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小鹿茶"作為瑞幸咖啡前陣子強推的新品,不但找鹿先森樂隊寫了首主題曲,還請昊然弟弟上陣帶貨,光周邊鹿角杯三天都賣了45萬。今天更是帶著新代言人肖戰,官宣獨立了。"小鹿茶"儼然就是那個戴著金戒指出生的別人家的男孩兒。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小編被這波操作嚇得下巴都掉到了鍵盤上,但真正的大戲還在後頭——小鹿茶的第43類商標被人搶注,孩子可能要變成隔壁老王的了。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43類商標範圍包括咖啡館、餐廳、飯店、快餐館等

瑞幸拆分小鹿茶,推出不收加盟費的新型合作模式,明顯就是想加快擴張速度,進軍茶飲行業和下沉二三線市場。然而對所有連鎖品牌來說,商標被搶注都是極為致命的。

那麼,商標都有哪些坑?和我們小微創業者又有哪些關係呢?

開餐館做小本生意可以不註冊商標嗎?

怎麼辨別騙子品牌?

開店後發現加盟了假冒品牌怎麼辦?

一、花樣百出的商標搶注

商標是品牌的門面,是門店的招牌,對於商戶來說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資產。不僅代表著商品或者服務的品質,還直接影響到品牌的經營和收益。

就拿最近的抖音網紅福特野馬來說,作為一款美系硬漢風的車,在國內的銷量一直居高不下。

但早在福特野馬正式進入中國的時候,就發現四川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早在1986年就註冊了"野馬"商標,和四川汽車談判無果後,無奈註冊了"福特野馬"的商標。隨後四川汽車反而以侵犯商標產權把福特給告了,最終福特不僅賠了100萬,還在官網發了道歉信。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餐飲作為商標糾紛的重災區,因商標侵權,損失上萬的事更不在少數。從皇茶ROYALTEA改名喜茶HEYTEA ,50嵐在大陸的商標被搶注,被迫創建了新的連鎖茶飲品牌1點點。鹿角巷,答案茶,貢茶......奶茶圈子裡最出名的那些牌子幾乎都在商標上吃過虧。這些都可能是小鹿茶的前車之鑑。

甚至,市面上還有一些做"商標敲詐"生意的公司。專門尋找熱門IP搶注商標。搶注成功後,這些公司就會向被搶注者發起"維權",最終目的就是訛錢。

早在2003年的時候,五糧液集團就發現有人在韓國將五糧液的漢語拼音"WULIANGYE"註冊了商標,註冊人提出私下解決,擺明了就是要五糧液"花錢消災"。

前段時間很火的網紅敬漢卿真名被搶注的案件中,搶注人也被扒出還註冊了農人丫頭等一百多個網紅ID的商標,很明顯也是一家專業碰瓷的無良公司。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被搶注商標的事情其實一直都有,以此獲利的奸商更是不在少數。只是因為很多搶注商標都是通過正當途徑註冊的,被搶注者維權過程艱難。考慮到財力消耗,大部分品牌都會選擇妥協接受,能站出來正面剛,並且剛贏的都是少數。

事實上對商家來說,學會用法律的手段渠道維護自己權利,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就算你早早註冊了商標,也不代表沒有後顧之憂,"商標流氓"也還能玩出一些新花樣。

比如攀附型商標侵權,所謂攀附其實就和人們常說的"傍名牌,搭便車"差不多,不法商家利用與註冊商標所有權人相同或者近似商標,造成一般公眾混淆或誤認,以此獲取利益。

最常見的也就這幾種:

外觀相近,比如加多寶和家鄉寶,洽洽瓜子和洽治瓜子;

讀音相似,比如肯德基和啃得雞,百事可樂和白事可樂;

攀關係打擦邊球,比如老乾媽和老幹爹,康師傅和康師母;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現實中會出現產品這樣被山寨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做好商標保護。

很多知識產權意識比較強的公司,在商標註冊上都會秉承著"寧錯殺三千不放過一個"的原則,提前註冊掉那些能蹭熱度的商標,比如可口可樂就註冊了"雷碧"。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像五糧液從一糧液註冊到十糧液,光是包含"五糧"兩個字的商標都註冊了800多個。阿里巴巴不但有阿里爸爸還有阿里媽媽,阿里奶奶,阿里寶寶,真是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

除了蹭熱度,還有很多黑心商家會選擇在品類上做手腳。

曾經就有粉絲在抖音裡向我們提問:"我只做麵包,是不是註冊一個糕點類商標就夠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鮑師傅的血淚教訓。

但凡和時尚潮流接點軌,就不可能沒有聽說過肉鬆小貝和鮑師傅。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在鮑師傅成為"網紅"被質疑僱人排隊的同時,仿冒的鮑師傅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雖然在2014年的時候"鮑師傅"就註冊了商標,但僅僅是文字商標,類別是30類的糕點。

