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回 憶 母 親

回 憶 母 親

扶風——回 憶 母 親

人過了知天命之年,思緒多半成了回憶,少半是憧憬。我回憶更多的是母親養育我們兄弟姐妹四人成長的歷程!憧憬是祖國的明天更輝煌,我們的兒孫明天更美好!

我現在退休陪伴孫女,有了閒暇時間,觸景生情常回憶起母親養育我們的那些年月;陪伴孫女的閒暇時間,就想把對母親的懷念,藉助回憶的思緒傾注文字,以此對母親留下久遠的紀念。

母親離開我們近二十年了。母親走得太早太匆忙,那年平六十。母親的離去留給我們無法言表的痛苦,也使我們突然間長大許多,追悔莫及,真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每每想起母親,都是淚溼衣襟。因為母親只是養育我們長大,沒容我們陪她變老;小時我們無知,不懂母親;長大我們任性,不理解母親。我剛參加工作在寶雞西山,交通不便,很少回家。每次回家,母親就說她很想我的時候,看村上誰家女兒像我,她就藉故跟在人家後面,要多看看幾眼,或者和人家女兒拉拉話給她一些好吃的才能緩解她對我的思念之情。我卻不以為然,就不理解母親對女兒的思念之情。我愧對我的母親!

扶風——回 憶 母 親

母親平生愛乾淨。記得小時候,每遇天氣晴好的星期天,母親總要帶我去外婆家,先給外婆洗頭洗腳剪指甲,換上乾淨衣服,扶外婆坐到院子曬太陽。然後把炕蓆提到院子,整個房間由牆到炕到地徹底打掃,牆壁不乾淨處用稠泥水摸過。再帶上我把外婆換下的衣服被單拿到附近小河清洗乾淨,晾乾疊平。鋪上炕蓆換上被單,使外婆和她的房間煥然一新。由此也常常招來外婆一幫老朋友的羨慕和讚歎!我們家裡的衛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一樣的乾淨整潔。房間院子乾淨整潔沒有衛生死角,時常有路人駐足觀看,大加讚賞。即使星期天我們睡懶覺,母親也是按時起床,把炕上地上清掃乾淨,給我們蓋好被子,開窗通風,使我們在甜甜的睡夢中及時呼吸到清晨第一縷新鮮空氣。

母親平生熱愛學習!她排行老小,在三舅的支持下,母親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完小畢業生,種種原因沒能繼續讀高小,這也是母親一生的遺憾!在養育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母親把學習的精力和願望都寄託給我們,創造條件引導我們愛上讀書學習!我們上小學時,每天放學回家,母親就讓我們把課本拿到她身邊,她懷抱小兒邊哄邊提問我們:老師今天講的啥?讓把書讀給她聽,好的字詞句要求多讀幾遍。學乘法口訣的時候,母親每天晚上都要給她背,背的不熟不算數,反覆讀反覆背,背的滾瓜爛熟才算過。母親說:記憶的訣竅就是重複,熟能生巧!我們看書只動眼和口、不動手的時候,母親會說:快把紙筆拿上讀讀寫寫記得多而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長此以往培養我們有了及時複習、勤記筆記和愛看書學習的好習慣。以至於現在我對孩子們也是這樣要求:看書或作業,常規準備抄紙和筆,隨時寫記。星期天遇上下雨天沒農活的時候,母親會組織我們一家人圍坐在炕上,包括沒上過一天學不識一個字的父親,母親耐心而有興致的教我們一個個認字寫字,給我們讀課文,讀毛主席著作,父親也會拿筆紙學字寫字,由此父親學會了幾百個常用字,我們也額外掌握了好多生字,提前預習了課文。我到現在都清楚記得母親給我們讀書的情景:母親認真的一字一句的讀,我們圍在母親周圍聚精會神的聽。讀得最多是毛主席的老三篇《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那時雖然家境貧寒,但我們沒感覺苦,只覺得生活充滿樂趣,特別是下雨天,我們一家其樂融融。

扶風——回 憶 母 親

那個年代買不起鬧鐘,為了我們能按時起床不遲到,母親常常和衣而睡,夜裡起來兩三遍,看著月亮的影子和北斗星的位置,估摸時間叫醒我們按時上學。生怕起太早我們沒睡好,起遲了上學遲到。星期天一定會讓我們睡到自然醒,以恢復腦力。家務活再多農活再緊,母親也會給我們勻出做作業的時間,更不會讓我們遲到或缺課,怕耽誤我們學習。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我的腳凍破不能行走上學,母親怕耽誤課程,讓父親用架子車早晨拉去,下午拉回,我坐著架子車上學。

我上初中,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好些都輟學了。且難題一多我有厭學情緒,不想上學了。母親就給我講童第周“一定要爭氣”的那篇課文: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辦到的事情我經過努力也一定能辦到。激勵我們攻克了一道道難題,又愛上學習。我是長女,有親戚看母親辛苦也勸母親說:女孩唸書沒用,讓回家幫你帶孩子幹家務去,你管四個孩子多累啊。母親微笑不語,心裡特不適。母親常說有文化沒文化就是不一樣,我再累也要讓孩子們把書念夠!那時很少有賣吃食的,即使有,我們農家孩子也沒錢買。有時我要去鄉上或縣上參加考試,母親會把捨不得吃、攢著賣錢的雞蛋,一次煮好五六個,再用三舅給的、她不捨得花攢下的錢買一盒葡萄糖讓我帶上。怕我肚子餓了忘記所學的知識。這就是我的母親!在母親的辛苦養育和引導下,我初中畢業考上中專,後來弟弟也考了中專。那時是先錄中專後錄高中。後來我成了一名受人愛戴的好醫生,弟弟成為一名人民滿意的好法官。這也是給母親一生辛勞的最好回報,是對母親在天之靈的最大慰籍。

母親一生待人謙遜,樂善好施!母親文化程度高,加之熱心,誰家有在外工作的孩子要寫家書,就找母親,母親會放下手裡的活,問清意思儘快寫成。但有不利於團結的話母親堅決不寫。母親說:家人在外應報喜不報憂!

