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吃”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一“口”一“乞”為“吃”,其實就是一個人張著口,向天乞食以維持生存繁衍。從某種意義上說,歷史就是吃出來的。

距今五千多年以前,華夏族文明開始發端於黃河流域中下游,因為這裡的土質鬆軟,容易開墾,又靠近水源便於灌溉。久而久之,圍繞著“吃”這個主題,人們有了農耕、漁獵,進而形成部族,再進一步就產生了聯盟、邦國,以及國家間的外交、戰爭……而在當時的商部族中,我們的歷史上出現了一對史詩級的“吃貨CP”——商湯和伊尹。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出身寒微的伊尹充分利用了吃貨鐵則,讓自己作為陪嫁奴隸進入到了商湯府上做了一名廚子,再憑藉高超的廚藝獲得了商湯的接見,一來二去,這二位就從做飯聊到了治國……再然後就有了湯武革命,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商。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地球另一端的希臘半島,土質多為“沙壤土”,這種土種不了糧食作物,但是非常適合種葡萄和橄欖。而在希臘半島的對面,西亞和北非地區恰好有著發達的農業文明,那的人們對葡萄酒、橄欖油有著很大的需要,於是乎,需求-供給鏈條就建立起來了。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而更妙的是,地中海是一個幾乎完全封閉的海區,多數時候都風平浪靜,又遍佈大量的島嶼。這就意味著,即便你的航海技術再菜,甚至方向感不好經常迷航,出事的概率也不會太大,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走,最終都肯定能碰到陸地。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這麼一來,古希臘人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拉著葡萄酒和橄欖油出海,然後到對面換回糧食,順帶捎回毛毯、香水、亞麻布,以及半道上抓來或是買來的奴隸。

於是,西方的商業文化和海洋文化就產生了。

地處南歐的西班牙,曾經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教文明相互對抗的最前沿。公元15世紀後期,天主教聯軍結束了北非摩爾人對西班牙700多年的統治。由此開始,吃不吃豬肉,就不再是一個飲食習慣問題,而成了一個政治站隊的問題。任何場合的宴會,第一道菜一定是豬肉。再後來,商家、居民索性在自己屋簷下掛一隻火腿,慢慢的就有了伊比利亞火腿和塞拉諾火腿。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地處東西方文明碰撞前沿的中東歐和南歐國家,也都存在類似的事情,於是我們今天又有了,德國烤豬肘和意大利的帕爾瑪火腿、薩拉米香腸……

與此同時,歐洲貴族們迷上了一種來自東方的商品——香料。胡椒、肉蔻、丁香葉、肉桂、生薑……基本就是如今我們拿來燉肉的佐料,但在當時歐洲市場的價格隨隨便便就可以炒到高過黃金。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那個時候的歐洲貴族,基本都是完全的肉食動物。可他們偏偏沒意識到閹割的重要性,導致家畜養殖效果不佳,還有著濃重的腥羶味。而香料恰好可以掩蓋這些讓人不悅的味道。所以從古羅馬時代開始,香料就佔著歐洲進口貿易中極大份額。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然而香料貿易通道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切斷。於是歐洲人決定自己開船去印度進貨,大航海時代便開始了。而其中一個叫哥倫布的路盲,稀裡糊塗把船第一次開到了現在的美洲大陸……

西班牙殖民者從美洲帶回了土豆。在種植兩百年後,一直到18世紀歐洲人才發現,敢情這個東西是可以吃的?!皮實產量大,裡面的澱粉又很容易填飽肚子,困擾歐洲底層數百年的飢餓問題在短時間得到了解決,歐洲人口隨之開始迅速增長。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人口的增長一方面給國內帶來了壓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連續發動戰爭成為了可能。因為戰爭需要大量人口補充兵員,於是開啟了歐洲對世界的大殖民時代。

除了種地、打仗之外,富餘出來的人口可以去工廠幹活,慢慢地資本主義產生了。由於土豆減產,英國在1640年鬧了一場饑荒,於是資產階級大革命開始了;而隨著土豆產量的回升,緊接著工業革命開始了……

再然後,在成堆的土豆之上,整個歐洲的發展進入了癲狂狀態,中間有了拿破崙、庫圖佐夫、一戰、二戰……某種程度上,這段歷史你也可以叫它是一顆土豆引發的血案。

歷史是怎麼來的?吃出來的

1783年北美十三州脫離英國統治宣告獨立,由此正式有了美國。獨立之後,為了徹底劃清界限,美國人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戒茶”運動。

不過這裡面的深層原因是,當時產茶的印度和斯里蘭卡都掌握在英國人手裡,而產咖啡的南美卻在美國家門口,為了避免在貿易問題上進一步被英國人壓制,所以美國上層選擇了讓老百姓改喝咖啡,再然後有了如今到處可見的星巴克。

……

食物是人們生存的根本之一,一部世界史,背後若隱若現的便是“吃”的影子。或許每一個“吃貨”,都有資格說一句:“是我們,吃出了歷史。”

文 | 王偉

製圖 | @我就是個畫地圖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