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線下交易”如遇事故 責任劃分引關注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今天,由中國交通報、中國公路學會、城市智行研究院和嘀嗒出行聯合發起的“順風車行業標準課題研究集思會”第三期上線,議題為:如何理解順風車“線下交易”的風險與責任?

現實中,部分順風車用戶會遇到車主以一些說法為藉口,要求乘客取消線上訂單,改為線下支付的情況;少數乘客基於重新約車浪費時間等方面的考量,同意了車主線下交易的要求,但在實際搭乘中卻遇到了車主更改路線、多拼、加價、未將乘客送達指定目的地等多種情況。更有甚者,司乘雙方發生了糾紛或是安全問題,後續處理更加麻煩。

對於順風車線下交易行為如何定性,以及如何從法律層面來看待線下交易行為,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的專家以及交通行業律師做了清晰闡釋,核心便是:以盈利為目的,脫離順風車平臺線下交易已構成非法營運,取消訂單即解除了平臺、車主和乘客的三方合同。


順風車“線下交易”如遇事故 責任劃分引關注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信息管理系教授邵麗萍認為,平臺訂單是有法律效力的,一旦訂單產生,平臺、車主、乘客三方都有責任。但如果用戶取消了訂單,平臺就沒有責任了,用戶需自己承擔法律責任。車主基於平臺接了訂單,又取消訂單私自協商費用屬於非法營運。作為乘客也得合法合規乘車,不能貪小便宜,不然出了安全事故後責任將由自己承擔。

對於線下交易行為,《嘀嗒順風車合乘公約2.0》中明確規定,嚴厲打擊車主誘導取消、線下交易、詐騙、逃避安全監控或違規行為。如被查證,車主將被扣除6分行為分並禁止接單3天。

對於乘客來說,在已知對方脫離平臺進行交易時,應拒絕合乘,同時要即時向平臺投訴。如果乘客依舊選擇合乘,不僅會給自己出行帶來安全風險,同樣也是一種違約行為。

平臺為所有車主和乘客的合乘均購買了保險,以及設有安全護航、一鍵報警、行程分享、車內錄音、行程監控、緊急聯繫人等安全功能,若乘客與司機脫離平臺進行線下交易,則相應保險無法覆蓋,安全功能也無法發揮作用。不過,在脫離平臺交易的情況下,若因逃避安全監控造成違法行為,平臺依然會積極配合警方進行相應調查工作,讓不法分子受到法律制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