的投放了,在投螺之前7-10天左右,最好清理掉多餘的淤泥,按照每畝50kg-100kg的標準撒上生石灰清理溝池,並疏通進排水口,在溝池中堆放有機肥和繁殖餌料。

田螺最好在繁殖前完成放養,密度要根據溝池大小來定,密度太大容易出現病害並降低水質,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0-120個左右。另外,田螺可單獨養殖,也可以和鰱、鱅魚種或者泥鰍混養,這樣可以讓田螺有更多腐殖質進行覓食(但不要混養青魚、鯉魚,防止田螺被吃掉)。

四、注意日常管理

1、飼養管理

田螺一般在最開始的3-4個月是快速生長期,之後生長速度減慢,第二年基本就不長了,所以要抓緊時機進行餵養。一般每三天喂一次,可使用菜葉、米糠、豆餅、紅薯、洋芋、昆蟲以及食物殘渣甚至動物內臟進行餵養,也可以使用專用的配比飼料進行投餵。不過田螺在生長期的時候食量大,要根據情況適當增加投餵的次數和量,當水溫低於15℃高於30℃的時候,要儘量少投或者不投。

2、預防敵害

其實田螺的敵害非常多,白鷺等鳥類、老鼠、螞蟥、水蜈蚣等等,要注意採取防護網等措施防止田螺被捕食。

3、過冬管理

 一般水溫下降到8℃-9℃時,田螺會開始冬眠。並且這個時候田螺不進食,但是田螺也要呼吸,所以養殖的溝池也要保證10-15公分的水深,並且要每隔3天換一次水,保證水中氧氣充足。

4、注意監控養殖水質

一般來講,田螺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很少會有疾病,但是要避開帶有農藥和化肥的水質。如果是建池養殖的話,要保持底泥厚度在10-15公分左右;如果水體比較開闊,水面也可以栽植一些浮萍和水蓮等植物,池周可種植樹木、野草等用來遮陰。

同時,要注意池中的水質好壞,食用天然的河川和池塘水最好,同時要保持水體稍稍渾濁,保證充足的餌料和氧氣。不能使用大量含有鐵和硫的水,因為含鐵重的水會導致種螺大面積死亡,並且會導致螺殼和螺肉變色;含硫重的水會導致田螺出現硫磺臭味,沒法食用。

另外,螺池最好使用流動的活水,要根據天氣變化調節、控制水位和溫度(之前已經講了),保證水中氧氣充足。

以上就是小焦和大家分享的田螺養殖的技術要點。說養殖田螺簡單吧也簡單,但是要操心,注意觀察並且發現問題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不然養殖再簡單也沒用啊!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怎麼說呢?其實在農村養田螺,還是有比較好的發展方向,我記得小的時候,小的時候經常撈錢田螺,拿到集市上去賣一塊錢一斤,那時候田螺感覺好多田裡面河裡面都特別多。 還有就是田螺,肉質別鮮美。我覺得如果要養天田螺,一定要懂得技術,以前田螺多的時候感覺水質肯定也很好的,你不要看小小的田螺,其實他要求水的質量要求也很高。 我個人感覺,養田螺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發展方向,現在養田螺的人感覺很少,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有這個技術的話,就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幹任何事情都有風險,需要投資謹慎。


願意來看看


聽說現在農村有人養殖田螺了?養殖田螺簡單嗎?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說說。



現在農村是有許多人養殖田螺,小編老家這邊都是以套養為主,比如魚塘套養、蝦塘套養,還有藕田+小龍蝦+田螺等套養模式。

養殖田螺其實說簡單也簡單,下面小編說下田螺套養的主要工作:

一、投種,套養的田螺,清明前投種螺畝投種量在300斤,為什麼清明前投300斤呢?那是因為清明的田螺都是以抱卵的種螺為主。而清明後,由於螺已經散完籽了,所以畝投投放量要達到500斤/畝。

二、田螺的食物管理,這個其實很簡單,主要是做好肥水工作,因為田螺主要是吃池塘裡的腐殖質、水生動物糞便、浮游生物、水草的嫩莖葉等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大家套養,而不是精養的主要原因。

三、田螺養殖常見的疾病就是缺鈣,所以在套養過程中要經常潑灑生石灰粉,以便於田螺補充鈣質。

四、田螺是其他水產養殖缺氧的風向標,當田螺大批往岸邊爬時,說明水體缺氧嚴重,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以及時往水中增氧,防止養殖水產出現缺氧死亡。


總之,養殖田螺,我建議還是和其他水產套養比較好,一個可以解決田螺的食物問題,另外還可以增加其他的收益,單獨的田螺養殖效益並不是太高,所以大家要想清楚。


壞男人說小龍蝦


大家好!我是星十雨!

