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勝比干多一竅,曹雪芹為何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比擬治國雄才

林黛玉給大眾的印象是一個愛耍小性子、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嬌小姐。可是作者為什麼偏偏要把她跟輔佐了商朝兩位帝王的治國雄才比干做比較呢?

林黛玉如果嫁給了賈寶玉,能擔得起寶二奶奶這個頭銜嗎?邢夫人已經退位讓賢,王夫人更喜歡躲在幕後,王熙鳳少了點“母儀賈府”的風範。林黛玉呢?

在賈府,做一個當家奶奶,要確保府中開銷用度,要讓僕人忠誠盡職,要維繫好人情往來,還得有好品味。

林黛玉的生活品味,自是不用多說的。

心勝比干多一竅,曹雪芹為何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比擬治國雄才

管賬

她曾對賈寶玉說:“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

這一句話有兩層意思。

首先,黛玉有心管家。一個“每常閒了”,說明她是經常在思忖這些正經事情。而不是大家誤以為的,她終日關在閨閣裡悲春傷秋。

其次,她有能力管家。要算清賈府的這筆賬,可不是懂算數/認識幾個字就行的。她得有豐富的常識,知道柴米油鹽多少錢·,花花草草多少錢,人工多少錢,人情費多少錢,而賈府有哪些產業,分別能有多少收入。她對錢的概念,可見一斑。而未來繼承人賈寶玉卻說了一句寶玉說:“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 兩人高低,立刻分明。

管家的第一步,就是要賬目瞭然於胸,顯然林黛玉做到了。 第二步,管理院子裡的人,也可算是林黛玉管理賈府的沙盤演練。

心勝比干多一竅,曹雪芹為何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比擬治國雄才

管人

紫鵑對她的忠心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不同於襲人的忠誠。襲人對寶玉好,是有利所圖,她想當個姨奶奶。而紫鵑卻是不藏私心,真心誠意地希望自己這個姐妹能有好歸宿。

也有人會提到雪雁,指出雪雁是林黛玉自己帶過去的人,後期她卻更信任了紫鵑,說明林黛玉不會籠絡人心。實際恰恰相反,這更體現出了黛玉任人唯賢的特性。比起毛毛躁躁的雪雁,紫鵑更加的成熟、細心,辦事能力也更強,而且她是賈母空降過來的人才。反過來,如果林黛玉格局小,只認雪雁一個,一來雪雁做事不周到,不如紫鵑熟悉賈府的本土特色,二來她與賈府的融合度就會明顯降低,對她管理瀟湘館裡的其他僕人非常不利。這與劉備登基後封諸葛亮為丞相,高於他的兩個拜把子兄弟是一個道理。

而且就算林黛玉親近紫鵑多於雪雁,雪雁比起其他院子的丫頭,日子也是好過幾倍。書中有一段寫道:林紅玉正在屋裡發悶,可巧怡紅院的小丫頭佳蕙跑來,很高興的對紅玉說道:“我好造化。才剛在院子裡洗東西,寶玉叫往林姑娘那裡送茶葉,花大姐姐交給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裡給林姑娘送錢來,正分給他們的丫頭們呢。見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兩把給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著。”

《舊唐書》裡就曾有言: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林黛玉對別家院子的丫頭都可以如此大方,更何況自己的丫頭呢?

當然大觀園裡對這些年輕可愛的丫頭好的人有不少,尤其賈寶玉。但是大家都知道賈寶玉是很瞧不上府裡的老婆子的,說她們是死魚眼。而在大家眼中清高孤傲、尖酸刻薄的林黛玉卻從沒有過這類的言論,相反,她對這些婆子是相當和善的。有婆子給她送個東西,她還能給婆子一點打賞,而且非常客氣地說,打擾婆子下班賺錢了。她暗示知道婆子們休息時會賭錢的事。點破不說破,隨和不隨便。既讓底下人知道她這個主子的厲害,又讓底下人感到放心,這個主子即使知道他們有點小娛樂也絕不會對他們趕盡殺絕。這樣的主子,哪個奴才不想跟隨呢?

