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錢糧倉”——史話戰火中的寶蘇局與“咸豐”虛值大錢

寶蘇局

江蘇省地處長江三角洲出海口,東瀕大海,這裡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經濟、商貿發達,是大清國的重要經濟支柱。長江三角洲地區盛產大米,素有"太湖熟,天下足"之說,江浙一帶被譽為"天下糧倉"。

小說《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寧織造,《紅樓夢》所描寫的故事即為曹雪芹少年時親身經歷,其繁華奢侈的生活描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江南富甲天下的情景。

江寧府鑄錢局早在順治五年(1648年)已經設立,康熙六年(1667年),戶部題準在蘇州府設局鑄錢,與同為江蘇省內的江寧府錢局為同等級別的府級鑄錢局。雍正繼位後,著手整頓錢幣鑄造發行事宜,規定每省只設一個鑄錢局,統一錢背一律使用滿文,穿左一"寶"字,穿右代表鑄錢局名一字。江寧府局因此被裁撤,蘇州府局提升為江蘇省局"寶蘇局",局址位於今蘇州城西北部祟真宮橋北九福裡附近。

寶蘇局建局早,鑄造錢幣時間久,鑄錢量大及影響廣,是清代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鑄錢局。寶蘇局所在地蘇州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太湖南岸,是一座具有2000年以上的江南歷史古城。蘇州山秀水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譽滿古今,自唐、五代以來,蘇州已發展成為江南富饒地區,蘇州園林不僅是清代皇家建築模仿的範例,也還是現代園林建設的典範。絲織、刺繡、牙雕、玉雕等手工藝製品歷史悠久、精工細作、馳名中外。

“天下錢糧倉”——史話戰火中的寶蘇局與“咸豐”虛值大錢

1853年(咸豐三年)3月20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軍攻佔南京城,在此定都並改南京為天京。此後的十餘年間,長江自武漢起的中下游及周圍地區,是太平天國和清軍交戰的主戰場。太平天國在取得局部勝利後,急於奪取國家政權,軍事上確立了北上、西進策略,矛頭直指位於北京的清政府。近在咫尺的蘇州寶蘇局得益於太平軍的這一戰略,直到咸豐十年六月太平軍佔領蘇州之前,寶蘇局運作基本正常,在戰火紛飛的年月裡,寶蘇局鑄造了數量可觀、質量穩定、品種繁多的咸豐錢。寶蘇局鑄造錢幣具有非常顯著的地方特色,自順治到光緒的九個皇帝年號,都曾鑄造了精美大樣的寬緣小平錢(俗稱常平式),是所有清錢局中的惟一。

咸豐錢也以寬緣為基本特徵,版別之多僅次於戶部寶泉局而超過工部寶源局和所有地方鑄錢局。寶蘇局咸豐錢面值種類為各鑄錢局之最,計有一文、當五、當十、當二當三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共九個等級。當五十以下面值咸豐錢的品種極其複雜,沒有一本錢譜能將小平及當十大錢的品種收全,更談不上誰能夠集全寶蘇局咸豐錢的各個版別。寶蘇局咸豐當五百大錢發現於上世紀中葉的浙北,至今已有六十餘年,後又神秘失蹤,至今未見蹤影。幸好有拓片存世,多種咸豐專籍有載。

馬定樣、沈子槎等前輩錢幣收藏家見過此錢,應該可信。近年又發現寶蘇咸豐當千一品,

2003年《(中國錢幣》有介紹文章及拓片,當五百、當千大錢的書法與當百錢類似,形制也十分接近,應為試樣錢。實物的出現,說明寶蘇局曾經鑄造了當五百、當千大錢,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還會有新的寶蘇局當五百、當千大錢陸續被發現。

“天下錢糧倉”——史話戰火中的寶蘇局與“咸豐”虛值大錢

系列版別錢

寶蘇局有多種自小至大不同面值的系列版別錢,主要區別在字體不同,如缶寶系列、爾寶系列、寬緣系列、鉤鹹、斷廠鹹、小字規制等,有的自當十到當百、有的二三枚不同面值成系列。寶蘇局是版別系列比較多的錢局,差別主要在緣寬和字體不如寶福局那麼明顯。

其他材質的寶蘇大錢

咸豐五年(1855年)三月十九日,江南河道總督楊以增奏請:"多鑄當十大錢,成本不敷,擬仿京師式樣,鼓鑄當十、當五鐵錢,已委員採鐵、僱匠到清江浦趕緊試鑄"。寶蘇局咸豐鐵錢見實物或拓片的有小平、當五、當十、當五十等四種,形制與銅錢無大差別,寶蘇局鐵錢均較為珍稀。未見有鉛咸豐錢的報導。

刻花錢

古時候,墨盒、鎮紙、水煙筒等民間日用銅器具上,鐫刻有文字、圖案,古樸典雅。蘇南一帶自古以來手工業發達,雕刻藝人薈萃,選擇品相好的寬緣寶蘇局大錢,攜刻上花鳥山水、暗八仙、蝙蝠、龍風等,美輪美奐。寶蘇局當十、當五十和當百大錢都有刻花錢,紋飾圖案精雕細鑿,許多是刻工有一定深度的立體浮雕。雖然也見寶泉局、寶源局刻花大錢,但數量要少得多,其他錢局就更少發現。江蘇南部刻花錢已經成為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藝術品,將咸豐錢觀賞價值提升到新的高度。現代有人仿刻咸豐大錢,往往是在錢緣刻上簡單圓弧或粗糙簡易的龍鳳線刻,全無藝術可言。

“天下錢糧倉”——史話戰火中的寶蘇局與“咸豐”虛值大錢

江蘇鑄錢局究竟有幾個

因鮑康在《大錢圖錄》一書多次談到咸豐寶蘇各局,給人的信息是江蘇咸豐年曾經有眾多鑄錢局。如書記載:"咸豐重寶當十,寶蘇局鑄共五品,前兩品省局鑄,後三品籌防局、籌濟局、淮安局分鑄。"又:"重寶當五十錢,淮安、敦信局分鑄。"

"咸豐元寶當百錢,寶蘇分局、籌防局、籌濟局、淮安局分鑄。"如此說來,就有了淮安、敦信、籌防、籌濟、淮安寶蘇分局和蘇州的寶蘇局共計六個鑄錢局。

據《寶蘇局錢幣》作者鄒志諒先生多年考證,無論是歷史文獻,還是實物遺存,江蘇境內都沒有如此之多的鑄錢局存在。實際情況是咸豐時江蘇曾經有過兩個鑄錢局,除在蘇州的寶蘇局之外,在蘇北淮安府的清江浦,於咸豐四年曾設立過鑄錢分局,也就是"寶蘇分局"和"淮安局"。

從情理上講,兵荒馬亂的年代,銅材、工匠都不好找,一省之內相隔不遠的地方,設立四五個錢局,既無可能,也無必要。江南籌防局、籌濟局,實際上是在戰時指揮聯絡、調配軍用開支的機構,而非鑄錢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