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彎的“滑輪”之:髂腰肌,練習後彎前應該需要了解的知識

後彎,不能急,就像花開,須要時間與耐心去等候。

我記得第一次做後彎時,心中充滿著未知的恐懼,就像在吊橋上玩高空跳傘一樣,更慘的是,背後縱身一躍,若非膽識過人,大概無人敢嘗試。

與高空跳傘不一樣的是,後彎的高度不到兩米,失足墜落不致死人,但心中的恐懼可能更勝高度,尤其是在要下不下的當口,雙手在空中飛舞亂抓,活像是要溺水般地無助與恐懼,這時老師若沒有足夠的馬步功夫,可能和你一起雙雙落地演出一場瑜伽的經典畫面。

後彎的“滑輪”之:髂腰肌,練習後彎前應該需要了解的知識

後彎,真的那麼難嗎,也不會,只要你符合大師所提的三大要件,再配上瑜伽解剖學的經典名著─(哈瑜伽解剖學),在第278頁提到,一個好的後彎須要以下幾個條件來配合:

概略翻譯如下:

後彎的條件是須要髂腰肌,股四頭肌尤其是股直肌,腹肌方面則為腹直肌,在韌帶部分,須要有坐股韌帶,髂股韌帶和恥股韌帶.在軀幹部分,主要的限制在胸椎,一是因其有肋籠二是棘突……

它講了一整面,我只打了四分之一,還有更多的內容,就待有心人自己去找答案了。

後彎,包括三大系列

  • 平躺系列:魚式,駱駝式,輪式,橋式
  • 俯躺系列:蛇式,蝗蟲式,船式和弓式
  • 站姿系列:下腰

建議同學,必須將上述每個動作都做到十分純熟之後,才能嘗試下腰的動作,否則真是自尋死路。書上提到,許多人的脊椎弧度尚未成熟到可以下腰,且各方條件均未具足之下,強行下腰,會造成膝蓋的慢性受損。真是說出了我心中的話,有些人下腰是利用曲膝降低上半身與地板的距離,再利用抖動的方式,將手重落在地面,這會造成腕關節的受損,傷害是慢性累積的,因此,脊椎若在幾年後出問題,也是意料中之事。

欲速而不達,同學不可不慎

當身體準備好了之後,你須要的只是勇氣與呼吸的配合。

一個完美的下腰,始可在呼吸的導引之下,吸氣,張開雙胸,打開心輪,吐氣,放鬆上半身力量,以拋物線弧度,讓地心引力自然引你觸地,停留四個呼吸之後,以有節奏的前後擺動,吸氣,反掌一推,將上半身輕輕地離地,以大腿為錨,回到原位,一切都是如此地行雲流水,端賴著平日紮實的根基.

後彎的重點太多,但今天的主題只鎖定“髂腰肌”。相關文章:

後彎的“滑輪”之:髂腰肌,練習後彎前應該需要了解的知識

髂腰肌

認識髂腰肌和它的重要性

髂腰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屈曲你的大腿,也就是大腿的主要曲肌,它可以讓你的髖關節彎曲,讓你自在地行走或爬樓梯,同時在你坐下時扮演重要的角色.你可以試試PadangusthasanaD(手拉腳單腿直立式D),直立站好雙手叉腰,將腳抬起至腰的高度,身體保持不動如山,這是收縮髂腰肌的動作,或是做一下駱駝式,伸展髂腰肌到極限。

前彎時,髂腰肌可是最舒服的時候,因為它一點都不須用到力,但後彎時,可就麻煩大了,它必須拚了老命地伸展,只坐不動又很少做基礎後彎如駝式的同學來說,你的髂腰肌基本上是貴婦型,肌肉無力,長度變短,中看不中用,一旦要後彎,天啊,腰簡直就像是上了鐵條一樣,怎麼推就是無法向前推,就像是滑輪故障一樣。

是的,髂腰肌就是你的滑輪,左右你的脊椎及骨盆及大腿的彎曲度。當其伸展到極限時,可以帶動骨盆向前傾,此時略略屈膝,就可以增加脊椎後彎的幅度,這對後彎十分重要,單靠脊椎後彎,會將重心完全置於腰椎上,那會造成腰椎椎間盤凸出或是長骨刺等多項問題.