田螺養殖技術的難易程度是因人而異,對於養殖田螺戶來說肯定很簡單,但是對於剛想從事養殖田螺的人來說就像是無頭的蒼蠅,不知從何入手,下面簡單介紹養殖田螺的一些基本常識。

一、瞭解螺的生活習性

螺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水質較清新的淡水之地,多棲息在水源的邊緣或者依附在水生植物上或者棲息在泥土表面,螺喜歡在溫暖的環境下生活,喜陰怕陽光直射,螺白天活動少,主要活動是在傍晚時分,當遇到危險時螺將頭部縮回殼內並下沉到水底,螺在水溫達到28℃以上是活動頻繁,當水溫超過45℃時,將造成螺的死亡,因此水溫在28℃-32℃是螺的最佳生活環境,當水溫低於10℃時螺進入休眠期,當水溫達到30℃時,螺將躲在水草等植物下進行避暑。

二、螺的飲食特性

螺是以植物性飼料為主食,主要食物為浮萍、水草、藻類、米糠、豆餅之類的飼料。

在人工養殖螺的時候需要注意要以人工飼料為主,天然飼料為輔,同時不要輕易更換飼料,因為螺對飼料有選擇性,一旦更換飼料容易引起螺的短期絕食的現象,甚至造成螺互相殘殺的現象。

三、螺對養殖的環境有哪些要求

1.土質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土質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氣性、田埂結實、無有毒有害的物質,最好是壤土和沙土。

2.水質的要求,必須達到飲用水的標準。

3.電力需求,要有充足的電源保證養殖場地的機器運轉,最主要的是供氧泵。

四、螺的疾病預防。

1.池塘缺氧容易引起螺的死亡,因此要保證池塘的含氧量。

2.病菌感染,如果螺體受傷會被細菌感染致病,病菌容易引起螺癱軟無力,攝食量降低、反應遲鈍,嚴重影響螺的存活率。

3.藥物中毒,在養殖螺的周邊最好不要種植水稻等,因為種植戶會對種植的植物進行藥物防治,一旦藥物飄進或者流入到池塘,將引起螺農藥中毒,造成死亡。

4.水質的惡化,當養殖場的水惡化後會引起水中氫化物增加,造成螺發病

為此要加強對養殖場的管理和巡查科學的飼養,對養殖的水要定期更換。這只是很基本的養殖,至於難易程度自行考量。


星十雨


炒嗦螺小曉這裡夜宵必點的一到菜,這麼多田螺被吃掉,野生田螺自然是不夠市場需求。所以養殖田螺自然就順應市場需求而有了,在小曉這裡養殖田螺並不是進幾年才有的,在多年前就有專業養殖田螺,也有黃鱔田螺混養或者泥鰍田螺混養,還有小龍蝦田螺混養方式。



所有養殖及種植都沒有簡單的,但相對其它水產養殖來說養殖田螺還是較為簡單。

田螺適應環境能力較強,對於水質要求也不是那麼高,所以養殖田螺在投資上要比其它水產養殖要少。養殖田螺同樣需要對田地進行改造,養殖塘需要一米深,塘底需要進行壓實。


田螺攝食雜主要以水中微生物、水草、碎屑、浮游生物等為食。所以在塘口需要放入發酵腐熟的農家肥並種水草,這樣可以為塘口提供微生物及一些碎屑供田螺攝食。

田螺是一種喜溫怕涼的水生動物,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會進食。所以在田螺生長旺季(5月到10月)為了田螺攝食正常,必須要對養殖塘口降溫,需對田螺塘口進行加深注水,這時水位根據氣溫變化需在50釐米到70釐米之間。

冬季田螺會冬眠,田螺冬眠會鑽入泥土中留個小口以呼吸。為了保證田螺正常越冬可以用稻草放入塘中增加溫度。冬眠時也需保持塘口水位在10釐米左右,並7到10天換水一次以保證水質及水中含氧量。

總得來說田螺養殖還是較為簡單,投資一畝地主要就是池塘改造需要5000元左右,種田螺需投入一畝200斤左右,種田螺按公母搭配比例在2.5:7.5,種田螺一畝地投資在600到700元之間。飼料主要以豆餅、米糠、菜葉、麥麩,動物下腳料及發酵腐熟牲畜糞等,一畝地需要2000元左右。還有就是消毒藥物需要100元左右。一畝地總投資在8000元左右。


田螺一年可收穫三次,一畝地一年可收穫4000斤左右。現在市場價格一般在2.5到3塊一斤,一年可產出近10000元。不過第二年不需再投種田螺,可節省一筆開支。一般養殖田螺還有附加收入,比如泥鰍、黃鱔、魚、蝦等,一年也可以收入上千元。

雖說田螺養殖技術不難,但其收益也相對要低並且前期投資並不低,所以養殖田螺需謹慎考慮。

以上是小曉個人觀點,有不同觀點及補充請留言謝謝大家!


