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自從20世紀90年代果實套袋技術引入我國以來,因其能夠避免灰塵傳染,減少病害侵染和農藥殘留量,穩定提高果品的商品價值,在我國得到大面積推廣,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套袋蘋果的種植面積達到總面積的90%以上,而且還延伸到葡萄、桃等其它果樹品種上。但在蘋果果實套袋之後,由於

果袋內透氣性、溫溼度以及光照等微環境的變化,致使果面經常發生未套袋果實沒有發生過的斑點類病害,這種病害果農統稱為“黑點病”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蘋果黑點病是蘋果栽培中常見的一種病害之一,俗稱“套袋病”,主要發生在套袋果實上,在發病初期,會在果實萼窪部位出現芝麻粒大小的黑色斑點,之後會隨著病情發展,黑斑面積不斷擴大,最大可達5-6mm。但是這種病害往往只發生在果實表面,不會對果肉部位產生危害,所以緊緊影響果實的賣相,不會影響口感,只是單純降低果農的經濟收益。據統計,蘋果黑點病在我國蘋果栽培大省的陝西、山東以及河北等地,其每年的發生率在5%-60%之間,但也有例外,比如2003年山東省招遠地區蘋果的病果率就達到95.3%,嚴重影響果農的蘋果銷售,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一、蘋果黑點病的病症識別

蘋果黑點病主要發生在套袋果實內,發病部位多在蘋果的萼窪以及果頂部位,發病嚴重的時候也會對果實胴部產生不同程度危害。蘋果黑點病發病初期會在果實萼窪周圍形成以皮孔為中心的針狀小黑點,之後隨著病情發展,不斷擴大,通常為1-3mm,嚴重的時候直徑可達5-6mm,深度達1-2mm,果面略顯畸形。但比較好的一點就是,這種病害只會對果面產生危害,並不會對果肉部位產生影響,所以口感還是比較好的。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二、蘋果黑點病的發病原因

1. 果皮細胞受損

果農在蘋果謝花後至套袋前這段時間,往往需要噴施農藥進行病蟲害的提前防治,此時用藥要講究“科學、高效、無損傷”,否則極易引起黑點病的發生。果農在施藥的時候,所選農藥不過關、噴藥不到位、噴施濃度過大、噴施部位過於集中等都會對果皮細胞產生危害,進而為黑點病病菌提供侵入場所,而加重病害發生程度。此外,果農在噴藥過後,沒有等待藥液吸收一定程度後,直接進行套袋,就會導致藥液滲透不均勻、果袋內溼度過大,藥液在萼窪處集聚,損傷萼窪處果皮細胞,這也是為什麼黑點病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果實萼窪處的原因所在。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2. 外界環境因素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我國蘋果黑點病的發病率呈現由西向東逐漸加重的趨勢,但是通過對河南三門峽、沙東煙臺以及陝西白水等地區的調查發現,蘋果黑點病的發生與全年的降雨量關係並不密切,主要與每年8-9月份的降雨量和降雨強度有關,降雨量及降雨強度越大,病害發生率就越高;套袋蘋果黑點病的發生還與栽培果園所在地勢及海拔高度有一定關係,有學者研究發現川地蘋果園發病較山地蘋果園發病中,海拔低的蘋果園發病較海拔高的蘋果園發病重,這可能是由於低海拔、川地果園果樹長勢旺盛、枝條繁多,果園密閉不通風,有利於病害的發生;而高海拔地區往往氣溫較低,果樹長勢緩慢並且枝條稀疏,果園通風透光良好,不利於病害的發生。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3. 果袋選擇及應用因素

質量差的紙袋不但沒經過藥物處理,而且生產技術不過關,透氣、透水能力差,不能抵抗雨水沖刷,這些都為黑點病的侵染提供了便利條件。除此之外,有學者對膜袋、紙袋、膜紙雙層袋的果實發病率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現:膜袋果的發病率高於紙袋果,而膜紙雙層袋果的發病率又高於膜袋果,這就充分說明了黑點病的發生與果袋的透氣性關係密切。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果農在對果實進行套袋的時候,由於短期內工作量過大,通常會請工人進行套袋,部分工人由於是首次參與這項工作,往往在套袋時候不能掌握要領,把果袋的透氣透水孔摺疊,進而造成下雨後果袋內積水,造成袋內高溫高溼環境,給病菌的侵染繁殖提供有利的小環境,加重黑點病發生的概率。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4. 果園栽培管理因素

