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讓孩子知道啥是錢嗎?多大年齡比較好?

實時師


“金錢觀念”不是告訴孩子怎麼花錢

而是讓孩子學會處理“錢、物、我”之間的關係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裡,“錢”是不應該光明正大地拿到檯面上討論的。家裡培養孩子,都是“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在主導。

有錢人家的孩子自然是“不問人間疾苦”,要啥買啥,不愁沒錢;就連貧困一點的家庭,也大都是家裡想盡辦法,只要求孩子寒窗苦讀而不讓他操心錢財生計的。

在新時代的今天,許多中國人也還是沿襲了傳統的方式:孩子只要把書讀好就行,學費補習費生活費日常開銷等,什麼錢不錢的,與孩子無關。

因此,我們的社會里有很多沒有金錢概念的孩子、青少年甚至成年人:

廣州越秀區有個9歲的男孩,玩爸爸的手機,三天打賞“主播”兩萬塊錢。每筆打賞都需要輸入爸爸的轉賬密碼,也都有提示孩子劃了“錢”出去;

十三四歲的某初中生,家庭小康,上千元的新鞋子,說不喜歡就不要了,隨便扔掉並無所謂地表示:我可以再買一雙喜歡的。

說到底,他們都沒有什麼金錢概念。“金錢概念”是什麼?它是一個人對金錢的綜合態度。

它絕不是簡單獨立存在的概念,它最能具體呈現一個人的智商、情商、財商,關乎我們的人格、人生和智慧。

有正確的金錢概念,才能學會選擇與取捨,懂得珍惜與感恩。

那麼,孩子多大,才可以告訴他關於錢的概念?如何引導,孩子才會把正確的金錢概念貫穿到今後的人生當中呢?

3歲以下:可以讓孩子知道“錢”這個字,但不必解釋“錢”的購買功能。

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知道的,僅僅是坐搖搖車需要投“錢”進去,在超市裡買了糖果,需要耐心等待給“錢”之後才能吃掉糖果。

孩子太小,他想的非常簡單,給“錢”只是遊戲和吃糖的一個步驟而已,他也不會刨根問底追著讓大人解釋“錢”是什麼,錢只是一個普通名詞,跟水杯、桌子、蘋果區別不大。

3至6歲:父母就要有技巧地讓孩子知道“錢”的購買功能,制定選擇與取捨的規則,慢慢培養孩子的界限感。

首先,可以給孩子自己付款的機會。3歲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想要自己作主,希望有掌控感。帶孩子買玩具、買零食等,都可以把錢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交給收銀員,並拿回找零。

不必刻意告訴孩子錢的面額,只需要讓孩子在體驗中明白“錢”是可以買到東西的就可以。這樣,孩子會把以錢易物的概念存在腦海中,形成“買”東西的基本印象:花錢“買”可以,隨便“拿”不行。

“事先約定”和“有所取捨”能幫助培養孩子的界限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看到什麼要什麼,這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我們經常可以在玩具店鋪看到哭鬧撒潑的孩子。大人不給買他要的玩具或其它物品,便不依不饒,弄得大人進退兩難。

這裡蘭可琪繪本教育品牌總部給大家推薦幾部有關財商的繪本,可以幫助孩子正確面對金錢觀:

第一步:教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辨認紙幣和硬幣了,慢慢告訴他錢是什麼,錢是如何使用,讓他自己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食品。

《兒童財商教育繪本·經濟原理》

適齡:3-6歲

經濟學原理其實真的挺難理解的,但一融入故事就不一樣了。這套書有5本,最開始接觸到這套書,是其中的《阿德的心願》,不禁感慨,這本書真的把金錢觀和價值觀給孩子講得透透的。

阿德身體虛弱,出不了門,所以從來沒有朋友。有一天,他聽見爸爸和朋友說,有錢能買到一切。大人普通的對話,卻讓孩子滿懷希望。於是,他努力幫爸爸做家務,賺到滿滿一儲蓄罐的錢。他要幹什麼呢?原來,他要買朋友!但是,錢真的能換來朋友嗎?