小曉農民


其實本地田螺在我們這裡鄉下,在稻田.水溝.河溝.水庫.魚塘只要沒打過農藥的地方都有!

而且繁殖比較快,對水質要求也並不高,主要生活在水底層,吃水生雜物為主,田螺還含有清熱去火功能,在夜宵店是人們吃田螺喝啤酒的選擇,吃的人也比較多!

但現在外來物種福壽螺入侵繁殖的地方也比較多!主要是這種螺肉少且不好吃,所以人們喜歡吃的還是本地田螺,肉多味美

田螺養殖

田螺是一種在母體內繁殖成幼子的螺,在養殖水或中要有泥和水草,且雜草類的植物為好,還要防止鴨鵝類,鳥類等動物對螺的侵害,水深在25到50為宜,投餵以切碎的草蔬類為好

田螺主要是適應環境強,水質要求不高,抗病能力強,成本要求不高

所以養殖本地田螺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順其自然才是美


時值夏季,許多人都會在夜宵或者飯桌上點一盤田螺,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此時正是一年中田螺消費的黃金時段。隨著國家振興農村的號召和對鄉村產業的扶持,許多人回到了家鄉發展產業,田螺養殖也成為其中比較看好的一種產業,目前農村中已經有很多人已經養殖了田螺,做的好的收入也非常可觀。田螺的養殖也是一門技術活,田螺的養殖要注意水溫和食物的投放,要有適當的淤泥,要注意保持池水的流動。在養殖田螺的過程中,日常管理尤其重要,絕對不能讓池塘裡進入了農藥或者其他藥品殘留物,否則會引起田螺大批量的死亡。





虎頭城大觀


田螺生命力頑強,容易養殖。


鄉野婷寶


怎麼說呢?其實在農村養田螺,還是有比較好的發展方向,我記得小的時候,小的時候經常撈錢田螺,拿到集市上去賣一塊錢一斤,那時候田螺感覺好多田裡面河裡面都特別多。 還有就是田螺,肉質別鮮美。我覺得如果要養天田螺,一定要懂得技術,以前田螺多的時候感覺水質肯定也很好的,你不要看小小的田螺,其實他要求水的質量要求也很高。 我個人感覺,養田螺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發展方向,現在養田螺的人感覺很少,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有這個技術的話,就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幹任何事情都有風險,需要投資謹慎。


殘疾大叔的生活日記


田螺是我國生長的一種淡水螺,屬上等保健食品,田螺屬軟體動物,粗生易長,適宜於池塘、河邊、溝邊和水田生長。身體分為頭部、足、內臟囊等3部分,頭上長有口、眼、觸角以及其他感覺器官。田螺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們夜宵的美食,近幾年,隨著田螺天然產量日漸減少,田螺市場不斷看好。

步驟/方法

1/8 分步閱讀

生活習性

  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涼、底質鬆軟、餌料豐富、水質清鮮的水域中,特別喜歡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歡棲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質的水域環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窪或緩流的河溝等水體中。田螺食性雜,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莖葉、細菌和有機碎屑等,並且田螺喜歡夜間活動和攝食。田螺在水溫15攝氏度左右開始活動與攝食,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0-27攝氏度,30攝氏度以上時,田螺會將肉體縮入螺殼內停止攝食,群集於蔭涼處或潛入泥土中避暑。水溫超過40攝氏度時田螺會死亡,水溫低於8攝氏度時田螺便潛入泥穴中冬眠,來年開春水溫回升到15攝氏度左右時,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動和攝食。

2/8

繁殖習性

  區別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右觸角形態。雄田螺的右觸角向右內彎曲(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

  田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其生殖方式獨特,田螺的胚胎髮育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田螺分批產卵,每年3月-4月開始繁殖,在產出仔螺的同時,雌、雄親螺交配受精,同時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一隻母螺全年約產出100-150只仔螺。