若想練好後彎,又想保護脊椎,就多多伸展髂腰肌吧.平時可多學學電臀舞,很有幫助,至少,你知道你的骨盆是可以前後擺動的.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及髂肌所組成,起始點不同,但因終點都結束在股頭的近端的同一肌腱上,一般統稱為髂腰肌,現分別介紹如下:

腰大肌psoasmajor(psoas=腰部肌肉)

後彎的“滑輪”之:髂腰肌,練習後彎前應該需要了解的知識

腰大肌

腰大肌的肌肉起點在第十二胸椎一路至第五腰椎的位置,結束於股頭的上端。

髂肌:起源至髂骨窩內側,止點同腰肌同一位置。

後彎的“滑輪”之:髂腰肌,練習後彎前應該需要了解的知識

髂肌

髂腰肌會如此重要,是因為腰肌十分有力,每一塊腰肌大小猶如手腕般粗,因此它可以扮演讓骨盆前傾或後傾進而影響脊椎的曲線。因長期坐著不動,變短時,會造成骨盆前傾,尾骨及坐骨上提的現象,進而導致脊椎過度彎曲,當你坐著曲膝雙手抱著小腿前側時,注意,這時的腰椎就是呈現過度彎曲的姿勢,腰椎喪失其正常前凸的曲線。這是引發下背痛起始點。沒想到吧,來自一個肌肉的不正常,竟導致胡蝶效應,引發現代人最頭痛的下背痛。

後彎的“滑輪”之:髂腰肌,練習後彎前應該需要了解的知識

有人習慣不斷地前後踢腳,來增加髖關節的彈性,這是很可怕的事,因為每天長期這樣踢來踢去,會造成髂腰肌的肌腱在股骨處的粘液囊發炎,這個囊的作用是減少磨擦力,但經不起每天都來個前踢後踢個一百下,記得早期,我們的老師就是希望我們如此苦練,為的就是要劈腿,真的就有同學每天如此苦練,結局是再也無法劈腿,而且走路抬腿都會微微作痛,現在她也做老師了,但很多動作只能點到為止。

同學,練瑜伽,真的,不要亂練

此外,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兩腎之間是命門所在之地。

命門,就位在肚臍眼正後方,約第二三節腰椎交接處,命門穴觸摸起來最好是柔軟有彈性,若是感覺硬梆梆的,天啊,你的命門己經窒礙難行,因為你摸到的是腰椎的棘突,也就是那條龍骨背上的棘突,想像一下劍龍的模樣,有點像穿山甲的那條龍,對了,當你的棘突己是非常明顯時,表示你的腰開始失去正常的曲線,也就是腰有點向後凸,整個上身像是拱起來的蝦咪。

命門一旦受迫,會影響到氣的流動,人日“命門動氣”,就是指命門部位的動脈跳動,有練氣功的人就會明白,這兩腎之間這一片細胞的運動,會令人感到腰部會微微發熱,這股熱氣會帶動能量的上升,沿著脊椎,就是瑜伽人稱的中脈,緩緩上升,直至腦海,讓人耳聰目明,頭腦清楚.

別忘了,你吃的食物是向下走的,但你的能量卻是不斷地向上提升

,食物在小腸這裡做最精華的萃取,形成人體最寶貴津液,最後透過血液滋養全身。

我們吸氣時,能將能量從骨盆往上提升至心輪的位置,讓你的能量能充滿在胸廓,透過一吸一吐的作用,讓全身的細胞做最大的開合動作,讓你的全身的每個毛孔都能吸收到最新鮮的能量,同時透過發汗,排除體內的廢物.

無論是瑜伽或是醫學,對我而言,目的都是一樣,淨化身體,活化身體,滋養心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