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一旦下跌,哪幾類人將會“損失慘重”?你會在名單裡嗎?

媒體大律師


房價的跌漲無時無刻不再牽扯中國大多數人的心,不論是剛需購房者、炒房客、開發商還是等等,那麼到底誰最擔心呢?


首先剛需購房者,雖然說是買回來自己住的,但是虛高的房價也是掏空了六個錢包才買回來的,心裡當然是不希望房價跌,尤其是這幾年,房價漲到天花板了,一般老百姓買房都是咬牙買的,但總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畢竟自住是主要的,不可能房價一跌就斷供,沒必要。

炒房客受影響是肯定的,炒房客只希望房價上漲,畢竟是投資,只有上漲才有錢賺,甚至維持原狀都不能忍受,一旦房價下跌,那麼多房子就等於自己的資產大幅縮水,到時候只能拋售房產來保證損失不要太大,或者是棄房斷供,銀行會進行拍賣,到時候不僅房子沒了,還得背上一屁股的債。

開發商肯定也會多災多難的,現在樓市調控收緊,融資渠道全面收緊就已經有不少的中小房企宣告破產,其中還包括一些大型企業。而房價下跌就更別說了,這將加快房地產商倒閉清算的步伐。房地產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簡單來說,就是借錢生錢。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資產負債率普遍高達70~80%,如果它們遭遇“錢沒了只剩下房子”的情況,這意味著公司沒有現金流、資金鍊斷裂,將會影響到很多相關行業,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總而言之,無論是沒錢、還是房價下跌,都會對房地產行業及購房者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要預留足夠的現金流,來對沖負債及房價下跌帶來的風險。


南昌地產研究


房價一旦大範圍內下跌,那肯定是會迅速引起規模不小的連鎖反應。我認為以下幾類“人”將不可避免的損失慘重:



第一,房地產開發商。這個其實很容易理解,房價下跌,最直觀的反應就是開發商能回收的資本降低,首先每套住房的總房價下降了、其次能賣出去的房子少了;

第二,房地產開發的上下游企業。上游企業是指造房的原材料供應方、建築施工單位等,下游企業是指裝修公司、家用電器以及傢俱銷售方等;


第三,商業銀行。房地產開發商拿地建房的錢絕大部分都是從銀行貸的款,一旦房價下跌,房地產開發商短時間有可能會出現資金鍊不足甚至斷裂的情況,這時候銀行回收貸款會很困難,有可能形成壞賬;

第四,炒房的投機者。現在房價這麼高,有一半的“軍功章”屬於炒房客,對於住房剛需者來說最痛恨的人不是開發商而恰恰是炒房客,破壞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肆意抬高房價少不了他們的參與。

當然,也有的讀者會說損失慘重的還有身背房貸的剛需者。我恰恰不這麼認為,剛需者買房是日常生活必要條件,不管房價高還是低你都要買,買到高點只能說是運氣不好,房價下跌也沒必要痛心疾首!


奇葩財經說


房價一旦下跌,哪幾類人將會“損失慘重”?這就要看房價下跌的幅度了!

如果房價只是下跌10%-20%左右的話,對於大部分的投資者和剛需性是沒有太大影響的,但是對於炒房一族可能有一定的影響。

因為房價下跌10%-20%就意味著大量炒房者手裡囤積的房產價值貶低,對於炒房者來說心態上就會發生變化,無法做到快進快出的節奏,因此可能會出現割肉,止損的結果。

但是如果房價下跌30%-50%,那麼對於投資者,炒房者,就會有巨大的損失!因為購買房產還是一個支付30%-70%首付,貸款70%-30%的模式,一旦房價下跌過大,一定會引發金融海嘯,倒閉潮,失業潮,那麼棄貸就會出現。

就好比一套100萬的房產,首付30萬,貸款70萬,如果房價跌到了50萬,那麼許多人還會去償還貸款嗎?更何況這個時候往往是金融危機,工作都不保,更沒能力償還。因此,長期以往,銀行就會出現流動性危機,情況就非常不妙了。

所以說,根據房價下跌的幅度不同,其實對於個人的損失也是不同的。而唯一沒有太大損失的就是全款的剛需,因為剛需的房產是用來住的,買賣都不受房價高低的限制,而是受到自己收入的限制。

