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現在有煤氣,為什麼有些老人還喜歡燒柴火呢?

常德農村小趙


在“環保”從農村抓起的浪潮湧動下,農村禁止用土炕,就是土灶臺子也被列在禁止之列。好多農村鋪設管道,添置灶頭等,用上了天然氣。有些人家還用上了煤氣,按說,這樣就節能、方便還比柴禾灶衛生。但是,在很多農民家裡,那些老年人放著煤氣不用,而喜歡用柴禾生火做飯。



要說這些老年人,偏偏愛用柴火灶,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老人們的觀念和習慣難以改變

都是老年農民了,已經在生他們、養他們的農村天地摸打滾爬了大半輩子。習慣了祖祖輩輩煙熏火燎的灶臺生活。大鐵鍋燒得開水,泡茶喝,茶水都是香醇的;大鐵鍋炒得菜兼有燜、烹、燉的廚藝,吃起來可口;老農民總是離不開土地,有事沒事還要去田間轉一轉,這是習慣,也是黃土情結。地裡的秸稈啊,地頭的枯樹啊,也習慣了順手帶回家來。灶臺當柴火,水開了,飯也做好了。農村的土灶都連著土炕,生火做飯了,炕也是熱的,就是屋子,也暖烘烘的。老農民習慣了熱炕暖被窩,而這唯有柴火灶才能帶來的溫暖。說啥也是不能改變他們使用柴火灶的那種習慣。


柴火灶節省了家庭不必要的開支

現在的農村地區人口在逐漸減少,加上年輕人也不燒柴禾了,種植果樹之類的,每年都要修剪,大量的剪枝被堆積在地頭。好多人還是不肯要的,尤其是種植大戶,壓根就不想要了。老年人便把樹枝、秸杆等柴禾拉回家,留著當柴禾用。而煤氣呢,那是要花錢的,以我們當地來說,14.5公斤的一罐煤氣,要108元,每3年還要年檢一次。對於老年人,本身沒有啥經濟來源,基本上都是靠兒女供養。兒女的負擔也不輕,柴火不用掏錢又何必用煤氣增加開支呢?


老人用煤氣不順手,還怕不安全

老人們做飯都很少,煤氣灶開開關關的多麻煩。加上記性和視力都不好了,水開了,都溢出了。不是忘了關,就是沒看見。浪費煤氣不說,還有安全隱患。再說了,農村老年人,識字不多,灶具上的字也不認識。就是教認了,年老了,記性差,很容易忘記,怎麼努力都覺得不順手。還有,一些煤氣爆炸事故的報道,或多或少讓老人們誠惶誠恐。好說歹說就是不用煤氣灶,還是覺得柴火灶使用更方便。


柴火灶的草木灰被派上用場

如今守著土地,種著莊稼的都是老年人。在一些農村的田地裡還能看到80多歲,仍在地裡勞作的身影。也沒辦法,誰讓年輕人不願種地?誰讓糧價低,種地賺不了多少錢呢?再說了,老農民可再也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了。種地還要投入,化肥又不得不買。想多買,沒錢;買少了,等於給地裡“鹽”,效果不大。於是還是用上老傳統,往地裡施農家肥。這農家肥,少不了草木灰。老農民喜歡用柴火灶,就是想多積攢點柴火灰燼,運往地裡增加肥力,希望有個好收成。


的確如此,現在的農村今非昔比,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是燒水做飯的燃料,也不斷地推新出新。電飯煲、電磁爐,這些用電的灶具還在使用,又有了節能的天然氣、煤氣。不過對於留守的、空巢的老人來說,都不去用。而是鍾情於土灶,燒柴禾,不能不說是怕花錢,更重要的是一種生活的習慣。但願能長久的尊重老人的選擇,千萬別剝奪了他們這一大喜好。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山傍水燒柴做飯相比煤氣要麻煩許多而且控制不好火候但是對於農村來說燒柴幾乎可以說是零成本。 假如煤氣煤炭免費發放給農民或者給補貼,那相信燒柴的人就會更少了,因為沒錢才燒柴,當然也有一個原因阻礙著煤炭煤氣的普及。

以前冬天取暖方式比較簡單,要麼是烤柴火,要麼是烤煤炭,不像現在,很多人都選擇烤電爐或是有地暖、空調等!記得小時候放學了沒事幹,就背起小揹簍和夥伴們一起去杉樹林撿樹枝,揹回來放在固定的地方,平時就用來燒飯,天冷了就用來取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農村生活過,就算沒在農村生活的吃過材火做的飯和菜,那味道跟煤氣或者電磁爐做的味道完全不一樣的,


總之現在農村燒柴灶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社會進步了嘛。但還有一些老年農民在燒柴灶,一,是舊的生活習慣難改,二,是為了省錢。想想我小時候下放當知青那會,每到收麥,秋收隊裡就會派給我一個活,到收穫過的地裡守著,不準別的生產隊社員到俺隊的地裡拾麥穗,攏麥秸,扯麥茬。

我是小潘!感謝大家的閱讀


農人小潘哥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向我的父母提問過,液化氣我給你們買了,為什麼你們還要砍柴燒灶頭?