這本書把得到勞動報酬和交換關係說得特別淺顯明白,尤其是把孩子脆弱的心理描述刻畫地讓大人看了都十分觸動。金錢的功能是有限的,我們大人不要功利地放大它的作用,誤導孩子童真的心靈。

第二步:教會孩子記賬和儲蓄

在孩子漸漸懂事,可以少量使用零花錢的時候,我們就要有意識培養他的記賬習慣。試想,與其每天查詢孩子上學期間花了多少零花錢,不如教他如何合理規劃使用零花錢。

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列出自己所有的目標願望,然後從中挑選一個最迫切的願望。也就是要培養孩子的“節制消費意識”,讓孩子懂得取捨,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放棄不合理的消費要求。

羅伯特·清綺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中,曾經說到: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所以,從孩子小時候起,就要讓孩子學習規劃自己的每一分錢。家長可以給孩子建立一個“賬戶”,讓孩子把自己的零花錢、壓歲錢等等存儲起來,再讓孩子製作一個記賬本,讓孩子記錄自己的每一筆支出以及收入。

最好是用一目瞭然的方式來記賬,比如,曲線圖、條形圖等,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註。

推薦一個塗鴉創作——豐子愷的《小鈔票歷險記》

根據豐子愷先生的原著進行重新創作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故事,我們只作引導,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第三步:列完目標之後,要做的就是完成目標

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拆分目標。孩子列出的目標有大有小,有的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有的則是需要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才可能完成的。不管是大是小,這個時候,都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一步步的分解目標。

拆分目標遵從的原則就是:大化小,繁化簡。

比如,孩子的短期目標是買一套新玩具,那家長要做的就是,把買玩具的總花費分解到孩子每一天的所得中。如果你家孩子有一定的計算能力,讓孩子自己動手來算,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數學能力,還會讓孩子有成就感。

記住,孩子能做的,家長就不要代替他做。

【林明子: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適齡:3-6歲

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第一次”獨自上街去買東西,那可是個偉大的探險啊。

雖然只是去離家不遠的街口小店,可對小主人公美依來說充滿著一樁接一樁的冒險事件──有一輛自行車迎面衝過來,好危險!哇,跌倒了,膝蓋破了皮,她會哭嗎?手中的硬幣掉了,該怎麼辦?終於走到小店門口,要怎樣跟老闆開口買東西?……當孩子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也彷彿和主人公一起經歷了這些冒險。

如果孩子所得基本來源於父母給的零花錢、壓歲錢,那麼,完成目標可能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這個時候,家長不妨給孩子制定一些獎勵措施,比如用勞動所得,換取獎勵。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讓孩子自己想掙錢的方法。

第四步:培養孩子勞動掙錢意識

我記得我朋友曾經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她家8歲的兒子非常想要一個機器人,但是買機器人的花費上萬,而靠他那一點點儲蓄遠遠不夠。正好她家有很多繪本,於是,我朋友跟孩子商量著,把繪本租給別的小朋友,然後收取租金。

當然,收取的租金是歸孩子的,因為繪本是孩子來打理的,我朋友只在一旁做指導。就這樣,孩子很快有了自己的一份“固定收入”。

這就是拆分目標之後所要做的:要讓孩子用自己的勞動去掙錢,而不是伸手直接向家長要。

等孩子漸漸習慣記賬,也通過我們的引導,慢慢懂得規劃每月零花錢後,我們要適時地培養他儲蓄的習慣。

給孩子買一個漂亮的儲蓄罐,告訴他這個儲蓄罐會完成他很多夢想:如果他想要一輛自行車,需要往這個罐子裡存夠錢;如果他想要一套賽車玩具,也需要在這個儲蓄罐裡存夠錢。讓儲蓄罐與孩子的“夢想”串聯起來,這樣他對於儲蓄就多了一份動力。

《佩爾的新衣》

適齡:3-6歲

佩爾需要一件新衣服,可他並沒有向爸爸媽媽索要,而是請奶奶、外婆、油漆工、媽媽和裁縫幫忙,並且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他人的幫助。這就是孩子財商概念中最基本的“交換原則”。