說白了,如果你想置換,你的房子再漲,你看中的房子也在漲,同樣的,如果你的房子再跌,那麼你看中的房子可能也在跌,這個不會成為你買賣的條件。只有你的收入達到了置換的要求,你才會賣去剛需,置換大套。

而在沒有置換,僅僅只是剛需的條件下,房價下跌對於大部分的剛需住房者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炒房者的打擊有目共睹。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蔣老師觀點:價一旦下跌,損失慘重的肯定不僅僅是跟房產相關的這幾類人,還有各種機構和社會組織,如果出現房產拋售潮,那給社會帶來的可能是巨大的衰退。

房價有漲有跌,不是所有房產只漲不降,正常的上漲和回調都是符合市場波動的,我們這裡討論的是房價發生大規模的下跌,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那麼損失慘重的,將會是誰呢?

第一類人:地產大佬

這類地產商對於房價是很敏感的,他們的企業和生意都依賴於地產,而且每日揹負巨大的債務壓力,所以房價下跌,地產大佬受到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不僅要面臨巨量的資產縮水,還有可能企業破產,甚至是牢獄之災。

但是有些地產大佬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分散投資,即使出現地產滑坡,也對整體無傷大雅。畢竟這個層次的老闆,不只有一條出路。

我們也沒必要整日幻想這些人破產倒閉等等,他們的抗風險能力要強於普通人數倍。

第二類人:炒房投機客

有一類專門投資房產的人,他們在很多城市大量囤積住宅,有的個別投資者跑到環京周邊(比如燕郊)高位接盤,房價從3萬跌倒1.5萬,房產直接跌去了一半價值,可謂損失慘重。

而且還要不間斷還貸款,生活壓力也是很大,有些人不得不慘痛割肉,這些房產投機者就是沒有這樣的風險承受能力,盲目上車,選籌錯誤,最後自食其果。

第三類人:普通房產持有者

第三類人,就是普通的房產持有者,有一兩套住宅。因為是自住房,所以對於房價下跌沒有那麼敏感,但即使如此,房價下跌也影響了個人資產。

對於沒有更多餘力去投資的普通房產持有者,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更弱,房價的波動也是有一定影響,比如將來去貸款就會受限制,如果要置換新房的話,賣房時還不如買來的價格,那就直接相當於資產損失。

房價下跌還會影響很多社會機構,這是一個牽連非常多的產業。

第一類機構:開發商和上下游企業

開發商和上下游企業受影響最大,因為這個行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比如物業和工程口,這是人員最密集的兩個產業。

一旦房價下跌,廣大上下游從業者會被降薪、裁員等等,他們的失業,對社會來說是巨大的不穩定因素。

第二類機構:銀行和金融機構

銀行和金融機構把資金借給開發商,如果房價下跌,開發商破產後只能用在建工程抵押,對於銀行和金融機構來說,房地產行情不好,這就是一筆呆賬壞賬。

所以被房地產綁架的金融體系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呆賬壞賬,銀行存款不足,如果出現擠兌潮,那就會導致金融體系極度不穩定,對於國家來說,這才是最擔心的。

第三類機構:土地財政部門

目前我們很多地方的財政對於土地的依賴還是很嚴重的,尤其是經濟增長動力稍弱的地級市或者縣級市,經濟轉型還沒有完成,土地財政是非常快的收入。

一旦房價下跌,那麼開發商則會減少投資,那麼城市的財政收入也會受影響,那未來影響的將是國計民生。

綜上所述:

房價下跌,對於地產大佬、炒房客、普通人的影響都是有的,其中地產大佬和炒房客損失最為慘重,而普通人的資產也有了縮水。此外,對於很多相關機構也有重要的負面影響。

總之,不要總是幻想房價暴跌,現在已經不允許房價暴漲、暴跌了,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看清局勢,早日上車才是正道。


蔣昊說經濟


房價大幅下跌是很多人的心願,尤其是還沒買房的剛需,以及子女接近成人的家庭。房價下跌影響最小的就是買房早的家庭,畢竟當時房價還低,再降也不會“虧本”。


具體到房價下跌哪些人會損失慘重,不外乎如下四種:


一、高位接盤的剛需,尤其是2016年之後買房的家庭

通貨膨脹一直在持續,工資也在緩慢上漲,按照當下的收入水平,2015年的房價還相對合理。換個角度來講,當前房價腰斬之後再降一截,距離合理水平會更加接近,降至當前房價三分之一就更合理了。

今後五至十年,不管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需要,還是老齡化加劇人口拐點來臨伴隨低出生率,房價都有大幅下降的基礎。凡是2016年之後買房的人,都有可能出現“虧本”。也就是當年買的房,到時候同樣大小相同位置的房子可能售價更低。

至於2018年乃至2019年買房的家庭,則一定會損失慘重。最直觀的結果就是貸款100萬元買房,還了四五年之後發現同樣的房子全款80萬就能買下了來。


二、過於貪婪,動用了高槓杆高利率籌款買房的炒房客

止損很重要,止盈同樣重要。不賺最後一個銅板,李超人走的很瀟灑,賺得很滿足。炒房客們很多人都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相當比例的炒房客還想賺到更多,資金依然投入房地產,甚至使用信用卡和網貸繼續炒房。

在房價快速上漲階段,快進快出的情況下炒房客很容易獲利,利潤很豐厚。到了房價接近有價無市的階段,有實力接盤的剛需越來越少,炒房客變現越來越難。當房價下降時,出於買漲不買跌的普遍心理,接盤俠會迅速銷聲匿跡,持幣觀望成為普遍現象。動用了高槓杆高利率買房的炒房客很容易出現無力還債,房子被銀行或債主收走的情況,最終還會淪為老賴,損失一定不小。


三、看不清形勢,依然在高價拿地想著大賺一筆的開發商

房價貴,根本原因是地價高,土地成本佔到了房地產開發成本的近七成。

眼看著房子越來越不好賣,大量炒房客開始套現離場,二手房價格出現明顯下降,這時候如果開發商依然高價拿地,很容易出現問題。

高價拿地,這就需要銀行貸款,開發也需要資金,房價高房子不好賣,資金鍊很容易斷裂。在貸款收緊、信託發行渠道關門的情況下,高負債就意味著高風險。即使自己想低價賣,還得看看有些人是不是同意,最終往往以爛尾跑路收場。


四、不考慮風險,資金大比例投放房貸,對貸款人審核不嚴的銀行

十次危機,九次地產。某些銀行對貸款人審核不嚴,甚至鼓勵炒房,縱容收入造假,一個人貸款上千萬也不鮮見。一旦房價下降,一些炒房客和收入不穩定的剛需就會棄房斷供,銀行壞賬率會急劇攀升,個別銀行破產不可避免。


本人買房早,只有一套房,無論房價再怎麼跌也不怕,畢竟不準備賣。從心裡講,個人希望房價能下降到當前的三分之一,通過房產稅和空置稅抑制炒房,讓每個家庭買房都不用揹負過高債務,活的更輕鬆更幸福。


財智成功


說實話銀行和炒房團最慘、剛需沒有任何關係、房價下跌了反而是好事,大家生活壓力小了、都願出來消費了、各行各業生意也好做了錢好賺了、跌肯定跌、那只是時間問題。摸著良心說話不管房價漲跌、不要相信任何人言論忽悠、要看清現目前形式、急什麼呀!3月24日和6月份、全球經濟數據報告不佳全球經濟承下行壓力、歐美亞洲股市爆跌,雖然現在歐美指數起穩但也改變不了歐美經濟下行的事實。 巴菲特說過美國隨時面臨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中國經濟數據上次報告也是承下行壓力、而且中國數據報告中國偏老齡化偏高、如今各行各業生意難做錢難賺、買房這麼大的資金、首付房貨錢從向而來?從這一系列真實的數據來看、你們鼓吹房價要上漲的託、你們給個上漲的動機和理由先!你們忽悠誰呢?我說的這些百度或財經新聞可以查詢得到。要買房的不要聽任何人說、炒房的可以惡寫文章吹抬忽悠的說房價在上漲,要多看新聞看看全球和中國金融情況、多看多分析、你們自己看到的國家或政府新聞發佈的數據才可以參照、只相信自己看到真實數據和各行各業生意回暖或者下行層度來決定買與不買。切不可聽信它言、相信你們自己。👍👍👍👍👍👍👍👍👍👍👍👍


wJ文三少


房價下跌對於剛需階層來說,這套房子我買了自己住的,也沒想到要炒房,即使房價漲了,與我沒關係,最多隻是心理上舒服點,即使是房價下跌了,剛需也是住著這套房子,每月還著房貸,除非經濟形勢不好,否則剛需是不可能選擇斷供。