有人就鑽了這個空子,搶注了帶圖標的"鮑師傅",以及43類的餐飲商標。這個43類商標有多重要呢,根據專業律師的說法,想要做連鎖餐飲經營管理就必須要有。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假冒品牌直接在市場招代理,一年的時間在全國開出300多家。靠著賣加盟獲利千萬的同時,那些所謂"加盟店"因為用料、做工不夠專業,收穫了大量差評,打破了原版鮑師傅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好口碑。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少註冊一個類別。

很多新手創業者會想著,等到做大做火再回頭註冊商標,但其實山寨的速度永遠比你想象的還要快。對品牌商標強有力的保護,就是防範於未然。要知道商標之間的戰爭,永遠是犯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這裡面最慘痛的莫過於鹿角巷

餐飲本身涉及的品類眾多,註冊多種類除了能保護自身權益,也利於品牌的延伸保護,開發新品類。因此商家在註冊商標時,建議把有需求或者未來可能用得著的商標,進行多類別註冊,甚至是一些看似不搭邊的種類。

比如你做餐飲行業,除了43類餐飲服務,29類食品,32類啤酒飲料、30類糕點、35類飯店商業管理(連鎖經營、授權加盟等),還可以關注一下8類餐具刀叉、21類廚具、31類生鮮農產等等。

三、如何辨別商標騙子

在一些連鎖招商平臺上,有意無意地利用侵權商標來欺騙加盟者的更是常見。

今年3月,作為臺式小火鍋代表的呷哺呷哺,就發現"3158招商加盟網"在網站上擅自使用"呷哺呷哺"商標及企業字號進行虛假加盟宣傳。品牌方馬上以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將網站運營者及背後公司訴至法院,索賠80萬。很多剛交了加盟費的店主直接傻了眼。

那麼要怎麼辨別騙子品牌和網站呢?

就拿瑞幸小鹿茶來舉例子。小編用"小鹿茶"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的時候,搜索的最前排可以看見一個叫做"小鹿茶唯一官網"的網站。點進去就是大大的瑞幸LOGO,和小鹿茶海報,看起來似乎沒什麼毛病。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但仔細觀察後就能發現很多不和諧的元素。首頁圖片像素模糊,隨處可見的招商電話,在線客服轟炸,以及專注餐飲、低成本賺大錢等誘人標語。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詳細閱讀網站文字,可以發現在關於品牌的詳情頁內,寫到的公司主體是"福建省廈門市瑞幸咖啡餐飲有限公司",而我們從瑞幸微博的官方藍V賬號可以看到,認證信息裡的公司名稱是"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這時候幾乎就可以確定,這是一個利用攀附型假商標招商的騙子網站。

為了進一步確認,小編嘗試與所謂的官方客服進行了"諮詢"。在短短二十分鐘的溝通裡,客服多次索要電話地址等個人信息,對於品牌的介紹也很不專業。

瑞幸“小鹿茶”獨立,商標被搶注的它能否逃脫行業魔咒?

比如給的官方資料裡寫的是小鹿茶,但是在溝通中卻表示加盟的其實是咖啡店,而在被質疑信息不一致時,也只是輕描淡寫地用"是同一個公司的品牌"轉移話題。小編進一步要求查看商標註冊信息的時候,直接就被客服給拉黑了。是真是假就不用多說了吧。

其實很多時候,不被商家所謂的"高收益"誘惑,仔細閱讀文件資料,對比可靠的官方渠道信息,就可以規避很多虛假商標的加盟騙局。

四、加盟了假品牌怎麼辦

如果是加盟開店之後才發現商標侵權,加盟者是否需要承擔商標侵權責任?

專業律師給出的答案是:若特許人提供的商標最後被確認為侵權商標,那麼加盟連鎖店與特許人之間簽訂的加盟合同就可以認為是無效合同。

因為商標作為加盟合同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一旦商標失去正當性合法性,必然會導致加盟合同無法履行,加盟連鎖店無法適用該商標,所以加盟合同應該是無效或者可撤銷的。

如果是通過合法的方式取得商標使用權,且不知悉商標侵權存在,善意使用的情況下。加盟者已經加盟開店之後,因為商標侵權被告上法院,應該免除商標侵權責任。由特許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盟主"來承擔侵權責任,並給予賠償。

我們在加盟之前,可以仔細閱讀所簽訂的加盟合同中,有沒有提及商標及標識的使用條款。如果沒有,那整個合同從一開始就是不完整的。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及早諮詢專業律師,儘早維權,降低損失。

對於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強對商標的認知,保持警惕,才能儘可能全面地維護自己和原創品牌的權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