扶風——回 憶 母 親

奶奶下世早。爺爺隨年事漸高,行走出門越來越不方便。近八十高齡,常怕冷,有時尿溼褲子。我們生活再清貧,母親每年冬季都要給爺爺縫一床新棉花被,把去年的被子拆洗乾淨,加厚縫好當褥子。再給爺爺縫一身新棉衣,使爺爺溫暖不受凍。我們每每不高興就給母親提意見 ,母親總是微笑著說:娃娃火氣大,不怕冷!你爺老了沒火氣了,怕冷。我們想想也是,就和母親一笑了之。每年冬季鄰縣武功的河灘會,只要不是雨雪封路,母親和父親都要用架子車拉上爺爺逛幾天。給架子車上鋪上麥草,再鋪上暖被,給爺爺穿戴一新,拉上爺爺去逛會,會上先給爺爺買幾樣爺爺平時想吃又吃不到的東西,再拉上爺爺在會上溜一圈,最後拉上爺爺到戲臺下,選一個平坦能看到戲的地方,支穩車子,讓爺爺邊吃邊看戲,到下午戲完拉著爺爺回家。街坊鄰居的老人常懷好意的勸母親:人年齡大了,別走遠,以防萬一!母親不以為然的笑著說:自己老人不怕啥,活一天就讓他高興一天,趁現在我們扶著他還能走,水火能送離(大小便能自控的意思),去把好社會看看,萬一有啥咱拉回來,老人會心安,也不會怪罪的!

在沒有毛主席號召“興修水利,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之前,我們那裡是靠天吃飯,莊稼年年是顆粒欠收甚至絕收。興修水利後,莊稼才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由於地域遼闊,每年常有甘肅麥客有償支援我們夏收。我們家夏收也要請一兩個麥客幫忙的。早晨麥客請到家,母親先讓他們吃飽早飯,再帶上開水和饃去割麥,中午都是變樣飯,蒜沾面和涼乾麵,先頂麥客吃飽,才會輪到我們吃。一天下來,麥客都是汗流浹背、溼透衣衫。母親就找出家裡能穿的舊衣服,讓他們換下汗衣。晚飯後,母親或安排我們幫麥客把衣服洗淨晾乾。我們有意見不給洗,母親說:出門在外、出苦力掙錢不容易,咱們在家多方便,就給洗洗,天氣大(天熱),第二天衣服就幹了。割完麥、吃過飯、給過錢。麥客臨走,母親還要給帶兩個饃和我們家他們能穿的舊衣服。我們不高興嘟囔,母親說:孩子,你們不知道出門人的難處,比咱還困難才出門出苦力掙錢的。他們給咱割完要另找需要的人家,一時半會找不到就會餓肚子,給帶兩饃可以救急,咱這也是行善呢!

母親種了一塊菜地。由於勤勞,菜長的旺盛,菜多我們家吃不完,這也成了村裡大多數人家的救急菜地。誰家中午沒菜了、誰家來親戚了,都知道到母親的菜地去摘菜、拔菜,碰上母親,菜還會多給些。我家種西瓜,母親如果在瓜地,碰到鄰村來賣瓜的,她先給人家殺開一個西瓜讓吃飽(名曰嘗),再給過秤一個按斤收錢,後又給白搭一個小西瓜。別人家種的菜、種的西瓜是可以賣一筆錢的,我們家種的菜和西瓜大多是給街坊鄰居和親戚共享了。母親說:都是吃嘴的東西,全當地裡少結了,讓人都吃吧。所以,我們家種的菜再好再多,不賣錢!西瓜除了送鄰居送親戚,凡到瓜地、到家裡的人是頂飽吃,西瓜也賣不了幾個錢。母親說:咱不賣錢咱也就不花錢!

農村人樸實、經濟拘謹,東西都是相互借用。凡來我家借東西,只要有,都不會空手。那怕是用著或佔著,母親會盡快騰出、借給。對吃的東西,我們借鄰居的了,母親一定是低借高還。說來也怪,我們地裡的莊稼長勢年年都比別人家的好,瓜果也是結的多!

有單幫人(沒和老人一塊住,沒有老人幫扶的)小孩哭鬧鬨不下,母親碰見就主動幫忙,抱哄小孩。也怪,母親一抱,小孩很快就不哭鬧了,有時會破涕為笑。以後,每每小孩哭鬧鬨不下,都會抱給母親,母親抱上哄一會,母子都會高高興興的回家去。有時小兩口嘔氣鬧彆扭,母親這裡,就是她們最近的孃家。那怕是晚上也要跑到我們家找母親。一時不能消氣的,還要吃住在我們家,給母親敞開心扉,傾訴衷腸。在母親這也會得到最大的安慰和最好的很自然的收場,使他們夫妻雙雙又會和和氣氣的居家過日子。

母親去了,而我對母親時時想起,無盡回憶無盡感恩!且隨年齡的增長,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愈加濃烈!

扶風——回 憶 母 親
扶風——回 憶 母 親

王慧芳,陝西寶雞人。扶風作協會員,扶風愛心志願者協會會員。熱愛生活,喜愛文學,閒暇喜歡讀書寫作聽音樂,讓平淡生活充滿詩意!多篇詩歌散文發表於網絡平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