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砸碑 民間故事

蘇東坡是北宋的大文豪,不管詩詞文章還是書法篆刻都聞名遐邇。然而,蔡京當上宰相後,以推進變法為幌子,大肆打擊元祐黨人,把司馬光、蘇東坡,黃庭豎等人列為元祐黨人的罪魁禍首。徽宗皇帝親頒詔書:天下碑、碣、榜、額,凡是蘇東坡書寫的一律銷燬。蔡京還慫恿皇帝下令焚燬蘇軾的《東坡集》和後集印版。

太守砸碑 民間故事

蘇東坡早年在徐州當太守時,曾經修建了一座名樓,叫黃樓。他的弟弟蘇轍為黃樓作了一篇賦,蘇東坡親手將賦抄下來,請人刻在一塊碑上,立於樓前。

徐州太守苗仲先接到聖旨,他立即換下了黃樓的匾額,將黃樓改名為觀風樓。苗太守從小是讀著蘇東坡的詩文長大的,對蘇軾十分崇拜,他實在不忍心砸毀那塊石碑,就命人將碑悄悄投於護城河的壕溝裡。到了宋徽宗大觀年間,朝廷更是重金懸賞禁絕蘇東坡詩文,最高賞金達到八十萬錢。可事與願違,民間卻掀起了一股蘇東坡熱,人們紛紛收集珍藏蘇東坡文獻,讀書人以能夠吟誦’蘇詩,蘇文為榮。在蘇東坡老家四川還流傳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啃菜根。”意思是熟讀蘇東坡詩文的人就能有作為,過好日子,吃羊肉;不熟悉蘇軾詩文的讀書人就沒有出息,只能啃菜根。

這天午後,苗太守正斜靠在太師椅裡慢慢品茶,這時,門童進來報:“老爺,範先生來訪。”苗太守一聽,忙對門童說:“快快有請。”範先生名叫範仁誠,是徐州城裡的大戶,開兩家綢莊、三家米行、一座寶硯齋,寫得一手好字,與苗仲先交往甚密。

範先生落座後,兩個人一邊品茶,一邊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地神聊起來。聊著聊著,範仁誠突然壓低聲音問:“苗大人,東坡居士的手跡,想必大人收藏不少吧?”苗太守一聽,小心地問道:“仁誠兄此話何意?”範先生說:“我沒有其他任何意思。如果大人手裡有,看在我倆的交情上,可否轉讓給我幾幅?”苗太守聽了,斷然說:“沒有。”範仁誠神秘地賣了一個關子說:“難道大人不知道?眼下東坡可成了聖人,自從聖上重金禁燬他的作品後,你可知道先生的一幅斗方市價多少?”苗太守問道:“多少?”範仁誠說:“五十萬錢。過去,先生在咱徐州沒少寫字,您作為一把手,這些年查禁蘇文,沒留一手?”苗太守有些不敢相信範仁誠的話是真的,疑惑地問道:“真有你這一說?”範仁誠說:“現在,外面蘇文都炒瘋啦,我的苗大人。”苗仲先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啊呀,過去我只是遵旨查抄,上交蔡丞相。再說,對於我們官場上人,躲避還唯恐不及呢,哪敢去收藏哪。”兩個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範仁誠就告辭了。

苗仲先坐不住了,他吩咐下人備上轎子,來到徐州畫院打聽消息。他在那裡喝了一盞茶,果然,人們紛紛議論的,都是蘇軾字畫的行情,回到家,苗仲先就一頭鑽進庫房裡。然而,他找了半天,連蘇氏文獻的影子也沒找見。他的腸子都悔青了:自己真是愚鈍,蘇軾這樣的大學問家、藝術家,我怎麼就沒想起來留一手呢?在徐州地界,經他苗太守查抄銷燬的蘇軾文獻足足可以拉三馬車啊。夜裡睡在床上,苗太守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半夜時分,他腦子裡突然炅光一閃,想到了沉到護城河裡的石碑。他急忙穿起衣服,派人連夜將石碑打撈上來,抬進他的書房。

第二天,苗太守買來硯墨、宣紙,日夜趕工摹印,一個月後,得拓片一萬張。這天,苗太守將石碑抬到觀風樓前,昭告徐州百姓:“蘇氏之學,流毒深廣。皇上的法禁尚在,怎麼能讓這個石碑存在呢?今天,我當著眾多父老鄉親的面銷燬這塊石碑,以表苗某對皇上的忠心。”說完,苗太守親自掄起一把大鐵錘,“咚”地一聲將石碑砸成兩段。然後,苗太守朝身後一招手,幾個衙役一擁而上,“乒乒乓乓”,瞬息將碑砸得粉碎。

回到家,苗太守派人把範仁誠請來,一個月後,蘇軾碑文那一萬張拓片,被範仁誠以每張五十萬錢的價格全數賣了出去。苗太守立刻成了北宋最富有的官員之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