佩爾提出要求,奶奶、外婆、油漆工、媽媽或裁縫都先表示“我很樂意……但是……”這種“肯定答覆”+“但是”+“提一個新的要求”,慢慢地,孩子就會掌握這種技巧,而且不會覺得自己被直接拒絕後的失落;

家長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溝通方式,請孩子參與到你想讓孩子做的事情中來。

第五步:自己管理自己的錢

把屬於孩子的壓歲錢或零花錢等等交給孩子自己打理,給孩子最基本的財產自主權,爸媽需要做的是一個指導和監督的角色。

需要告訴孩子,爸媽的錢是爸媽的,他的錢是他的。孩子有支配自己錢的權利,但他需要自己做計劃,學會掌控金錢。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做計劃,比如多少錢存銀行,多少為錢短期夢想資金(短期想買的東西),多少錢零花,每週零花錢是多少等。

德國作家博多·舍費爾寫的《小狗錢錢》這本書。我們可以給孩子買漫畫版本。當然也可以買原版(適合10歲以上的孩子),自己讀後,講給孩子聽。

看《小狗錢錢》可以懂得什麼叫做“共同基金”和“基金定投”,理解人生的四個象限和“錢生錢”。

《小狗錢錢系列漫畫》

適齡:5歲以上

《極地動物銀行》

適齡:4歲以上

故事通過小熊和爸爸到銀行存沙丁魚時的所見所聞,瞭解銀行的功能和利息的概念。

在美國,孩子的“財商” (FQ)教育,被稱為“從三歲開始的幸福人生計劃”。

其實,早已有業內專家指出:開展理財教育越早越好,從小著手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改善理財知識的基礎教育,是孩子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並且生活得更美好必須具備的根本技能。

有人說,孩子太小沒有自制力,讓孩子掌控錢,豈不是養成了亂花錢的壞習慣!

我記得我父母小時候經常對我說:小孩子別拿這麼多錢,我替你收著,以後給你。

很多爸爸媽媽,習慣於包辦一切,總是認為孩子會亂花錢,認為小孩子遠離金錢、專心讀書是件好事情。

但這些爸爸媽媽忘記了,在這樣的選擇中,孩子也一步步失去了打理錢財的機會,他對錢的認知、數字的敏銳感也在喪失。當孩子長大,真正獲得收入時,就會在理財方面異常遲鈍。這才是真正的輸在起跑線上。

真正會培養孩子財商的人,是會讓孩子儘早接觸錢財、讓他認識到錢為何物,從哪裡來;讓他學著主動打理他的小財富、體驗賺錢的不易。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吃點虧上點當,走一些彎路,但財商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成長起來。

蘭可琪以為孩子打造一份不可複製的美好為品牌目標,專注於幼兒教育文化的研究與推廣。蘭可琪引進國外最先進、最主流的教育研發成果,以兒童為中心導向,設置個性化專業課程,構建系統化教學模式,將繪本閱聽、繪本英文、繪本美術、繪本藝術、自然科學、食育食養、生日派對等多個項目融為一體,打造一個多元化的兒童繪本美學生活館。

蘭可琪注重培養孩子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表達力等各項能力,激發幼兒的潛能和情感,以滿足幼兒全面健康成長的教育需求。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打造專屬寶貝的成長計劃。

蘭可琪,讓孩子體驗不一樣的童年時光!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當然必須應該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錢,錢有什麼作用,這對於培養孩子的財商非常重要。

