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100多年前寫了一幅篆書對聯,如今拍賣了600多萬元

在清朝時期,有很多人想在書法方面有所成就的話,都要學習篆書,為什麼?這是因為清朝是一個書法復古的時代,他們大都從碑學書法學起,這一方面是一種風氣,另一方面是人們對金石學的研究已經蔚然成風,從金石學中會得到更加豐富的書法資源。

他在100多年前寫了一幅篆書對聯,如今拍賣了600多萬元

清朝至民國,因為學習碑學而成為大家的人非常之多,鄧石如、金農、何紹基、伊秉綬、趙之謙、翁同龢、吳昌碩等人。金石學自北宋歐陽修就已經開始,那時,歐陽修主要在民間收集一些前人散落在民間的金石文字,一方面是對文字進行研究和考證,另一方面也為書法提供書寫的參考。

他在100多年前寫了一幅篆書對聯,如今拍賣了600多萬元

金石學家的書法有別於一般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講究古拙,筆法遒勁有力,雖然金石考證自北宋以後有所中斷,但到了清代中期得到了極大振興。這其中還有一位被人們所熟知的人,他就是清代金石學家——吳大澂。

他在100多年前寫了一幅篆書對聯,如今拍賣了600多萬元

吳大澂是清代官員、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他擅長篆書書法,對隸書、行書也有所專長,但他的篆書則最有功力和最為著名。他當年贈送袁世凱的一幅篆書九言對聯,在2015年香港的拍賣會上,一槌價為500多萬港元,成為拍賣會上的一個亮點。

他在100多年前寫了一幅篆書對聯,如今拍賣了600多萬元

吳大澂是一位金石學家,他主要對先秦文字進行了多年研究和考證,從中吸取了很多的優點,他一邊研究,一邊將小篆和籀文結合起來,創新了自己的書寫特點,從而使得其用筆和線質得到了更為精進的提升。

吳大澂是一位學者,在日常的書寫中,他都用小篆來作記錄和行文,他曾經用小篆書寫了《心經》、《論語》、《孝經》等經典著作,今天,這些作品成為人們學習小篆書法的經典教材,被爭相模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