不過,房價一旦下跌,對於炒房客來說會損失慘重。事實上,房價即使不跌,維持原狀,炒房客也已經無法忍受。因為,對於炒房客來說購房是要有融資成本的,房價只有每年上漲20-30%以上,炒房客才能安心。所以,如果房價下跌,炒房客是最痛苦的。如果房價把首付款給跌沒了,那炒房客會考慮是否要及時止損。

可能有人會說,房價下跌,炒房客一旦棄房斷供,銀行豈不是會有一大堆壞賬。所以,房價下跌,銀行應該也會有損失吧?事實上,即使房價下跌,銀行受損也不會太嚴重,房價下跌了30%以上,只要不是在短期內急跌,而是經過長期陰跌的,就很難引發市場的恐慌,相信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

屆時,炒房客內部也會產生分歧,有的人認為房價調整到底了,現在有必要還堅持一下,還有人認為等到後面房價出現反彈時再拋售房產也不遲。所以,即使在炒房客的內部也不可能統一行動。就算有部分炒房客選擇棄房斷供,銀行也可以將他的房子走法院拍賣程序,而法拍房是打7折出售。

當出售後的賣房款,扣除銀行的成本,如果還沒有還清欠銀行的錢,那銀行有權向炒房者繼續追討剩餘購房款,直至炒房客還清為止。所以,對於炒房客來說,房價下跌是比較可怕的事情,等於是自己的資產大幅縮水,而銀行早已算到炒房客有可能會棄房,對於炒房客的首付款比重是40%至50%。所以,房價下跌炒房客損失慘重。會整天糾結於究竟是等一等,還是現在就把房子出售變現。

其實,炒房客並不是房價下跌的最大受害者,開發商才是最痛苦的,房價下跌了,大家處於觀望狀態,房子越來越難賣了。房價下跌了,所有融資渠道都會收緊,貸款利率蹭蹭往上竄。房價下跌了,上市房企股票市值瞬間蒸發幾百、上千個億,房企老闆資產大幅縮水了。而對於中小開發商來說,房價下跌了,債務又集中到期了,資金鍊面臨斷裂危險,中小房企倒閉潮又開始了。

可能對於銀行來說,個人貸款風險還不是很大,就算有人棄房斷供,拿房子還可以變現的。但是,銀行借給開發商的開發貸或其他貸款,如果銀行抽貸或者不再提供資金支持,開發商就有可能出現爛尾樓。如果中小房企發生倒閉潮,銀行投放的貸款就有可能出現壞賬的結果。所以,銀行倒是在開發貸方面是比較謹慎的,近段時間已經停止大規模放貸了。

房價一旦下跌,究竟誰會損失慘重?首當其衝的是炒房團,不管是他們提前拋房變現,還是棄房斷供,都會蒙受重大損失。剩下的是開發商,房子賣不出去,資金無法回籠。同時,上市房企市值下跌,房企老闆資產縮水,能不痛心?而對於銀行來說,個人房貸市場風險還是可控的。唯獨擔心的是開發貸,以及給予房企的各類貸款,因為中小房企出現問題,銀行的壞賬率就會上升。當然,對於剛需購房者,房價漲跌早已與我無關,也沒有必要把房價漲跌看得這麼重


不執著財經


房價下跌,只要名下有房產的人都會“損失慘重”,因為,根據統計,我國家庭70%的資產是房屋,剩餘的30%雖然不是房產,但是也會被房產拖累,所以,房價不能跌。

但是,如果假設房價下跌後比慘,不同資產配置的還是不一樣的。

最慘的人是用經濟槓桿負債炒房的。

我一個同事早年一直炒房,開始在本地,後來跑到大城市,聽說炒房賺了很多錢,現在手裡也會不少房子,主要是靠房租還銀行貸款,但是資金週轉也很困難,房子雖然升值了,如果不出售,一旦房價下跌風險非常大。