3/8

種螺放養

  一般3月下旬開始可陸續投放種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畝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潑灑生石灰清除野魚蝦和其他雜螺,3-4天后在水體堆放有機肥料和繁殖餌料生物供田螺攝食。種螺可從集市選購也可自行採捕。每平方米放種螺100-120個,池中也可搭養4尾夏花鱅魚。放種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適量的糞肥,培育餌料生物。種螺放養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種螺應選擇色澤淡褐、殼薄而完整、體圓頂鈍的鮮活螺。養殖田螺可單獨放養,也可套養部分鰱、鱅魚種或採取田螺、泥鰍混養方式。

4/8

養殖水體

  田螺適應能力強,疾病少,只要避開大量農藥、化肥毒害,農村許多平坦的河渠、溪灘、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體都可放養。如開挖專池飼養則選擇水源方便、為腐殖質土壤的地點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適宜,則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釐米-15釐米,面積大小不限。若是開闊的水體,水面可培植少量紅萍和水蓮等,池塘四周種植一些長藤瓜菜搭棚遮蔭,水中佈置竹尾、樹枝或石塊、草地等供田螺隱蔽棲息。

5/8

水質調節

  養殖池中的水質好壞是養殖田螺成敗的關鍵之一。首先要保證水質優良,凡含有大量鐵質和硫質的水,絕對不能使用。因為含鐵量過高的水,放養種苗後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殼上也附著紅鏽,甚至螺肉也呈現紅棕色。硫磺水質同樣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養殖用水以稍混濁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體最佳,不要過於清澄透明,水體應含有豐富的天然餌料和充足的氧氣。由於田螺對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當溶氧量在3.5毫克/升時,就不太攝食,降至1.5毫克/升時,就會死亡,所以養殖用水必須清新,能用半流水式養殖較為理想。螺池要經常注入新水,以調節水質,特別是繁殖季節,最好保持池水流動。高溫季節,採取流水養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節以微流水養殖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釐米左右。

6/8

飼養管理

  最初的三至四個月成長最快,以後逐漸緩慢,以至二年後則不再成長。因此,田螺在人工養殖期間要抓住時機,充分投餌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長成,這樣螺肉大且柔軟味美,為天然者所不及,產量也較高。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養殖方式,只需保持水體肥度,每隔一段時間施放適量的廄肥、雞糞、牛糞、豬糞或稻草等有機肥料即可滿足田螺生長需要。放螺後投餵菜葉、米糠、豆餅、菜餅及動物內臟等下腳料。餅類浸泡變軟後投餵,其它飼料切碎拌勻投餵。投飼量一般按田螺總重的1%-3%計算,二、三天投餵1次,並根據田螺的生長和攝食情況調整投飼量。投飼不必定位,並要多設投飼點。水溫低於15攝氏度或高於30攝氏度時不需投飼。田螺對營養要求不高,簡單地用米糠、麥麩、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飼料。根據田螺吃食情況和氣候情況,在生長適宜溫度內(即20-28攝氏度),田螺食慾旺盛,可每二天投餵一次,每次投飼量為體重的2%-3%。當水溫在15-20攝氏度、28-30攝氏度時,每週投餵二次,每次投給1%左右。當溫度低於15攝氏度或高於30攝氏度,則少投或不投。田螺在天然狀態下,當年能長至6-8克的個體,而人工養殖的個體重可達12-15克。

7/8

日常管理

  嚴禁流入受農藥、化肥汙染的水源;防止鴨、蛇、鼠、鳥等敵害侵入;及時清除水中雜草和草根。平時採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釐米左右。高溫季節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溫升高和保證水體溶氧充足。寒冷天氣田螺進入泥土冬眠,此時,每週換水1-2次,並向水體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8/8

越冬管理

  當水溫下降到8-9攝氏度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殼頂黏土,只在土面留個圓形小孔,不時冒出氣泡。田螺在越冬期間不吃食,但養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釐米。一般每3-4天換1次水,以保持適當的含氧量。

注意事項

  經過一年的精心飼養,投放的幼螺可達10-20克,當年孵出的仔螺也可達到5克以上規格。收穫田螺時,採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辦法,有選擇地攝取成螺,留養幼螺和注意選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補種,以後無需再投放種苗。根據其生活習性,在夏、秋高溫季節,選擇清晨、夜間於岸邊或水體中旋轉的竹枝、草把上揀拾;冬、春季則選擇晴天的中午揀拾。另外,也可採用下池摸捉或排水乾池揀拾等辦法採收田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