說一個我兒子的小故事吧,他上小學四年級,每個月我會給他10塊錢的零花錢,這錢是給他自由支配的,想買什麼都可以,但是必須要先跟我報備一下。

一般情況下,他都會去學校小店買一些心儀的小玩具,幾塊錢那種的,我都會允許他買,如果他想買價格更高的玩具,就要攢幾個月的錢了。

上個週末,他說要買奧特曼的卡片,一包是20塊,我說你的錢夠嗎?他說只有10塊錢了,我說我可以借給你10塊,下個月的零花錢就抵扣給我了。

他想了一下表示同意,因為這個卡片對他的誘惑力更大一些,我知道要讓他承受自己的選擇,所以也就同意了。

其實在孩子考慮如何用錢的時候,就是培養他財商的最好的時機,讓他懂得錢應該怎麼花最好,更懂得錢不能隨便亂花。

至於你提出來的幾歲讓孩子知道錢比較好,我的個人建議是3歲左右。

首先,3歲以下的孩子認識錢。

孩子一般到3歲左右就能認識數字了,而且對於數字有了初步的概念,知道10塊錢比1塊錢多,100塊錢比10塊錢能多買好多東西。

父母就可以把紙幣和硬幣都給孩子看,告訴他如何認識錢幣上的數字,並且告訴他不同的錢幣之間的換算關係。

不要怕孩子聽不懂,用孩子喜歡的東西來換算就可以,比如告訴孩子一個冰激凌是10塊錢,要拿一張10塊錢去買。

如果你拿100塊錢去買,就可以買回來10個冰激凌,或者只買一個冰激凌的話,就要找回90塊錢。

父母這樣告訴孩子,並不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換算,而是讓他們知道不同的錢幣有不同的大小,讓他們認識到錢的不同的作用。

其次,3-6歲的孩子會使用錢。

孩子3歲以後,父母可以給孩子使用錢的機會了,比如先帶著孩子去買他喜歡的玩具,告訴他這個玩具多少錢,然後給他錢讓他去付款。

這個付款的過程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做,而不是父母做給孩子看,這樣才能讓孩子更直觀地看到錢是如何換成東西的過程。

父母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儲錢罐,每個星期或者每個月定期給他錢,比如三歲的孩子每個星期給他一塊硬幣,讓他懂得儲存的意義。

等到孩子6歲左右的時候,可以給他每個星期一塊錢,並且允許他買一些小玩具,讓他感受到使用錢的快樂。

第三,6歲以上的孩子規劃錢。

而上了小學的孩子,父母要教育他學會規劃錢的用途了,不能所有的零花錢都拿來買玩具,可以買學習用品,也可以用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父母可以協助孩子制定一個使用計劃表,比如每個月的零花錢,30%用來買玩具,30%用來買學習用品,30%用來儲蓄,還有10%留作備用。

讓孩子這樣清晰地規劃錢的用途,不僅是讓他懂得合理使用錢,更是給孩子長大以後如何用錢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不要像那些沉溺於網貸的孩子那樣毀掉人生,父母就要從小教育孩子正確地對待錢並且學會使用錢。

總結:

我們都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錢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父母不要把孩子屏蔽在金錢之外。

因為父母越是不讓孩子接觸錢,孩子越是對錢有渴望,等到他能自己掌控錢的時候,反倒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慾望。

而從孩子小時候就得到良好的金錢指導的孩子,長大以後才懂得更加努力地掙錢,為自己贏得更好的生活。(圖片來源於網絡)

#頭條情感學院#


王子育兒觀


“如果你不能及時教孩子金錢的知識,那麼將來就有其他人來取代你。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羅伯特·清琦

“壓歲錢媽媽先替你保管。”這話很多人應該不陌生,家長避免了孩子亂花錢,但也拿走了孩子接受財商教育的機會。孩子從小不會管錢,等到上大學獨立生活後,生活費一下子“暴增”,怎麼指望他能管理好?就像有一個人,從來不讓他下泳池游泳,有天說:你長大了,去吧,到大海里游泳!

綜上,孩子的財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根據不同年齡段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

2—3歲的孩子先認識錢,知道它是有價值的,可以用來交換想要的東西。

3--5歲開始認識面值,知道基本的數字概念

5歲以上可以去超市看價牌,知道家中經常使用購買物品的價格,也可以進行小範圍內購物,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7歲以上,可鍛鍊孩子預算內購物,比如週末我們帶女兒去超市,預算100元,計劃購買些什麼,多出的錢她可以自由支配,不可以超支,如果超支她有什麼計劃。