果園栽植密度過大、留枝量過多、環境鬱閉,影響園內空氣流通,加重黑點病的發生。一些連年環剝、休眠期刮皮或者施肥以化肥為主,都會造成蘋果樹勢衰弱,抗病能力明顯下降,發病概率增加。除此之外,蘋果疏花疏果不到位,負載量過大,受大量果袋遮蔭影響,樹冠內變得十分鬱閉,就為蘋果黑點病的發生提供必要條件。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三、蘋果黑點病發生的規律

蘋果黑點病的病菌主要來自花器殘體,比如花萼、花柱、花絲和花葯等,這些場所都為黑點病病原菌——粉紅聚端孢黴菌的腐生提供了良好場所。這也是為什麼部分果農會在套袋前去花萼的原因所在了。

雖說不同品種蘋果套袋後都會發生黑點病,但是發生程度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嘎啦品種的發病率明顯低於富士品種的發病率,其主要原因就是嘎啦屬於中早熟品種,一般在8月上旬就摘除了果袋,中旬就採收了,良好的避開了8月上中旬袋內溫溼度過高過大的時期,所以發病率就比較低。基於這種理論,筆者對周邊栽植的不同品種蘋果樹進行調查發現,相對於早熟的喬納金、清明、涼香、昂林以及粉紅女士來說,富士蘋果的發病率都比較重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在發病時期方面,蘋果黑點病通常在7月下旬開始發病,8月上旬至8月中旬達到發病的高峰時期,這也是生產上防治的第2個關鍵時期。

在發病條件方面,往往伏季雨水多、連陰天氣、地勢低窪,果袋內環境陰暗、潮溼的果園發病比較嚴重,這也是目前多數管理粗放果園普遍存在的問題。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四、蘋果黑點病的防治策略

1. 農業防治

(1)加強果園肥水管理。控制氮肥施用量,早施和重施磷、鉀肥,多施用些農家肥。尤其是重施8月中下旬磷鉀肥的施用和果實採收後有機肥的施用,以便明顯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此外,在7-9月份,雨水較多的時候應該做好果園排水工作,防治園內及果袋內積水現象出現,以提高樹體抗病能力。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2)改善果園通風條件。通過摘心、拉枝、疏枝以及抹芽等夏季修剪措施,營造良好的樹形結構,以便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為樹體生長提供有利條件,抑制細菌滋生繁殖。除此之外,在植株落葉後,要及時清理果園內殘留的病果、病葉等雜物,並帶出果園進行集中掩埋或燒燬,減少病原菌越冬棲息場所。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3)規範蘋果套袋技術。首先要選擇透氣性好、耐雨水沖刷、日光暴曬的優質果袋;其次在進行套袋操作的時候,要嚴格按照蘋果套袋技術規程操作,按照“袋口緊、中部圓、下部透氣”的原則,保持袋內空氣暢通,減少袋內溫度及溼度的上升。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2. 化學防治

蘋果黑點病的防治有兩個關鍵時間點。一是花前花後,此時正是粉紅聚端孢菌產生分生孢子的重要時期,此時可在花露紅期結合防治蘋果鏽病,噴施1次10%己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而花期時可結合防治蘋果黴心病,噴施10%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謝花後則需要噴施一些保護性+內吸性的殺菌劑,藥劑可選擇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10%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丙森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二是高溫多雨的8月上中旬,此時可結合防治蘋果早期落葉病,定期噴施一些內吸性殺菌劑,藥劑可選擇10%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或者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蘋果黑點病為啥叫做“套袋病”?兩者有何關係?果農該怎麼防治?

除了以上噴藥時期和藥劑選擇方面問題外,果農還需提高噴藥質量,做到“細、均、嚴”的標準,堅決杜絕過量施用藥液或單一位置過長時間停留,進而造成葉面、果面嘩嘩流淌的現象出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