老媽一臉不解的看著我,你不是農村長大的?其實我也懂,只是不想老人辛苦去上山打柴火。

去年臘月二十幾,我們在外面打工都回去過年了,我燒著柴火,老媽在炒菜,一邊嘮家常,說著燒灶頭的好處。

1:燒灶頭大鐵鍋飯好吃,炒菜也好吃,炒好的菜放灶臺上不會冷。

2:幾十年都用習慣了,液化氣小鍋小灶不順手

3:我們安慶宿松的灶頭多有燒水爐子2個(洗臉洗腳不缺熱水),大湯罐2個(以前是燒豬吃的野菜)

4:有米湯喝(卡皮粥),這個是我的最愛。

5:最後一點是什麼呢,就是液化氣要買,柴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要錢




天棚元帥下凡


這個現象在大部分農村都會存在,至於為什麼有這種想象,我想有幾種方面的原因。

首先,農村燒柴火的的條件充足,家家幾乎都都有地鍋,只要有地鍋就要燒柴火!還有柴火很容易得到,我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家人去樹林裡撿幹樹枝,還有落的幹樹葉,就是現在也有老年人沒事遛著撿柴火。

其次,農村人很節約,尤其是老年人,過慣了苦日子的他們,絕的燒煤氣是浪費錢,柴火又不用買,隨時都能燒,這樣一年下來省了不少錢。

還有就是安全性,煤氣的危險性很高,相對老年人來說,從心裡有的不接受這東西,他們覺得還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最靠譜。

最後我感覺燒柴火做的飯菜就是比煤氣做的好吃,在農村家裡過年燉肉,都是燒大鍋,大塊劈柴放在鍋地下,鍋裡冒著騰騰的肉香氣,感覺就是不一般!你們覺的那?






輪椅勝哥


這裡面的原因還真是一言難盡,因為現在農村的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蕪,雜草灌木滿山片野,柴火資源已經過剩。老年人是上個世紀節約習慣了的人,覺得燒煤氣花錢不如燒免費的柴火;第二是煤氣的初裝費太高,我們那邊高達4000多元,所以因承受能力有限有的老年人不願安裝;第三是有些即使安裝了,一經使用後覺察到煤氣不便宜。我地有個老人說他僅僅燉了一次肉,而且還是大火煮沸後就一直開的小火,結果被燃氣公司抄表計算下來交了10多元錢,後悔不已。從此後關閉煤氣一直沒用。城市用煤氣每個月要另交6—9元的除渣費,不知他這10多元中是不是也有那一筆收費。老年人不願燒煤氣大概就是這些原因。


賢仁29118



玉141165246


有煤氣,為什麼農村人還是喜歡用柴火,農村人喜歡用肯定有它優越性所在了。

第一,燒柴火可以說是地道農村人懶於生存不可缺少的原始生火方法,靠山吃山了出門就是山,山裡都處都是柴火,一天下來拾的柴火在背到家裡都夠幾月了燒了,記得村裡每次有人家過紅白喜事,提前一天就叫人幫忙弄柴火的,因為用柴火量大,人多了一個上午弄的柴火就夠幾天過事燒了,如果用煤氣的話用完了還得到縣城去換氣,特別麻煩,所以用柴火就存在這些,方便首先優越了。

第二,為什麼不用煤氣,因為煤氣有安全因素所在,家裡都是老年人,萬一操作不當造成安全問,就後悔莫及了,用柴火的話安全性就大大降低了,安全是燒柴火的另一個優勢了。

第三,成本所在了,貴而已還不耐用,現在換一小罐氣都40多了,更別說大罐了,農村人用火性又大,養豬還要給豬煮食之類,根本就耐不住用。如用柴火的話首先就不用擔心成本的事,不用掏一分錢,還可以把飯做好。特別是冬天,農村可以用柴火燒爐子烤火,煤氣是沒有這個優越性的。

第四,煤氣做出來的飯總感覺有點不香,感覺柴火做出來的飯菜更香了,吃起來才是農家飯的味了,這可能是地道農村人都有同感的。

第五,老輩子一直做飯,烤火都是在用柴火的,讓用煤氣還真不習慣的,更是很難改變這一觀念的。

總體來說如果生活在農村,房前屋後都是樹林,柴火用著又方便,實惠而已還不需要花一分錢,是最大的優勢了。

個人的觀點,相信有同感的朋友,謝謝





農人大強


農村人現在有煤氣,為什麼有些老人還是喜歡燒柴火呢?現在的農民廚房裡不光有煤氣,微波爐電磁爐電飯煲也是一應俱全。櫥櫃油煙機讓廚房也顯得整整齊齊的,年輕人用電飯煲煮飯,然後在電磁爐上面燒幾個菜,又方便又快捷。

可為什麼老人還是喜歡燒柴火呢?

