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收藏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若干年的一個夏天,我和幾個同事坐火車去上海的幾個建築材料廠家考察。那時正趕上上海又潮又悶又熱。考察完了我請幾個同事都先回去了,我自己在上海多逗留了一天。

上海市區裡大概有五、六個古玩舊貨市場,我忍受著炎熱難耐的酷暑天氣,開始一個一個地找、一個一個地轉。轉了大半天買了幾件小雜項的東西,最後轉到離黃浦江不遠的一箇舊貨市場,大汗淋漓地又開始轉。轉來轉去結果發現一家店裡擺著一件直徑46公分,青花釉繪魚藻紋的大瓷缸。缸的外立面橫寫: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款。

收藏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從青花花色、繪畫工筆、磨擦痕、款識、砂底胎上看,怎麼看怎麼都像是嘉靖年間的東西。當時問賣家是什麼年代的?賣家說:“不知道”。並說:"在我這買東西無論是什麼東西都是自己看,看上了就談價,看不上就算,看錯了買走再想退也絕不給退。"

我只好再細看,因明青花一般的底是滿砂底的多,不太好判斷年代。在我已經覺得沒什麼問題的情況下,開始問價。賣家這次也伸出了五指的手,我仍然裝成不解,問:“是500嗎?”賣家說:“5000”。我一聽這個價還靠譜,就與賣家砍起價來了,一來二去一直殺到2000元再也殺不動了,就買下了。拿著這麼重的物件哪也去不成了,只好租車直接去了上海火車站,坐上火車回了北京。

收藏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拿回家後陸陸續續的有玩瓷器的行家裡手來我家玩,有的人看了這件東西覺得沒問題,說就是嘉靖年間的東西,但是是民窯的。有的人就認為是新燒的,還熱乎著呢。有的人說是不到代,是後朝仿前朝的,但是哪朝仿的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大家七嘴八舌弄的我也亂了心,沒想到大老遠花了那麼多錢卻買回來這麼一件不倫不類的東西。看著心煩,也不想看了,只好把這個缸放在櫃子底下不容易看到的地方藏了起來。

這個教訓告誡我自己,以後看任何東西一定要看的十分準了再下手!一定要買大開門的東西。所謂大開門,就是百分之百誰看誰都得說對,沒任何爭議的東西。所以這件東西為我日後的收藏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收藏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它時常警醒著自己,別光想著撿漏!天底下的漏說多也多說少也少,幹這一行憑的就是眼力!很多年這件東西在我心裡面始終是個看不透的謎。這之後我又多次去北京古玩城等地又反覆學了些年。回過頭來再看這件東西,到底是新還是老或是後朝仿前朝的?經過這些年的學習歷練和不恥下問地向賣家學習,我終於看明白了這個缸就是清光緒時期仿明嘉靖的,而且不是官窯仿官窯、而是民窯仿民窯的東西。因為我在市場上見到過幾次類似光緒仿嘉靖、仿萬曆年間的民窯東西。看來古玩這行時時刻刻都得學習再學習!

收藏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收藏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作者及收藏家介紹

1

收藏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張景龍,中國錫器研究會副會長、北京收藏家協會會員、監事,退休前為北京嘉源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著:《中國錫器珍賞》一書。收藏比較廣泛,除收藏中國錫器之外,還兼收中國古舊的金銀銅鐵器、瓷器、木器、木秤、石頭、玻璃、書畫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