更重要的是,林黛玉的管理容易服眾。若獨寵了年輕丫頭們,她們雖然會盡心服侍,但終歸不夠穩重,且容易引起下面婆子們的嫉妒與不滿。這個問題在寶玉的怡紅院就非常嚴重。而在其他院子裡,又發生諸多老婆子壓榨小丫頭的事情。貼身丫環是高層管理,老婆子是中層管理,小丫頭是基層。中層是高層意思的執行者,也是對基層的管理者,只有中層誠心執行和落實主子的意思,單位裡才不會出內亂。

也正因為林黛玉的任人唯賢、出手大方、真性情不失規矩,瀟湘館裡比其他幾位主子的院子要清爽乾淨。

此外,管人除了管理下屬,還得注意與自己同階層的主子。林黛玉對他們也是有著清醒認識。

王熙鳳接尤二姐回賈府時,表面是表現大度,實際是要把這隻小白兔放在眼皮子底下好好折磨。王熙鳳騙過了賈璉、邢夫人、李紈、尤二姐本人,但是瞞不過寶釵和黛玉,她們事一眼看穿了王熙鳳的用心,不禁替尤二姐擔心。這也說明,黛玉有識人之明,熟諳人心。

王熙鳳病倒,需要找代理人,在與平兒訴衷腸時,實實在在地肯定了林黛玉的才能,只可惜她是外戚,不方便插手。她的管理才能是得到了王熙鳳的認可。等林黛玉坐上當家位置,她還是非常需要王熙鳳的協助。如果能力不被王熙鳳認可,怕是要鎮不住這員大將了。

雖有個寶玉,他又不是這裡頭的貨,縱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個佛爺,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這屋裡的人。四姑娘小呢。蘭小子更小。環兒更是個燎毛的小凍貓子,只等有熱灶火坑讓他鑽去罷。真真一個娘肚子裡跑出這個天懸地隔的兩個人來,我想到這裡就不伏。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倒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當王熙鳳任命探春為主事人之後,黛玉再一次變現出了她看人的眼光之厲害,一語道破探春會有欽差大臣的架子。

心勝比干多一竅,曹雪芹為何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比擬治國雄才

管禮節

林黛玉初次到賈府時,就已經體現出這個女孩子的禮節用心。不少讀者因為作者寫道“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走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就只注意到了林黛玉的敏感、謹慎。

到了賈母那裡,第一次被問起讀過什麼書。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已經低謙地說,剛讀過《四書》。當再次被寶玉問起讀什麼書時,她根據賈母的反應,又更低謙地說:“些許認得幾個字的。”這不僅是討好賈母,還是對另外幾個“不怎麼讀書”的姐妹的尊重。這一點和王熙鳳的言辭有異曲同工之妙,王熙鳳誇黛玉就跟賈母嫡親的孫女一樣,夸人而不捧高踩低,是一門藝術。

當王夫人要留林黛玉吃飯時,她內心做了一個細緻的考慮,得體地回覆,如果在王夫人那裡吃了飯再去拜見邢夫人,怕是不禮貌。

咋一看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要知道當時的林黛玉是一個不滿10歲的稚童。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心思,聰慧遠遠多於敏感。

林黛玉和薛寶釵還和形成一個對比。表面上,薛寶釵是封建禮教的捍衛者,但是她卻能夠在賈寶玉酣睡時,一個人坐在他房裡,幫他繡花。這孤男寡女的,普通人家,就算是現代人還要避諱呢,她反倒不顧忌了,還做起了女工。全然把自己當作一個妻子了。而林黛玉,表面上小時候和賈寶玉睡一張床,長大了還會共讀一本《西廂記》,內心卻時刻保持警醒,是不是提醒寶玉,他們已經長大了,不可以同兒時一樣廝鬧。以身作則的同時,也要求紫鵑、雪雁不要與寶玉廝鬧。

一個是忠於禮教,一個是秉持禮節。

心勝比干多一竅,曹雪芹為何把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比擬治國雄才

還有讀者心生疑慮,認為林黛玉尖酸刻薄、小家子氣的可不只是讀者,書中大多數人也有同感,比如史湘雲,比如小紅(林紅玉)。刻薄之人怎麼能做好一個當家奶奶呢?那我們下一篇再來分析,林黛玉到底是不是一個刻薄的人,她的刻薄形象是怎麼來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