在我們這農村有兩三個兒子的,結婚以後基本都和老人分家了,老兩口都是單獨在一家兒子給的一個房間過,有房的甚至老兩口在一個獨院住,做子女的可以說一年也看不了老人幾次。農村的老人有能力的還可以去種地,收下糧食後去賣掉以備家需,身體不好的生活就沒著落,就等著幾個兒子一年每家供老人生活的很少的錢活著了。燒柴火還得自己去撿呢!



農村的生活傳統使然

在農村上了年紀的老人,沒退休沒養老金的,就是靠兒女養活了。孝順的兒子到冬天還去給老人買些煤,讓老人家取暖連在煤火爐子上做點飯。不孝順的可以說是就盼著老人早些走呢!就別說給買煤,送生活必須品了。這樣的老人只能艱苦的苟且生活了,上了歲數身體有不健康的,每天還得吃藥維持身體,手裡有幾個零錢還得攢著,就用來去買藥了。



農村老人的艱苦樸素傳統沒變

在農村就是和兒子們分家了,兒子們也都孝順,去給錢給吃的給用的。可老人都是經歷過早時的生活艱難,兒子們給了錢他們也捨不得花。在農村大鍋頭都是和炕連著的,冬天在大鍋臺燒柴火做點飯,連帶就把炕燒熱乎了,這樣屋裡還可以取暖。其實兩個人的飯在大鍋裡是很難做的,做的稍微多一點下頓不夠兩人吃,做的少了就只能將就吃了,也不值當的再去做。


現在農村煤改氣煤改電進行著,做子女的也給老人安裝了電暖氣,或者安裝了煤氣,可老人們還是覺得燒柴火實惠,能不給子女添麻煩就不添麻煩,給孩子們省點是點。


新樂老杜


主要原因是農村人收入太低,就得省吃儉用,度過生活中的困難。其實汙染氣候並不在農民燒柴做飯上,主要原因是工業。比如鍊鋼廠,本來看不到煙,可是生長在鍊鋼廠附近的花草樹木,其葉子有的幹萎了,那就是汙染。就是微觀下飄出了細微的顆粒,組成細霧,飄到哪兒,哪兒就被汙染,有時用眼晴能看見,大概就是霧霾。

農民收入低,就以柴代煤,以柴代液化氣,代替天燃氣,這樣減少做飯的費用。那柴不用花錢,莊稼枯稈,樹枝什麼的。便宜可靠。

但我在農村,卻用上了天燃氣,初次交款四千元,說是退兩千元,但兩年了,還沒退。因按了天燃氣爐,得和室內暖氣片通上,又花了六百,去年冬天,只用一組暖氣片,就交費用一千七百元,總共下來六千多元。

有的戶為節省錢,就把按天燃氣往後推移。我的一組暖氣片用了一千一百元,如果人口多的,暖氣片多組,費用幾千元,加上安裝,就得上萬了。

冬季取暖不按天燃氣,那做飯也用不上,只有燒柴了。


用戶4825271474414


我個人覺得農村老人喜歡燒材, 有五個方面。第一,農村老人(定向於70歲左右的爺爺奶奶)出生的年代決定的,她們出生的年代是戰亂時期,大家都吃不飽、穿不暖,造成了她們對生活拮据的習慣,在她們的思想裡面木材是不要錢的,只要花點勞動就可以獲得。第二,農村老人吃了幾十年材火灶,突然換口味不習慣,還是喜歡傳統的材火燒的菜香,大鐵鍋煮的飯好吃,特別是牙口好的老爺爺老奶奶,那個鍋巴真叫一個爽,然後土灶跟煤氣灶加熱的方式不一樣,燒出來的味道是煤氣灶無法比擬。就像我們總感覺,兒時媽媽燒的飯最好吃一樣。第三,農村老人不太會燒煤氣灶,有時候都打不著火,換個煤氣罐也是需要年輕人,又怕把那裡弄壞了,燒完了又不感確定煤氣瓶關了沒有,感覺比材火灶麻煩。第四,農村老人,喜歡自己種點菜吃,傳統觀念的農村人種菜都是澆點人畜糞,灑點草木灰。對於他們來說草木灰就是寶,既是肥料又是殺蟲劑。第五,農村人到了冬天有烤火的習慣,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用不慣現在的烤火爐,更捨不得用空調,再說空調他們感覺悶的慌,沒有材火烘的實在乾脆。

個人觀點,喜歡的點贊,不喜的勿噴。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