10歲以上可以嘗試設置家庭遊玩基金給孩子管理,遊玩基金的使用範圍、來源、支配週期等大家一起商討確定。

培養孩子金錢觀,既不是培養孩子唯利是圖,也不是培養孩子是金錢如糞土。我們要讓孩子知道錢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錢,才能讓生活變得更輕鬆。教孩子們理財可以把日常活動變成學習經驗。例如,去銀行、商店或自動提款機是討論你的價值觀和如何使用金錢的絕佳機會。

孩子的錢來源幾個方面,零花錢、自己勞動所得、節假日親朋派送。。。。。。,可以跟他們進行分類,大額的可以開銀行賬戶,講解利息,當然也可以爸爸媽媽代存,記得支付利息哦,小額的用於孩子日常開支和自己的小夢想獎勵。

其實大人的財商也未必很好,也要不停的學習,才能更好的引導小朋友,《窮爸爸富爸爸》《小狗錢錢》我覺得都不錯,在做父母這條路上需要一生學習,大家共勉。




家有靈溪


我覺得當然應該告訴孩子錢是什麼,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一個人,叫巴菲特,他從6歲就開始在社區送報紙,然後通過送報時搭售日曆、可樂等小商品,與同伴一起經營租賃彈球機,販賣二手高爾夫球,在奧馬哈周邊買下40英畝農場等小生意,16歲的財富就已相當於現在的5.3萬美元。

他說過從小開始培養財商,不僅能儘早養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還能順帶培養寶貴的企業家精神。《巴菲特秘密百萬富翁俱樂部》就是他參與指導的動畫片,可以帶著孩子看看。

他還說過商業上的成功取決於人生早期形成的良好習慣。要學習可貴的誠實、願意承擔風險和失敗、保護自己的聲譽也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如果等到孩子十幾歲青春期,家庭裡再開始談論如何理財的概念,就有點太晚了,應該在孩子上小學前就開始教他們瞭解金錢、商業和投資。



紫竹楓鈴


必須啊!必須讓孩子從小知道錢的觀念。錢是一個人生存的必需品,讓孩子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創造,才能得來美好的生活。錢是一種介質,對於人生,我們活得有意義,必須創造價值。

我們要勞動,付出,才能得到回報。回報的最直接物質形式就是錢。錢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是最必需要的。


菡姐姐0702


首先該讓孩子知道啥是錢嗎?這個是肯定要讓孩子知道的,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是需要兌換的,最常見的兌換物品就是錢。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在接觸錢了,也許只是在之前並沒有刻意的去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其實我們只是並沒有注意到其實孩子對錢已經有了直觀的感受了。現在的家庭孩子基本都會聽到家人談錢,自己也會有大大小小的壓歲錢,父母給孩子存著或者買東西等等,我覺得在孩子面前不必要刻意去迴避錢這個問題。當然別總在孩子面前說自己的財物狀況,不管是好還是不好,讓孩子跟自己一起操心這個問題不太好,孩子的解決能力有限,反而注意力會被家人帶著走,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想著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對自信培養不利! 孩子一般在3歲的時候就會有記憶了,在幼兒園的3年孩子會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安全常識。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社交能力,學習興趣。這個時間孩子還不夠成熟,不建議讓孩子瞭解錢的價值,在7周時按照國家規定一般是要上小學的,這個時間段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7歲孩子上小學一般家庭都會給一定的零花錢,孩子上課需要交的課外費用老師一般也會交代給孩子讓孩子轉達。這個時候正好可以順勢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現在有很多成年人因為財務問題而過的不幸福,自殺想不開的屢見不顯。可見不會理財的危害多嚴重,建議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要多關注如何理財,孩子上一年級不需要時刻有人看護,對新事物的學習也較快,可以好好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可以給孩子買個存錢罐,適時的給孩子點零花錢,在孩子有購物花費需求的時候,交孩子如何理財!



婷婷160017057


5歲吧,讓孩子能夠力知道錢的作用,需要通過工作勞動活動,需要合理的分配和管理,不能夠亂花錢,5歲的孩子,就可以每週給他零花錢,讓他自由支配和管理,想買玩具,先看看自己的零花錢夠不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