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嗎?

可能很多參保者聽說過我們的社保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但是並不理解其中的區別和關係。讓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一)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一般來講是指國家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是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

我們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劃分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是1991年《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開始建立起來的。

你知道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嗎?

在1986年國家對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對新入職的職工要求繳納退休養老基金,這也是最初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原型。1991年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國家明確對於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前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可以視同繳費。

視同繳費就是不用繳費了嗎?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其實不是的。2011年《社會保險法》規定,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因此,視同繳費期間並不是不用繳費,只是個人不繳費,政府繳費而已。

2014年10月國家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一樣對於2014年9月以前參加工作的中人,其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

(二)實際繳費年限。

你知道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嗎?

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大家社保繳費的時間就是繳費年限了。繳費年限要具體到月為止,平均每月轉化為0.083年。

實際繳費中,各地政府每年會公佈繳費基數的上下限。根據2019年5月《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實施方案》規定,從2019年5月起,國家將使用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社平繳費基數,按照其60%~300%核定繳費基數的下限和上限。過去我們都使用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核定的,統計口徑轉變以後社平繳費基數至少下降20%以上。比如河北石家莊市礦區社保繳費標準,2019年4月份按照非私營省月社平工資100%繳費標準為每月1194元,2019年5月份按全口徑省月社平工資100%繳費標準為每月946元,後期的繳費基數只有前期的79.2%。

你知道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嗎?

由於當年的繳費基數除以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得出的比值叫做繳費指數,關係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所以當年繳費基數和當年社平繳費基數都很重要。社平工資的口徑轉變以後,國家將會提出過渡性方案,確保平穩銜接。

(三)養老金的計算

目前,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待遇叫做基本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

(1)基礎養老金主要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以及平均繳費指數有關。但是平均繳費指數計算的過程中有問題。

企業退休人員的視同繳費年限,全國多數地區是沒有視同繳費指數的。沒有視同繳費指數,那麼就只能按照實際繳費年限的平均繳費指數來計算。

上海市明確退休人員視同繳費指數都按照1計算,那麼就相當於視同繳費年限大家都按照100%的社會平均工資繳費檔次繳納的社會保險,不會因為工資差距而產生繳費基數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視同繳費指數,是按照退休時本人的職務職稱確定的級別、薪級級別以及退休時職務職稱確定的當地退休生活補貼數額,所對應的視同繳費指數表查找計算而來。所以,不同地區、不同情況也是不同的。不過,每個省都有其統一的標準。

(2)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跟個人賬戶退休時的累計餘額和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相關。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是沒有個人賬戶的。

實際上國家從1995年才要求各地建立起個人賬戶,上海、深圳等地從1992年就開始實踐。

(3)過渡性養老金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

實施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通通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作為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補償,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來講也作為缺少職業年金的一種補償。

過渡性養老金有過渡性係數,也有平均繳費指數。過渡性係數,根據當地的發展情況,從1%~1.4%不等。

平均繳費指數,沒有視同繳費指數的地區是按照實際繳費年限的平均指數,有視同繳費指數的地區是按照全部年限綜合的平均繳費指數計算。

你知道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嗎?

總體來看,有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人員,可以計算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的過渡性養老金,比實際繳費年限要划算很多。實際繳費年限如果繳費基數高也能影響過渡性養老金,也是比較划算的。

你知道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計算養老金有什麼區別嗎?

申請渠道:點擊上方”大社保網“頭像——菜單欄”社保代繳“進入大社保網繳納社保。

申請鏈接:http://t.cn/EJJHSMM(複製到瀏覽器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