比較慘的是把家庭資產全部投資到房產的。

一個校友,也是我曾經的領導,原來多次勸我有錢就買房,可惜我沒錢,也沒膽量,一直是剛需加改善為主。他就不同了,連老家帶省城大大小小有五套住房,算起來也有近千萬的房產了,如果房價下跌,像他這樣把資產全部投到房產的人也會損失比較大。

一般慘的就是購買剛需加改善住房的。

就像我一樣,一套原來的房改房,後來有購買了一套改善住房,兩套房都不捨得賣,結果現在房子基本是有價無市,去年想把原來的老房子賣掉,添點錢換一套新房,但是到現在一直出不了手,和去年最高時比,那套房子已經降了5萬元左右。

上面的說法有點自欺欺人,真正的順序應該是相反。

上面所謂的“損失慘重”是自己和自己比,沒有考慮買房的投資收益,只是房價下降產生的損失,相當是站在山上向下看。

如果考慮這幾年投資房產的收益情況,順序應該倒過來,最慘的是我這樣的以剛需和改善為主的,根本沒有在房產賺到錢,一旦下跌可能還要賠進去;利用槓桿炒房的人可能是最賺錢的,即便和最高點相比損失過半,本金仍然賺了好幾倍,因為,這些年房產升值確實太多了。


互金直通車


房價一單下跌,那麼無疑很多人都會損失慘重,房企會債務纏身,一旦資金出現問題,那麼下面這幾類人將會損失慘重。而我並在這裡面。

一,房地產相關人員

房價下跌,那麼房地產公司的營收就會下降,而房地產行業又是典型的高槓杆,負債比例大,所以整個房地產行業都不會有以前景氣。大房企會有著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來生存,但是中小企業就很難生存下去,因為抵抗風險的能力不足,所以只要是從事房地產行業人基本上都是會有損失。

其中損失最大的莫過於中小房地產企業的老闆,他們會因此而背上鉅額的負債,甚至可能會公司破產,然後被列為失信人。

二,仍未離場的炒房客

只有當房價上漲,炒房客才會得利,房價下降就意味著炒房客會虧損,假如炒房客之前又使用了高槓杆,從親朋好友那裡借貸大量的資金,那麼這樣會讓炒房客承受更大的損失,炒房客的房子萬一砸在手裡面,那麼虧損會更大。

三,高價買房的業主

不少的人過去會一直以為房價會繼續上漲,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假如之前買一套房子的價格是120萬,那麼之後房價下跌,可能這套房子的價格就是100萬左右,賬面的損失就比較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房價下跌後,前幾個月買房的人就會在售樓處打砸鬧事。

以上是從人來分析的,其實房價下跌對我而言是有利的,房價下跌,那麼對應的房租也可能下降,而我以後外出工作,必然是需要租房的,所以這也是一大利好。

實際上,只要房價下跌,房地產以及房地產相關的行業都會受到影響,比如空調行業銷量可能會下滑,政府賣地的收入也會下降,土地財政也會受到影響。


理財日記哥


談不上幾類人,就是投資客。雖然剛需人群買了房,後面房價下跌好像也是受到損失,但是1,沒有人知道房價哪天會開始下跌。2,沒有人剛好買在最低點。所以如果是自己居住需要,完全剛需,沒有必要看房價漲跌,因為漲了跟你沒有關係,你又不賣。真正受到打擊的就是投資客,這種人大部分都是高槓槓投資房產,一旦房價下跌30%左右,相當於首付就沒有了,如果繼續下跌,房子就會是負資產,低於抵押在銀行的市值,銀行就會要求貸款人增加按揭款比例。相當於你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買的房子交的首付全部沒有了,你現在還需要給銀行倒貼錢。非常恐怖!這種事情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候香港發生過,香港部分房價下跌高達75%,很多香港人的按揭房子後房價短時間暴跌,交的錢一分錢都沒有了還需要補交首期款百萬,很多人無法補交首期款而被銀行收回房子拍賣,一夜之間一貧如洗,部分人接受不了這個事實而選擇燒炭自殺,短短几個月香港發生了40多起燒炭自殺案件。

這種事情如果國內房地產也下跌60%以上,99%的投資客會一夜回到解放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